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一起成长

2004-04-26 03:22秦汶民
人民教育 2004年18期
关键词:高尚老师教育

秦汶民

“教学相长”的思想是我国宝贵的教育遗产之一。进入新的世纪,人们在继承这一宝贵遗产的同时,又赋予这一思想新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广泛,获取知识的手段更便捷。在“视听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可能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比教师跑得更快。因此,与时俱进,“向孩子学习”、“与学生一起成长”,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新课题。

一、与学生一起成长,教师要学会角色转换,建立与学生民主平等、相互信赖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是学生纪律的管理者,是真理的代言人。教师高高在上,是权威,师道尊严不可动摇。然而,这种传统的角色定位,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新时期,教师应该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者。怎样才能做一个优秀的教师,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呢?我们在学校内展开“教师角色转换”的大讨论。经过讨论,教师们一致认为:新形势下,不转换角色,就不会做教师,更做不了好教师,教师要学会“蹲下来跟孩子说话”。于是,转换角色,放下“架子”,做学生的朋友,成为全体教师自觉的行动。

角色的转换,带来了师生关系的新变化:教师以师长自居的现象不见了,学生也不再对老师敬而远之.老师和学生平等相处,相互信赖,建立起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使课堂一改过去那种被动的、灌输式的说教,演化为一种新型的师生主动参与的合作。在合作中,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主动探求解决:教师关爱学生,用自身的体验,给学生以人生的参照;学生尊敬老师,亲近老师,向老师袒露自己的胸怀,使师生的心灵得到沟通。高二学生刘皓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过去,我敬畏老师,总感到与老师之间有一堵看不见的高墙。现在,我们和老师成了好朋友,达成了默契,老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我们都能心领神会。我们的悄悄话,都愿意告诉老师。”这是多么惬意、多么愉快的合作啊。人们常说: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这种触动,正是来自教师角色的转换,来自民主平等、相互信赖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与学生一起成长,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师德修养。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才能推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一个教师如果仍抱有落后的、陈旧的教育理念,用传统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学生,其教育肯定会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此时如果再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恐怕很难得到学生的共鸣,再号召“头悬梁、锥刺股”式的刻苦,学生背后只会笑教师迂腐。因此,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历史地、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教师的肩上。教育的根本功能是提高人的素质。在人的基本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因此,我们特别强调:高尚的思想品格是最高的学位,要求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在教他们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身心健康的人。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修养,自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和修养。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教师需要用高尚的人格来影响学生。教师只有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学生才会听你的、服你的,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最出成绩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首先是师德高尚的教师。基于这一点,我们在全校教職工中广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激励、榜样激励、活动激励、人格激励等多种方式,激发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育人观,激励全体教师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做教书育人的模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乐于献身教育的教师,他是用“心”而不是用“口”去讲课,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自觉地用高尚的思想、健康的情感去影响学生,用真诚的心去呼唤学生,用自己的热情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热情之火,让他们在融洽的情感共鸣中获取知识,在高尚的情感中受到心灵的熏陶。

此外,我们还积极寻找学校与社会的结合点,用身边的事来引导教育师生,通过院士报告会,霍氏姐妹向母校捐款仪式,王春峰、王金莲伉俪向母校捐款仪式,王来娟女士为贫困生捐款仪式,帮困扶贫献爱心活动,“手拉手”文艺汇演,“颂祖国、爱校园”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师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直接对话,在活动中体验道德是非,体验高尚,体验成功。

三、与学生一起成长,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不少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说现在的学生难教,有其客观原因:过去,课堂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各种知识在课堂上通过老师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要听老师的话,按老师说的去做就行了。现在则不同,除了课堂外,学生从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获得大量的信息,接受五花八门的知识。有许多知识,老师们都不知道,而他们知道;甚至是老师不让知道的,他们偏偏要知道。因此,我们说不是现在的学生难教,而是我们有的教师知识陈旧,落伍于时代了。教师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做一个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就必须抛弃陈旧的知识,不断吸收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做一个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较高的教研能力。有的人说我们的老师都是师范毕业,有一定的学历,有一定的知识,应付中学教学绰绰有余,还用搞什么教研呢?”其实不然,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生活,联系现代科技,增强实践能力,开展研究性、创造性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有较强的课程组织与实施能力。同时,我们强调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提问。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提不出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需要对教学有一定的研究。而我们不少老师缺乏的正是这种研究能力。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我校自2003年暑假开始,与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联合举办研究生课程班,12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学习。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先后派出80多人次外出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学校申请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研究”、“研究性学习与综合能力培养”、“精讲、互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等多项国家、省级实验课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有200多篇探究新课改、研究性、创造性学习的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和会议交流。

四、与学生一起成长,教师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思想,始终保持一颗年轻向上的心。

生活环境影响着人的思想、心理的变化。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衣食无忧,但普遍缺乏分辨能力,不加辨别地吸收从社会和各种传媒中涌来的各种复杂信息。造成现在的中学生思想变得越来越复杂,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趨多元化。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学生干什么都怕辛苦,不愿多付出;受不了挫折,听不得批评;缺少理想和追求目标,缺少学习的动力……有的甚至排斥学校的教育,迷恋网吧、游戏厅,表现出忧郁、颓废、厌学情绪。他们对老师的批评表面上接受,背后却当耳旁风,甚至嘲笑老师:老夫子,落伍时代。

然而,静下心来细细地分析一下,我们确实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时代不同了,学生的思想、心理也与过去不一样了。如果我们仍以过去的思想观念来对待学生,仍以过去的经验教育学生,认为“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确实是落伍了。正确的方法是融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为学生健康成长做到“三个一”、“五个一样对待”,即“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说一句鼓励学生的话,每天找一名学生谈心”;“男生女生一样对待,相貌美丑一样对待,家庭贫富一样对待,成绩孬好一样对待,是否顶撞过老师一样对待”,为学生发展创造和谐、愉快的成长环境。我们多次聘请专家来校举办教育学、心理学讲座,更新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引导老师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目前,教师们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深入到学生中,视学生为朋友,为兄妹,平等对待,情感交融,用自己的真情去唤起学生的信任。对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老师尽量多一些赏识,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引导,少一些说教,使他们缺少关爱的心田得到慰藉,使渴望友情的孤独心灵得到爱抚,使经受挫折的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与自信。真正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与学生一起成长,是对历史遗产的继承,更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它不仅是一条教育理念,更是新时期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使自己具有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努力做一名学者型的教师、教育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四有”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高尚老师教育
跟踪导练(一)(1)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当没有人看到
高尚的人
老师,节日快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