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危机是常态 应对危机是能力

2004-03-29 22:26
中国经济信息 2004年4期
关键词:经济学家全民常态

虽然经历了非典危机,但中国2003年的GDP增长仍达到9.1%。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在 回顾和评价2003年中国经济走势时说:“出现危机是一种常态,应对危机是一种能力。”

他认为,2003年,国内外很多经济学家都低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低估了中国人民 与政府应对危机和战胜危机的能力。

在非典疫情发生的初期,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和社会恐慌,直接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心理 和消费行为,对不少行业产生严重影响。很多经济学家和国际组织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度 ,迅速由乐观转为悲观。他们对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期也随之纷纷调低。

西方媒体也集中报道了几种主要观点:一是《华尔街日报》的“隔离中国论”;二是《 华盛顿邮报》的“中国的切尔诺贝利”论;三是《纽约时报》的“中国经济停滞论”;四是 “中国经济滑坡论”。当时,几乎没有什么西方媒体看好中国。“这是因为出现了非典这一 突如其来的重大危机,大家对此看法不同。”胡鞍钢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日益开放的条件 下,危机是一种常态。分析1997年来的局势,可以发现,每年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危机出 现:

1997年是东亚金融危机,1998年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2000年全球贸易负增长,20 02年全球经济衰退、油价上涨,2003年伊拉克战争,接着则是非典,之后又是各种自然灾害 ……

这些危机或冲击的特点是,既不可测,又不可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而发生、发展的。 中国经济发展所遇到的危机之多、影响之大、冲击面之广,超过我们的预料。但是在这些年 ,中国的经济发展态势一直良好,也超过我们的预期。

胡鞍钢说,这是因为,在连续不断的危机中,中国政府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加 强,中国的企业对外部冲击的调整能力和反应能力不断加强,中国经济增长的自主能力也在 不断加强。“出现危机是不可预测的,但是危机却是全民学习的最好课堂,应对危机更是提 高全民能力的最好机会。”

猜你喜欢
经济学家全民常态
全民·爱·阅读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从经济学家到摄影师
可持续全民医保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詹连富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蔡昉:富足的“穷人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