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华投资“第三波”

2004-01-11 01:25刘群锋
南风窗 2004年7期
关键词:日资对华日本

刘群锋

2003年,日本在时隔5年之后悄然取代美国,再度成为中国最大的投资国。

今年的植树节,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库布齐沙漠的恩格贝沙漠开发试验场少了一位身穿工作服,手拿铁锹的老人。2月27日,远山正瑛,这位于1991年设立了日本沙漠绿化实践协会,感化和召唤了大批日本志愿者在恩格贝种下300多万株树木的97岁老人平静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途。

从1990年开始,年过八旬的远山正瑛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恩格贝。为表彰他对中国治沙绿化所做出的突出贡献,2002年,远山正瑛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中日友好使者”称号。

岁月无情,近年来,日本有一大批从事中日友好的老人纷纷故去。可是中日关系中逝去的又岂止是这些老人而已?

3月8日,日本政府决定再次削减对华日元贷款,削减幅度为20%。经过这一次削减,对华贷款额将在1989年以来的14年中首次跌破1000亿日元。在贷款接受国的名单上,中国从1999年以来一直保持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排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之后。

日中经贸“井喷”

老一辈的日本友人和官方援助少了,可是商人和企业家来得多了,贸易和投资也开始“井喷”。

近年中日贸易增长速度惊人,2001年双边贸易额为877亿美元,2002年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达到1019亿美元。中国海关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日贸易额达到了1335.8亿美元,日本连续第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已经连续7年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2年日本从中国的进口总额占其全部进口金额的比重达到18.3%,中国首次成为日本最大进口来源国。如果把港台计算在内,2003年日本对“大中国地区”的出口总额首次超过了对美国的出口额。

不仅是双边贸易,按照国别计算实际利用外资的数量,2003年,日本在时隔5年之后悄然取代美国,再度成为中国最大的投资国。目前,日本在中国沿海大城市的直接投资已经超过美国、香港地区而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对中国大陆直接投资中居第一位。

除了直接投资创建企业,日本对华间接投资也初具规模,且受益匪浅。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各证券公司2003年第四季度财务决算报告显示,由于买卖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上市的股票,利润大幅增长。日本设立的43个投资中国企业股票的基金,其资产在去年的一年中增值了40%至70%。近日,一本名为《投资中国股市让我挣了1亿日元》的书登上了日本畅销书排行榜。2003年香港H股大幅上涨同日本资金大量入场不无关系。

翻开上海报纸上的人才招聘广告,其中很多日资企业的岗位都对应聘者日语的水平提出了要求,既懂技术又懂日语的复合型人才,非常难得,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要么是学日文专业的不懂技术,要么是懂技术不会日语。尽管日本政府决定提高2004年4月外国留学生的入学门槛,对申请者的日语能力和经费支付人的支付能力加大了审核力度,但是上海的各类日语进修学校的招生依然火爆。因为很多人学日语是为了去日企工作。

不可否认,日本的某些产品仍享有较高的声誉,日资对中国市场的更加重视和投入,在投资目的和投资类型上的改弦更张,意味着中国民族企业在某些行业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对某些不成熟的行业可能冲击更大。这一次,“日本武士”来真的了。

日资在华新动向

中日建交以来,日本先后有过三波对华投资的高潮。

1984年,中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拉开了以渤海湾为中心的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序幕。1985年日本接受“广场协议”后日元急剧升值等因素掀起了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第一次高潮,在1988年达到顶点。随后,在华日资进入观望、试探阶段,新增投资集中在见效快,风险低的服务行业,以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投资为主。

1992年邓公南巡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也迎来了第二次高潮,实际投资额连续5年大幅递增,1997年达到巅峰。值得注意的是,1991年在华日资对制造业的投资比重首次超过非制造业,达到53%,以后逐年扩大,成为对华直接投资的主流。投资地区也由以往集中在长江以北沿海城市为主,逐步扩展到以珠江三角洲为主的长江以南沿海城市和少数内陆地区。在此期间,占领中国市场开始成为日企进入中国的另一个主要动机。

但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强度指数连续下降,直到2001年才发生转折。这一年,由于美国在经历了10年多的“新经济”幸福时光后还是陷入了衰退,“9·11”又给世界经济雪上加霜,日本对美、欧的出口都是负增长,唯独对华出口增长率高达28%。于是,日本对华投资第三波高潮开始了,2000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仅占其对外总投资的2.1%,而2001年就跃为4.5%,2002年占4.9%。

和前两波投资高潮相比,这一波出现了新特点;首先,2002年日本的财经界领袖达成共识,把中国的崛起视为日本的机遇,将日本的经济战略重点转向中国。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2002年4月15日的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上演讲时表示,“一些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构成威胁。我不这样认为。我相信,中国充满活力的经济发展将对日本既提出挑战,也提供了机会。”

其次,中国在日企投资布局中的地位上升。以往中国是“生产出口基地”,因此与投资相伴的并非是最先进的技术,技术转让成分较低。而今高速成长的中国市场成了日企无法抗拒的诱惑。日本国际协力银行1995年调查日资对华投资理由时,回答“市场需求将增大”的为56.7%,“劳动力便宜”的为61.9%;而2003年的数据分别是82.3%,74.9%。并且,根据日中投资促进机构的调查,日本在华投资企业的80%出现盈利。

日本企业苦心经营其在华子公司,还因为欧美跨国公司争相在华投资设厂,日本已不是高技术的唯一拥有者。在全球化时代,如果再向中国市场销售二流产品,无疑是自废武功。尤其在面临本土市场巨亏的局面下,深耕中国更是成为日企的不二选择。有的公司干脆以中国作为推出新产品的第一站。2003年,索尼公司就把它全球首款300万像素摄录放一体机放到中国设计、生产和销售。有的甚至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产品。

受中国内需拉动,日本的对华经贸活动更加注意地区平衡,向华东地区有所倾斜,投资规模上也有较大增幅。1986-2000年间,日本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为134.12万美元;而2001~2002年则为179.23万美元,有不少大手笔。例如,2003年,日产汽车公司以约10亿美元购得东风汽车有限公司50%的股份。2003年底,新日铁签字投入24.7亿人民币,获得与宝钢、阿塞勒合作年产能170万吨的板材项目38%的股权。

在组织架构上,以前日本公司在华各项投资由于直接向其总部相关事业部负责,不免出现重复投资,经营分散的现象,不但增加了投资成本,还导致缺乏灵活性。近几年,日本公司开始梳理在华业务,筹划建立地区性公司总部。2003年,松下中国公司正式担负起地域统扩协调职能,获得投资和直销权。在市场策略上,也入乡随俗,出现了通过扩大本地化生产规模,降低价格,争取更多市场份额的迹象。例如,索尼在数码摄像机和数码照相机,松下在等离子电视(PDP)上都开始出招。

最后,在投资的产业、行业分布上,随着中国履行人世承诺,明年底过渡期的结束,第三产业尤其足习企具有优势的社会服务业成为新的投资增长点。2003年,以排名世界500强的伊藤忠商社为首,日企南下北上,大举进入中国物流行业。

博弈:技术与政治

从东道国的立场来看,对外资企业的期望主要有:(1)出口创汇;(2)增加就业;(3)技术转让;(4)培养相关产业。其中,后两项的实现与否是决定该投资在东道国经济环境中能否长久发展和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在中国,日资企业在所有外资企业中科研实力最差,基本不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2000年度,美国在华企业研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为1.9%,而日本这一数据为0.2%。这和其本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日本的研发经费占GDP之比重多年来保持在3%。

历史上,日本经常在技术转移方面采取控制转移的方法,较多转让一些操作、维修等适用性技术,而对技术设计、新产品与设备开发等高技术的转让比例进行控制,并把这种控制作为保持雁行“梯次”转移的一种战略手段。多年来,韩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一直维持在100亿美元以上,原因之一就是在关键技术、没备、零部件上依赖日本。在相关产业的培养上,日本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2002年9月,日产与东风全面合作后,以“最后通牒”的形式要求其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在湖北设立子公司,否则将断绝所有合作。于是,50多家日本供应商尾随而到湖北设厂。东风原来的零部件厂家面临巨大压力。当然,这并不能抹杀日本是中国主要技术来源国的事实,1994年2月朱镕基副总理在访日期间就曾说过,“日本对中国的技术出口贸易占中国技术进口的28%,居第一位。”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沿海地区,对内陆地区的投资比例远低于其他外资,这不利于缩小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经济差距。尽管中日经贸正如火如茶,但是中国在日本对外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并不大,2002年也只占4.9%。欧美一直并且仍是日本投资的重点所在,更不用说累积投资额。如果两国国民关心的中日之间的其他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可以预计两国的经贸关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春江水暖鸭先知”,也许正因为中日间火热的经贸关系,曾经宣扬过“中国戚胁论”,“中国崩溃沦”,“中国向日本输出通货紧缩”,“中国造成日本制造业空心化”的日本媒体从2003年下半年有一些舆论的变化,认为由于对中国出口的大幅增加,极大地促进了设备投资增长,使得日本经济自1990年以来出现了首次的增长飞跃。比较权威的预测是今年3月底结算的2003年度日本经济的实际增长率约为3%。曾经火力炒作“人民币升值”的日本,一些经济界的有识之士近来纷纷撰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人民币升值”不仅会损害中国经济的增长,最终也将影响到日本经济。

猜你喜欢
日资对华日本
中国日本商会:在华日企利润创新高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
日资企业看“新常态”
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原因及我国对策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华和解政策探析
国内电信业集采日企竞标遭“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