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义 余 炀
在中国革命史上,红安县七里坪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7年11月,中共黄(安)麻(城)特委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领导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起义部队在七里坪誓师,经过激烈的战斗攻克了黄安县城。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根据地中心七里坪改名为“列宁市”,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31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七里坪宣告建立,总指挥是徐向前。
随着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和红四方面军的建立,七里坪迅速成为鄂豫皖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区政府的主要机构驻地都集中在七里坪长胜街上,在不足五百米长的街道两旁,设有苏维埃政府、银行、医院、法庭、食堂……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已在这里基本形成。
在革命战争年代,列宁市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先后有8万余人参加了革命,有270多个村庄在白色恐怖中被毁,数万优秀儿女在战火中牺牲,幸存者中有140多人成为共和国的将军!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长胜街青石板铺成的街面上,原本匆忙的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看着两旁青砖石墙的房屋,细读那些悬挂于屋前门楣上的匾牌及文字,还有那向着天空飞升的屋檐,我们情不自禁地乘着思想之翅飞越半世纪时空,去感受当年那有着强烈理想色彩的群情激奋:那是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大山深处的最初实践啊!
长胜街全长约一华里,在街的北出口,矗立着秦绍勤烈士纪念碑。碑文上刻着:英雄秦绍勤,开膛剖肚在北门,宁可自己死,不连累别人。这是苏区群众歌颂革命烈士的歌谣。1927年,大革命处于低潮,农协会负责人秦绍勤不幸被捕。面对敌人威逼利诱,秦绍勤毫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被丧心病狂的匪徒钉在木柱上,剖肚挖心。年仅21岁的秦绍勤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往南走十几米,便是当年列宁市工会———潘氏祠。1927年,农民运动蓬勃高涨,工人运动也随之开展起来。黄麻起义前夕,七里坪“柯义生”杂货店店员郑行瑞遵照党的指示,发动串连,成立了店员工会,并被选为委员。“往日穷人矮三寸,如今当家作主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郑行瑞首先用工人肖同太制造的第一支撇把枪,镇压了反动商会会长李业陔,向旧社会庄严地宣告:无产阶级是国家主人!
继续前行,苏维埃七里合作会堂旧址、列宁市经济公社展现在我们面前;再行五十米,就是鄂豫皖苏维埃银行,郑位三同志故居及中西药局旧址。
当时的经济公社既发行边区纸币,又做生意,1931年银行和经济公社分开。银行专门发行边区纸币、铜币和银币;经济公社改名为合作社,专门做生意。中西药局是由私人开设的药店改办的,主要是供应红军各医院和市场需要的药品。西药从武汉购进,中药购买一部分,采集一部分。
在长胜街中段,有一幢颇为壮观的房子———前排五间,中排有天井、耳房,后排五间,均为架柱结构,临街为黑漆铺门板,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四方面军的指挥部旧址。在那烽火的岁月里,“红旗卷起农奴戟,工农翻身作主人”,门外红旗飘飘,一队队头戴八角帽、身背赤化带,肩扛红缨枪的红军战士,高唱着“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从这里开赴前线。
再往南走,就到了原南门旧址,山墙上至今还留有“列宁市杨殷街”六个苍劲的大字。这是在列宁市苏维埃政府成立时,为纪念中央军委秘书长杨殷烈士,将此街命名为“杨殷街”。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杨殷街”的字迹被不屈的七里人民巧妙地保存下来,解放后才重见天日。这是苏区人民顽强战斗精神的见证。
在列宁市长胜街南头的东侧,有一座南庙———革命法庭。1927年,随着工农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农村掀起了革命高潮,土豪劣绅向农民运动进行猖狂地反扑。为了保护农民运动的正常发展,苏维埃政权在这里成立革命法庭,对不法的土豪劣绅进行审判。第一任革命法庭主席闵丹桂是名女性,她为苏区的群团组织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1933年不幸牺牲。
站在长胜街南口,回头遥望,这条街虽经多次战火,历尽沧桑,而今依然整齐地挺立着,如同老苏区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沿着先烈的足迹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