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郁茜
很多人都十分留恋童年的快乐时光,喜欢回忆儿时的点点滴滴。我还见过已经上大学的女孩子,每年依然要过“六一”,当然是自己给自己庆祝节日。童年的快乐体验如此珍贵,如此重要,那么现在正养育着幼小孩子的父母们(包括教育工作者和其他相关人员)是否也意识到这一点呢?有多少父母时时刻刻将孩子的快乐放在首要(或者起码是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呢?我们是否需要认真探讨,怎样才能使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你将会看到年轻的母亲沉醉于女儿纯真、甜美的笑容,你也会看到幼儿教师为了孩子们的快乐所付出的心血。她们相信,为孩子创造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养育者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就像一首歌里所唱的“你快乐,于是我快乐”。
在做妈妈以前,婴儿的内心世界对我是个谜,因为我和所有的人一样,在自己的记忆里没有这一段。面对不会说话的孩子,我怎样才能知道她快乐吗?她需要什么?有了女儿之后,生平第一次有机会照顾和观察一个婴儿,才知道:和婴儿交流并不难,因为他们总是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我女儿的快乐,我就总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
第一次见到女儿的笑容是在她出生后不久的一天,当时她正躺在我的怀里吃奶,闭着眼睛像是要睡着的样子,忽然咧开嘴一乐,一副心满意足的神情,而后便沉沉睡去。那笑容真是无比甜美,同成年人礼节性的笑不同,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女儿第一次喝果汁的样子很有趣,叼住奶嘴一口咽下去,立刻被其中的酸味刺激得挤眉皱眼,直晃脑袋,那表情就如同大人不小心喝了口醋一般,等酸劲儿过去,她睁开眼睛疑惑地望着我,好像在问:“妈妈,这是什么?”在我的微笑和鼓励下,女儿小心翼翼地又喝了几口,逐渐喜欢上了这酸酸甜甜的味道。现在,当她口渴时,一见到颜色鲜艳的果汁,她就像嗷嗷待哺的小鸟一样伸长了脖子,仰起下巴张开小嘴,先是猛嘬几口以解渴,然后边喝边对人咧嘴一笑,好像在和你分享她的快乐。
后来她的笑越来越多,甚至睡觉时都会乐出声来。现在女儿半岁了,笑的种类也不断增加:呵痒时是憨憨的笑,第一次自己翻过身来是欢欣鼓舞的笑,荡秋千时是喜悦兴奋的笑,见到父母回家是亲切甜蜜的笑……她对大人的笑开始有了回应,当她哭时见到大人的笑容便会停止哭泣,有时甚至会马上笑起来。她高兴时的表现也越来越丰富,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时兴奋得手脚乱舞,笑声不断;吃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会开心地吧唧小嘴,像是发出满意的赞叹声。难怪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说:“当母亲禁止小孩啜唇作响的时候,就是使他开始感觉到人生的悲哀。假使我们不表示我们的快乐,我们就不会再感觉到快乐。”
也许是因为孩子的快乐从不加掩饰,所以特别具有感染力。带孩子虽然很累很麻烦,但也是一种享受。我并不盼望她赶快长大,因为孩子的快乐是如此纯真和自然,让我们这些大人也感到生命是无比的美好,仿佛我们自己的快乐童年也跟着复活了一样。对于成年人,追求快乐的过程常常很复杂很困难,可是对于孩子却是那么简单,他们天生就懂得感受爱,懂得如何快乐地生活。
对于孩子来说,物质上的要求并不高,衣服舒适合体,食品卫生且具备基本的营养即可。父母之不可替代在于对孩子的爱,而不在于经济上的消费或者生活上的照顾。我曾见一个孩子周围堆满了高档的婴儿用品,脸上却没有笑容地闷坐在那里,因为陪伴他的是一个手脚勤快却面无表情的保姆,恐怕连她的拥抱也不会使孩子感到温暖。在照顾女儿时我发现:孩子看到妈妈的笑脸时特别快乐,也特别喜欢大人耐心地和她交流、玩耍。每一个孩子都有因为被爱而感到幸福的本能,从这个意义来讲,任何音乐也代替不了妈妈的催眠曲。
像所有的母亲一样,我对孩子的将来也有所期望。不是具体到要掌握几种语言、考到钢琴几级、取得博士学位之类,而是希望她能照顾好自己,做一些对自己、对别人有益的事,感受生活的乐趣。将来有一天,她会去学习社会规范和生存技能,体味成长的酸甜苦辣。可是现在,我只愿她是个快乐的小孩,拥有这个年龄所特有的单纯,享受这个年龄所特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