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罗兰.贝格学习

2004-01-28 09:52
中国企业家 2004年12期
关键词:麦肯锡贝格罗兰

白 柯

当初成就了罗兰·贝格的历史机遇,是否也能成就中国本土咨询?

1937年,老麦肯锡在美国去世,同一年德国巴伐利亚降生了一个小伙子,60年后以他名字命名的企业已经与老麦肯锡打造的咨询帝国齐名。这个叫罗兰·贝格的小子,看到了老麦肯锡没有看到的辉煌。

此刻,67岁的罗兰·贝格正站在国际俱乐部的楼梯上,怀抱一本《中国企业家》杂志,一副思索的神情,深灰色的眼睛里流露出他那经典的睿智目光。

睿智,是罗兰·贝格的标签。“他是个睿智的分析师,找到未来市场的入口和新产品对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德国著名媒体集团Burda控股公司的董事局主席Hubert Burda博士这样称赞他。

罗兰·贝格进入咨询界的轨迹似乎与中国一些本土咨询人士的经历相近——由于他会讲意大利语,他进了波士顿在意大利的一家合资咨询公司。开始他只是个助理,逐渐成为合伙人。1967年他回国创办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管理咨询公司。

再进一步探究罗兰·贝格公司成长的历史背景,更是相似得有点让人心潮澎湃。从60年代到70年代,大量出口和资源高消费驱动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德国大企业借机成为欧洲企业界的领军者,中小企业同样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这使得对咨询的需求增长。转过头来看看,中国咨询业今天正面对着和罗兰·贝格公司成长壮大的背景惊人相似的历史时机。

那么,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企业的壮大是否能成就出一个中国本土的罗兰·贝格?

还是来关注一下这样的细节吧。和当时其他很多管理咨询公司什么领域都涉及不同,罗兰·贝格在起步的时候,只专注于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这使他获得了成功。1967年至1970年,每年的收入都翻番。从1970年至2002年,每年的利润增长都不低于27.2%。

适时地被德意志银行收购与适时地摆脱是绝妙的两步棋。与中国本土咨询公司的起步相似的是,罗兰·贝格在公司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大事小事都要他一个人,到70年代末他开始大量招募新的咨询师。80年代罗兰·贝格开始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在米兰、巴黎和纽约开设办公室。1987年,德意志银行收购了罗兰·贝格75.1%的股份。这个时候,资本的出现是及时的,无疑为罗兰·贝格大规模的发展插上翅膀。同年,罗兰·贝格就在德国以外的6个国家开设了办公室。

1997年,罗兰·贝格已经在全球25个国家拥有110个雇员,年收入5亿德国马克,这使得它可以与麦肯锡公司比肩。到了1998年,罗兰·贝格意识到自己的实力已经可以使他比较容易地摆脱德意志银行,通过巧妙的管理层收购,公司又回到了罗兰·贝格和他的合伙人手中。

从对罗兰·贝格公司发展轨迹的梳理中,可以看到,它的发展得益于当时的好时机,但同时,罗兰·贝格的睿智使他在公司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走对了重要的一步——起步阶段,选择专注,而不是像其他公司一样,什么都做,在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培养起了自身的专业实力;发展阶段,借助资本的力量进行国际化扩张。并且,罗兰·贝格及时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方法与创新思维,这成为他发展的根基。

这样一番细究之下,出现本土罗兰·贝格的期望似乎有些幼稚了。同样的历史机遇下,中国本土咨询公司还处在价格战的恶圈中,规模与业务范围的不成比例,也使得他们无暇培养自己的专业力量。而缺乏资本的眷顾使得他们在经营中捉襟见肘,更无法进一步扩张。

坐在国际俱乐部宽大的沙发里,罗兰·贝格气定神笃地告诉我们,以他的预测,德国对中国的投资会逐渐向西部和北部扩张。刚刚随同德国总理施罗德访问过吉林、长春,罗兰·贝格对中国政府重振老工业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在中国参与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罗兰·贝格还预测,中国对德国贸易和投资会在未来几年有很快的增长。“中国企业现在的状况有点像40年前的日本,企业需要学习的很多。当他面对像德国、欧洲这样的陌生市场,无论是对市场情况、消费者习惯、以及公司管理、企业文化,都是陌生的。”

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中国的企业在迅速壮大,但同样的历史机遇到底成全了谁?国企改制、企业国际化、中西部的发展、老工业区的振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来的这些机会似乎成为跨国咨询公司的盘中餐。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冲出国界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发现,“遍插茱萸少一人”?当初伴他成长的兄弟已不见了踪影?

猜你喜欢
麦肯锡贝格罗兰
速滑大师顿贝格
偷画的人
还有一只鸡
罗兰·希尔与邮票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
一份保单的温暖
大臀姑娘的兴衰
爱无声息
以开放的胸怀面对一切
麦肯锡兵败实达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