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云
汪先生是公司的业务主管,事务繁忙,可能是前两天受了凉,这几天总觉得头痛、流鼻涕、胃口也不好,还有点低烧、咳嗽。公司的一位同事说汪先生是因为受凉得了“伤风感冒”,自己吃点药就没事了。汪先生也不想搞得那么麻烦,于是便在药店买了些普通的感冒药自服。谁知几天过去,症状不但没有减轻,体温还有所升高,汪先生不得不请假到公司附近的一家小诊所看病。大夫检查后,让汪先生拍了胸片,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并进行治疗。然而两个多星期了,汪先生先后换用多种药物,仍有发热,且觉得人越来越容易疲劳。不得已,只好再到大医院求诊。
在详细询问了汪先生的病情后,张师医得知除头痛、发热、咳嗽等“感冒”表现外,汪先生近来还出现上楼时气不够用,不能像平时那样快步上楼,中间往往要休息一会儿。张医师仔细检查汪先生的心脏,发现有明显的心脏杂音,而汪先生自己诉说从未有过心脏病。通过各项检查及参考患者的病史,张医师诊断汪先生患的是感染性心内膜炎,也就是说心脏瓣膜发炎了。
“心脏瓣膜发炎?怎么以前从未听说过?”汪先生不解地问道。张医师耐心地解释道:“像您这种心脏瓣膜炎,医学上称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它是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侵入到人体心脏瓣膜上所引起的。”
那么是不是人一感冒就会引起心脏瓣膜发炎呢?
当然不是。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大多侵入那些原有病变的心脏,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征等)、二尖瓣脱垂等,但有时也会侵入原来没有病变的心脏。
感染性心内膜炎起初的表现常和一般的感冒类似,如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下降、咳嗽,所以临床上很多病人都容易被漏诊和误诊,延误病情。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皮肤出血点、淤斑、肝脾肿大,还有贫血等。另外,细菌往往会在心脏瓣膜上聚集生长,形成医学上称之为赘生物的东西,如果赘生物脱落,可随血循环引起其他重要脏器血管的栓塞,从而导致不同的表现。例如栓塞脑动脉可引起脑梗塞,出现偏瘫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心脏瓣膜穿孔、进行性心功能不全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危及生命。
汪先生的病由于延误时间太久,已经出现心脏瓣膜穿孔,导致心脏不能有效地向全身各处供血,所以汪先生感到越来越疲劳,出现心慌、上楼时气促等表现。因为他的心脏瓣膜已穿孔,并不是单纯药物能治疗的,只好转外科行手术进行瓣膜修补。经过近三个月的精心治疗,汪先生总算死里逃生。
所以,如果出现感冒、发热经治疗一星期以上仍未退热者,或原有心脏病的人出现感冒、发热时,要注意有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抽血做细菌培养、心脏超声波检查等以排除是否有心脏瓣膜发炎。一旦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则必须住院进行治疗。其实,大多数病人只要治疗及时,与医生配合,应用足够疗程的合适抗菌药,单纯药物治疗就可以痊愈。但值得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要4~6个星期以上方能完全治愈,所以不宜太快停药。有些病人经治疗2~3个星期后,见病情明显好转,就放松治疗,结果又复发,而且还容易引起细菌耐药,使病情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