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冶铁与棠溪宝剑

2004-04-29 00:44张人元
寻根 2004年5期
关键词:铸剑宝剑

张人元

棠溪剑史

据《资治通鉴》记载:“棠溪之金,天下之利。”《史记》记载:“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吴越春秋》记载:“棠溪在西平,水淬刀剑,特锋利,为干将莫邪所从出,亦名川也。”据范文澜《中国通史》记载:“河南西平有冶炉城,有棠溪村,都是韩国著名铸剑处。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

西平县春秋时属楚,战国时归韩。县西有古柏城,属柏皇氏原封地。周边有九女山、蜘蛛山、跑马岭。山下有棠溪湖、棠溪河,山上有棠溪源。棠溪流域是战国至晋代的重要冶铁基地,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保护最完整的冶铁遗址区。

春秋战国及秦,这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冶炉城,当地丰富的铁矿资源、独特的水质、西山东平原的便利交通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了各地的工匠汇集而来,使棠溪地区成为当时名扬天下的冶铁铸剑基地。冶炉城位于龙泉岸边,棠溪河环绕而过。城址东西长700米,南北宽630米,当年在棠溪冶铁城与比邻的合伯、方岗铸剑城造剑的工匠相加有万户之多,均以皮囊鼓风冶铁,用“液体还原法”得到可锻铸钢。然后铸件锻造,除去杂质,制作利剑。矿石采自铁山(今属舞钢,现有国家级钢铁厂)。

据考古研究,当时棠溪的铸剑业已经相当成熟,出现了镀银、渗铜等工艺,两面吻合的“双刃剑”、“龙凤剑”,技术要求更高,工艺也十分讲究。由于这里的铸剑技术闻名各诸侯国,吴越等地的工匠时常前往拜师学艺。铸剑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纺织业和酿酒业,使当时的棠溪一带百业兴盛。到了唐代,李带副将马少良进入蔡州时,从岈山北下直取冶炉城,导致自春秋战国时起,历经秦、汉、晋、隋、唐六朝的兵器重镇从此毁弃。

棠溪冶铁遗址位于西平县酒店乡酒店村南500米的棠溪湖两岸,南系龙泉河,北接棠溪河。遗址面积为11.5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在冶铁遗址南部有冶铁炉。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两次来西平考察。1959年,文物专家张静安前来考察,最早发现了一处保存完好的冶铁炉。冶铁炉为椭圆形,直径0.8米左右,深1米多,冶铁炉壁呈现有焦煳色的烈火烧烤痕迹。这一重要发现,揭开了我们认识古代冶铁铸剑历史新的一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铸天下第一剑

春秋时楚王听说棠溪有龙泉,淬火加钢能锻世上利器,便派人铸造了一把最锋利的宝剑。

楚王当年的那把削铁如泥的天下第一宝剑,如今下落怎样无从考证。但西平棠溪宝剑厂厂长高庆民及其父亲历经半个世纪之潜心研制,已使失传二千余年的战国棠溪古剑重现人间。棠溪中华第一剑材质优良,无论剑条、剑鞘、饰件都是选用优质高碳钢、棠棣木、青铜铸件,工艺精湛,一百多道工序全部手工制作,精打细锻,精雕细刻。构思独具匠心,重剑砍铁断玉不留印痕,轻剑弯曲九十度能回弹复原。国家权威鉴定机构称它“不愧为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剑”。棠溪宝剑、宝刀以中国传统的龙文化和剑文化为底蕴,承袭棠溪地区特色和特殊生产工艺,融入了现代审美意识和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中华第一剑具备了“强、韧、硬、弹”四大特点,展现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剑丰韵。

中华第一剑的研制也经历了不少磨难。20世纪50年代,高庆民的父亲高西坤在西平创办了一家铁加工厂,他苦心钻研打造宝剑技术,虽穷困潦倒,仍痴心不改。年少的高庆民秉承父亲的个性和追求,同父亲一起潜心摸索、研制棠溪宝剑,他们经受了无数次的失败和考验,终于研制成功。

中华第一剑棠溪宝剑的恢复,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给予报道。1989年在郑州少林国际武术节上,棠溪宝剑展示风采,受到了国际武术界的高度赞扬。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回归,棠溪宝剑厂投入百万元,精心研制纪念港、澳回归的大型宝剑。把有关香港、澳门的区徽紫荆花、莲花图案刻在剑上,并作为贺礼送到香港、澳门。2001年10月,棠溪宝剑经国家权威部门专家鉴定会鉴定为“中华第一剑”,“其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被收藏到中国历史博物馆。

棠溪铸剑文化

所谓棠溪铸剑文化是指发源于棠溪河沿岸春秋战国时代所形成的冶铁和铸剑文化。它可以追溯到西周,那时的棠溪宝剑为青铜器铸造。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代替了青铜器。离西平县城西45公里处的酒店山区属伏牛山系东部余脉,其中的蜘蛛山上不仅铁矿资源丰富,而且含铁量高。铁矿资源的优势,使这里在两千多年前出现了铁器的文明。先人们用铁代替了青铜器,制作农业生产的工具,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棠溪铸剑文化起自西周,盛于春秋战国。当时,诸侯争雄,战争频繁,对武器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是推动了棠溪冶铁、铸剑业的快速发展。其兴盛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这里得天独厚的铁矿,成了闻名的冶铁基地;二是各地铸剑高手云集于此。如欧冶子、干将、莫邪等都是身怀绝技的铸剑人,他们智慧超群,技艺精湛,经长期实践铸出的宝剑寒气逼人。《史记》中有“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句。三是冶铁铸剑规模庞大。间断分布在山谷中,域括今遂平县的西北部、舞钢区的全部、西平县的西部、舞阳县的东南部和郾城县的西南部,方圆480平方公里。据历史学家考证,当时的炼炉有1000多座。1958年在棠溪河上游修建谭山水库时,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地方,就发现冶铁炉残基16处。这说明棠溪在当时形成了全国的冶铁铸剑中心。四是冶铁技法先进,当时工匠们已采用“高温液体还原法”冶铁铸造,并掌握了海绵铁制造高碳钢和锻铁淬火技术。五是出现九大名剑。

棠溪宝剑工艺精良,体现了中国铸剑文化的诸多特色,如:

剑饰:剑的饰物自古以来都有考究,而且形成了一种时尚的风格。剑饰一般有剑把、护手、大包头、大腰箍、小腰箍、剑尾、支架、剑匣等组成。

剑把:一般采用青铜或红铜,手工精密铸造。图案采用夔龙纹和轻巧的蝉纹相结合。传说中的夔龙是一种奇异动物,体现古老的龙文化。

护手:一般采用青铜或红铜,手工精密铸造。主题图案由饕餮纹和兽面纹组合而成,是一种图案化的兽面,一边似龙,两边相合组成饕餮,在似龙的纹饰中看似鸟形,尾部弯曲处似螭似虺,出土的古代青铜器中有不少这种图案和饰物,这些图案和饰物象征着权力和地位,从而体现身份和价值。

大包头:采用青铜或红铜,手工精密铸造。主题图案由轻巧的蝉纹和兽面纹组合而成,通体为护手陪衬来体现的高贵和尊严,权力和身份。还有棠溪、棠棣花、龙凤、麒麟、蝙蝠、蝉纹等图案连用,更透出神秘深厚的中华古文化和祈福、吉祥、尊贵、威武、匡正、驱邪等多种传统习俗。

大腰箍:采用青铜或红铜,手工精密铸造。由龙凤结合构成传统符图,寓意着龙凤呈祥。龙在我国先民中是男性刚勇的象征,而凤则是女性尊贵的象征。寓意着祥瑞和平、富贵吉庆、吉祥太平、五谷丰登。

小腰箍:采用青铜或红铜,手工精密铸造。由棠棣花和棠溪水变形纹组合而成。棠棣树的木质细腻坚硬,光滑透明,耐腐蚀,不裂痕,经久耐用。

剑尾:采用青铜或红铜,手工精密铸造。用凤凰图案雕刻。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是远古东夷部落所崇拜的图腾。《史记》载:“四海之内感戴舜功,与九韶之东而凤凰翔天下。”此意天下太平。而《禽经》曰:“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长,飞则群鸟从,出则王政平,国有道。”其象征着明君之厚德,为稀世之瑞,是王道仁政的最好体现。龙凤圆形代表着奋发向上、翱翔九天的民族精神。

支架:根据剑的大小有不同的支架,一般用红木作原料,采用镂雕工艺雕刻。剑架、宝剑、剑匣,整体造型结构严谨,自然和谐,雍容典雅,华贵雄浑,体现出高贵、庄重、威严的文化气息和个性风格,流溢着丰沛的文化内涵和神秘底蕴。

剑匣:选用上等红檀木精雕而成。它的上平面和四个立面雕刻有五十六条浮雕古龙环绕于上,象征五十六个民族紧密团结、自强不息,称雄于世界民族之林;剑匣正面和背面中间双凤萦绕。寓意大福大贵,欣欣向荣,太平吉祥。有的图案由斜木纹、双龙纹和神兽尊三部分组成。斜木纹附于支架底部,双龙相交则支撑于神兽尊之上,以此来体现宝剑的庄重和威严,拥有者的身份和地位。剑匣由生动的冶铁、铸剑、采矿、棠棣花、冶炉城等画面组成,再现了两千多年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风采。

剑魂精神

剑客就是古代精通剑术、常持剑奔走各地,寄宿在贵族官僚家里为其帮闲助威、从事剑艺活动的人。由于剑是兵器,历史上从武者多佩宝剑,或参与战斗或以防身,或结伴而行,为贵族官僚做门客。由于剑可以用于杀敌、防卫、健身,因此也形成了剑的剑法和艺术,剑的艺术一般有舞剑、击剑等。

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政治与风气的需要,许多达官贵人收养有大批食客。其中许多是剑客,如平原君手下的毛遂,就是当时有名的剑客。他们跟随主人参与了当时诸多的重大活动,形成了一个奇特的阶层。

剑侠是指懂剑术武艺,讲义气,为某种道义和事业而献身,能够公正无私,仗义执言,杀富济贫,扶弱抑强,肯舍己助人的剑客。

自剑诞生之后,侠客就与剑结缘。侠与剑的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昭示着侠客乃至普通民众对剑的崇拜精神。崇拜剑就是崇拜剑客,崇拜正义,崇拜剑客也就是崇拜剑。剑作为古代尚武精神的象征物,一直被贵族和侠客所共同崇爱。因此在社会上形成了好剑之风,出现了不少与剑有关的风俗习惯。佩剑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标志,尤其是男人常用它显示自己的威武,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风度。武士们、侠客们爱剑如爱自己的生命,与剑形影不离,剑不离身,身不离剑,才是精魂所在。以至于文人也爱剑、佩剑,所以有“琴剑”之誉。李白既饮酒又写诗,既弹琴也舞剑,所以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肴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之句。岑参也有诗句“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贾至也有诗句“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染御镂香。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既是剑侠,就不是一般的侠客,而是大侠;既是大侠,就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历史上的剑侠为数不少,已知列入正史的有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人,其勇其谋,其义其为,不逊于楚、燕、赵、韩、魏、齐六国君王,所以太史公自注说:“自曹沫至荆轲五人,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

剑魂,剑之精魂。剑本身是没有感知没有精神的,但是剑自从被人所崇爱,人的感情和灵魂便注入到剑中,给剑赋予了灵魂。因此剑可以为主人主持正义,主人也可以为剑献身。今人只知剑是为人服务的,未必为剑而献身,但古人却虔诚之至,却有为剑而献身的。如春秋时,干将、莫邪为铸造宝剑英勇献身,体现了铸剑者的气概和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为了弘扬剑文化,使两千多年来的造剑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光大,推崇剑艺,颂扬剑魂精神,利用战国冶铁、铸剑遗址的历史文化优势,促进地方政府的对外宣传、对外开放、对外联络、吸引海内外佩剑爱好者、剑文化研究者来战国冶铁、铸剑遗址所在地西平,考察访问、观光旅游、经贸合作、发展经济,西平县将举办“剑魂节”。大会期间将举办棠溪文化、剑文化研讨会等。西平县正敞开大门,伸出热情的双手,欢迎来自各地的“剑客”、“剑侠”们,相会在棠溪湖畔,登临九女山上,注目在冶铁炉旁,用大侠的精神铸出新时代的剑魂。

猜你喜欢
铸剑宝剑
“立德树人 育警铸剑”
——广西警察学院侦查学院
传统铸剑文化的历史记忆与现代传承路径探析
玩具宝剑
老铸剑师的秘诀
刻舟求剑
数字对调
邓宝剑书法作品
从铸剑到亮剑的奋斗历程
爱抚与复仇——鲁迅小说《孤独者》《奔月》《铸剑》人物形象心理探源
忍辱负重的铸剑师——马克斯韦尔·泰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