宣威泽
20岁的中国高尔夫运动到了一个坎上。
2月23日,《人民日报》推出《透视高尔夫球场建设现状》一文,编者按提到,我国已建成176座高尔夫球场,但只有1座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第二天的长沙报纸就报道,湖南省将暂停新增高尔夫球场的用地审批。而西安媒体曝出,西安市仅一家球会手续齐全。《南方都市报》社评的题目是《谁需要高尔夫球场》。之后,国土资源部权威人士向媒体透露,截至2004年1月之前,全国经国土资源部审批的高尔夫项目仅10个。
而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目前全国已立项兴建的高尔夫球场大约有500多个,已经建成的195个高尔夫球场,690家左右的高尔夫球场是非法的。而一座标准的18洞高尔夫球场,至少需占用土地70公顷(1000亩)以上,按690家高尔夫计算,在全国版图上就有690万亩土地被非法使用。
据了解,目前营运的高尔夫60%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真正能靠球场经营赚钱的不超过10家。一个18洞的高尔夫球场投资至少需3500—5000万元左右,一般需要拿出其中的一半去购买大约1000亩左右的土地;球场设计与建设、机器设备、管理模式90%以上都是依赖进口,成本很高;草坪一天就得维修3次,每年至少需要3000万元左右的维护费用,场地、会馆建设费和员工薪水,也需要大笔支出。
投入巨大而回报很难。高尔夫运动目前还是少数人的运动,直到去年中国才建成了第一家公众球场深圳龙岗高尔夫球场,球场消费者绝大多数都是会员。在北京,如果会员每人每天平均花费600元左右,一年必须接纳4万人次的打球者才能持平,这显然是做不到的。在海南,本地来打球的人不超过500人,运营的球场却有11家。而高尔夫球场的营业税率是按娱乐业算的,高达20%,盈利的空间实在很小。
于是许多开发商以地养地:在高尔夫球场里开发别墅。如南京某高尔夫项目总用地3000多亩,其中1000亩用来建造别墅,如果出售价按2万元/平方米计算,一幢300平方米的别墅可以卖到600万元,而按照0.3的容积率计算,1000亩土地可以建300幢别墅,这样算下来,18亿元资金就可以轻松收入囊中,于是,在高尔夫球场里建别墅成了惯例。据调查,几乎深圳的全部高尔夫球场都建有别墅外卖,比如观澜豪园、沙河及名商高尔夫别墅等,这些昂贵的别墅十分好卖。
用别墅的收入来养活高尔夫球场在经济上并没有什么错,但这种方式生存下来的高尔夫已经不是原汁原味了,高尔夫运动不会在这样的支撑下发挥它应有的正常功能。而挂着高尔夫之名,实际上是在开发别墅的行为,显然属于别有用心。据了解,体育用地的成本比经营性用地低得多,体育用地由政府协议转让,而经营性用地的出让需经过挂牌拍卖,价格往往要上翻几倍甚至几十倍,开发商自然趋之若鹜。
在很多地方,高尔夫球场审批时往往是体育用地,开发商以低价购得土地,然而建造球场的同时却进行变相的房地产开发,高尔夫球场只不过是开发商用来“借鸡生蛋”的工具。于是许多开发商不惜侵占耕地。山东齐河有2800亩基本农田被非法批准占用,用来兴建高尔夫别墅;山东即墨马山地区违法占用4600亩耕地建设高尔夫球场及度假村。
1999年国土资源部已将高尔夫球场列为限制用地,规定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必须上报国土资源部审批;2002年度,规定停止审批高尔夫球场建设项目;2004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新的高尔夫球场项目……对虽已办理规划、用地和开工批准手续,但尚未动工建设的项目,一律停止开工。
事实上,关于高尔夫球场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息过,不过此前大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数量过多等问题上,去年甚至有《高尔夫球是中国的“绿色鸦片”》这样的报道出现在报纸上。
专家指出,目前国内高尔夫球场打球人数每年平均增长为20%左右,而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高尔夫人口年均增长35%左右。预计未来十年内,高尔夫的平民化消费将逐步实现,高尔夫将成为继保龄、网球之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杠杆。但是,专家并没有解释,何以那么多的高尔夫球场要依赖别墅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