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最近,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本刊第6期刊发了张奇伟阐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章。本期,特邀柴艳萍撰写了关于中国革命传统的文章,供各地开展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培育民族精神活动参考。
中国革命传统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會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实践的精神凝聚,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革命传统萌芽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伟大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历经北伐战争、井冈山时期的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而日益完善,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扬光大。这一传统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中国革命精神和中国革命道德两个方面。它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崇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实事求是为思想路线,以艰苦奋斗和革命英雄主义为集中体现,同时又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在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革命传统始终是一个重要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这一优良传统作为一种巨大精神力量,从它形成之日起,就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革命精神的发展历程。
中国革命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四个阶段。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中惟一一次在动态环境中产生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西柏坡精神是在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一个非常时期产生的。
井冈山精神是以后诸革命精神的源头,它与后来形成的革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井冈山精神中最核心、最突出的内容就是革命首创精神,脚踏实地、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是井冈山精神的特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不从条条框框出发,在实践中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新路。向反动势力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是创新,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创新,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革命也是创新,三湾改编、制定“十六字”游击方针依然是创新。首创精神贯穿于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发展的全过程。
长征精神在四大革命精神中最具特殊性,它形成于一个极其艰苦的特殊环境中,其极具魅力和辉煌的一面就是革命英雄主义。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史诗,长征精神所凸现的革命英雄主义,在整个世界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敌军的围追堵截、峡谷激流、雪山草地、物资匮乏、生命禁区,等等,这一切都不能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面对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却表现出了无比英勇顽强、不惧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超越常人忍受能力的艰苦奋斗精神,表现出了高昂的斗志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态度。长征精神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强烈的感染力、吸引力。长征把中华民族吃苦耐劳、不畏艰难、视死如归的精神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赋予了崭新的内容。长征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继续,又是延安精神的前奏。
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中内涵最为丰富、全面。它包括: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党群一心、军民一致、官兵平等的民主团结精神,等等。当然,延安精神的灵魂和突出特征还是实事求是。这个时期,实事求是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已开始为全党所接受,变成了全党的自觉行动,并成为党的优良作风。延安时期,正是由于坚持和发扬了这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作风,才形成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西柏坡精神是延安精神在全国胜利前夕的继续和发扬。当时新中国的曙光已经显现,党的工作重点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党的工作任务也将从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这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刻,毛泽东指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更漫长、更艰难。因此,他警告说:“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样就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主要内容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思想就是继续奋斗,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不以功臣自居,不受权力腐蚀,不被“糖衣炮弹”击中,勤政廉政、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西柏坡精神是时代的里程碑,它既是中国共产党继续奋斗的宣言,也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同时又是向社会主义建设过渡的重要环节,从此以后,中国革命转向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革命传统继续得以发扬,它通过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和严明纪律,通过革命干部的廉洁奉公精神和艰苦朴素作风,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力地推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革命热情和劳动热情,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出现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比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不怕困难、勇挑重担、艰苦奋斗的王进喜,助人为乐、公而忘私的雷锋,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抗拒腐蚀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等,与此同时也形成了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好八连”精神。这些精神集中体现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公而忘私、开拓创新、刻苦钻研的革命精神。而孔繁森精神、李国安精神、抗洪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则是中国革命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再现。
二、中国革命道德的基本内容。
中国革命道德是中国革命传统的又一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辉煌历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在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中国革命道德体系,包括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劳动,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人道主义以及新型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等。这些道德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各个时期的艰难险阻发挥了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这一优良道德形态,是对中华民族古代优良传统道德和外国优良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革命道德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心人民,爱护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甚至为人民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人民的利益,无数革命先烈忠于革命、忠于人民、忠于祖国,把一切都奉献给了人民的事业,写下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凯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数英雄模范,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的利益勤勤恳恳,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正如焦裕禄那样,“心里装着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或者像雷锋所言,生活的目的就是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们这种崇高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过去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更加需要这种精神。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也就是要弘扬体现在这些革命英雄和模范人物身上的优秀道德品质。
集体主义是中国革命道德的原则,这是由中国革命道德的“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所决定的。革命者都应当把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调节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相互关系时,理想的境界是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相互统一,这是革命道德不可动摇的目标。但是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中国革命道德提倡集体主义,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要求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集体主义原则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出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形成了革命队伍前所未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国革命道德规范包括多个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革命道德的核心,又是一个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集体主义是中国革命道德的基本原则,它贯穿于中国革命道德规范体系的各个方面,因此又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高层次的道德规范。爱科学是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规范,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高举科学旗帜,使科学精神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劳动人民的忠实代表,在任何时候都把爱劳动视为革命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这是中国革命道德区别于剥削阶级道德的一个显著标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还产生了革命人道主义的新规范,它是中国革命道德判断和评价行为善恶是非的道德标准。除上述规范外,中国革命道德还包含其他方面的规定,比如,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修身自律、保持节操,等等。
中国革命道德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建国后它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因为广大党员和人民讲理想、讲纪律、讲为人民服务,爱党、爱国家、爱社会主义、爱集体,发扬了革命道德传统。现阶段仍需大力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这里把弘扬革命道德传统同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结合起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弘扬革命道德传统的重要意义。
三、弘扬中国革命传统。
中国革命传统虽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色,但它也包含了许多共性的东西,除爱国主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外,还有追求真理、艰苦奋斗、革命英雄主义、爱岗敬业等精神。这些优良传统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事业忠贞不贰,对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不怕牺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表现出了一种极其强烈的追求真理精神。正如毛泽东所说,这种先锋分子是襟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他们是不谋私利的,惟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民族和社会的解放。革命先烈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就是这种追求真理精神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挫折和困难,我们仍需要用革命的精神和道德来加以克服,追求真理,矢志不渝。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从一开始就是在极其残酷的斗争中进行的,反革命势力不惜采用最野蛮、最残忍的手段来对付革命人民。无数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动摇,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一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表现为一股革命热情和拼命精神,一种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这种英雄主义精神,是我们革命和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战胜千难万险的重要精神动力。革命战争时期的“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都是为革命而献身的英雄,是人们学习的楷模。现代化建设时期,这种精神同样得到了发扬光大,1998年伟大的抗洪救灾充分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江泽民同志称这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
爱岗敬业、对工作和事业的极端负责精神,是中国革命传统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在革命事业中,既有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也有许许多多的日常工作,这些工作虽然分工不同,但都同样重要。各行各业的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为人民服务。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为社会主义祖国这座高楼大厦添砖加瓦,尽职尽责,他们都是人們学习的榜样。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要想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取得革命胜利,只能靠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战斗风格和思想情操,因此,人们常常把艰苦奋斗直接看成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提出要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主要就是指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比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需要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精神。邓小平一再强调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江泽民同志则从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出发,把它概括为“六十四字创业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胡锦涛同志也一再强调要牢记两个“务必”思想,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上述优良革命传统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不同阶段,曾经对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树立革命理想,坚定革命信念,砥砺革命意志,激越无畏勇气,高扬革命精神,规范言行举止,发挥过不可代替的作用。今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中国革命传统仍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大力弘扬中国革命传统有利于坚定、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有利于在全国人民中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有利于改善全社会的道德风尚,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革命前辈和先烈们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奋斗的革命精神以及惊天地、泣鬼神、震撼人心、感人泪下的英勇业绩,时时发人自省、促人自警、激人自新催人奋进。当代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一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伟大时代,革命先烈们未竟的事业需要继续完成。广大青少年学生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传统,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