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是CEO

2004-04-29 00:44屈红林
商界 2004年7期
关键词:巴顿运作激情

屈红林

电影《巴顿将军》有让人难以忘怀的一幕——巴顿在去前线的途中,突然绕道去了古罗马的战场,在那里吟颂他为古代将士写的诗歌,感慨他对古代战争的无限怀念。在他看来,依靠工业力量和大兵团作战的现代战争已没有英雄和传奇,是一种缺乏魅力的事业。

当然,巴顿还算清醒,他并没把精力用在如何使这个事业变得富有魅力,而是回到书房认真地研读隆美尔写的那本枯燥、严谨的《坦克战》,因为他知道,他更需要的是赢得战争。

其实并不只是在战场上才有巴顿式的追求,人的天性中对英雄和传奇、浪漫和神话似乎本来就有执着的向往,这种向往从战争、政治、文艺到商业运作,贯穿了人类的所有活动。但迈入工业文明后,不少人也发现他们正面临巴顿一样的遗憾。因为越是成熟的财经社会就越多的依赖系统协调、数据分析等理性的方法。这些方法被经过系统训练的职业经理掌握,他们不但成为管理企业的主流,也成了支配财富甚至参与分配财富的主流,而留给那些个性化的、活跃的企业家们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商业运作也越发的成为了一门技术、一种“缺乏魅力的事业”。

当然,也有很多人不甘心顺从这样的现实,他们希望在这个商业社会里找到实现“魅力人生”的方式,而他们所能找到的惟一方式就是去做一个“富有魅力的企业”。这样一种超越于金钱以外的关怀使不少企业家经常被个人英雄主义的情结所左右,做出一些与企业利益相冲突的动作。

现代企业本是资本追逐利益的产物。这种对根本利益的追求决定了企业行为是缺乏戏剧性的。它首先要求管理者具备的不是理想、激情、攻击性的张力,而是理性、严谨和收敛的渗透力;它要求管理者首先看到的不是梦想和机会,而是风险和局限。也许是中国的企业在初创时都背负了太多的历史文化包袱,也许是中国人个性化的激情被压抑了太久,很多中国的本土企业从一开始就过度地追求金钱利益之外的东西,喜欢高歌猛进的发展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超越常规的方法、奇兵制胜的手段、一呜惊人的气魄被过度的宣扬,一群激情澎湃的梦想家成为媒介追捧的对象,而遵循发展规律的行为、运用普遍原则的做法、善于放弃的作风被却当作是老套、缺乏创意,遭人鄙夷。

“巨人要建第一高楼、乐凯要抗击柯达、太阳神欲名留青史、海尔要进世界500强……”这些本已进入误区的口号成为一大批企业追求的目标,使无数风流人物竞相折腰,成为一批为理想而牺牲的“烈士”。

回顾和反思这些“先烈”的行为时,我们会发现,正是一些虚幻的个人情节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了经营过程中不少非理性动作的产生。这种性质的过失并没有随着某个时代的结束而消解,而是在新的时期被梦想家贴上了另外的标签得已继续发扬光大。

超越常规、过快成长起来的事物往往也会快速衰落,骤然得到的东西总会付出漫长的代价——这个很符合东方哲学精神的守恒法则却被西方的企业运用得更具体和成功。而在国内,凡是只争早夕、靠激情和创意推动型的企业领导人几乎均是昙花一现,而几经风浪还立得住的都是能潜心学习和运用国际化手法的企业。

联想和万科就是这种向国际靠拢而渐渐成熟的典型,其实,柳传志和王石又何尝不是那种充满激情的偏执分子,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们知道在拥有激情和创意的同时该如何去控制它,所以在若干次风浪中才能抗拒各种诱惑,守住主流方向。王石更是宁愿把过剩的激情消耗于攀登各地险山,也不敢把这种危险的情节带到企业的运作中,他总是靠报表和数字调整战略、决定取舍。而在企业之外去寻找英雄的梦幻。

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正道是不太能容下投机取巧的。西方企业在一百多年的实践中发明了一整套方法,这些方法全面地贯穿于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财务运作的各个环节上,严格地按照这些方法去操作虽然不太可能产生发展的奇迹,但一定不会犯太大的错误。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这套方法也就是大多数企业能长久安身立命的惟一选择。因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还是会处于这个不会经常有神话产生的财经时代,这同样是一个难以产生CEO英雄,也不需要靠英雄去支撑的时代。

猜你喜欢
巴顿运作激情
巴顿(上)
巴顿(下)
巴顿(下)
巴顿(上)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