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可谓是货币政策大有作为的一年。这一年,央行货币政策手段之新、力度之大 ,可谓前几年所罕见,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货币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大因素导致贷款过快增长。商业银行贷款2002年下半年多贷近5000亿元,2003年上半 年又多贷9000亿元,一年时间内就多贷了14000亿元。
据分析,上半年贷款增速过快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经济的基本面在回升,对贷款的 吸收能力增强。
第二是商业银行的利润动机与往年比有较大变化。商业银行年初贷款12个月收息,12月 份贷款则只有1个月收息,由于到了年末要按年末的贷款余额提取呆账准备金,所以从增加 利润收入的角度来说,他们倾向于早贷。
第三是非典的影响。贷款增速过快短期内可以拉动经济更快增长,但也会带来一些新问 题,如不良贷款的增加。贷款转化为存款,存款加现金即广义货币,它们或者是现实的购买 力,或者是潜在的购买力。2003年头10个月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增加了33000亿元,扣除财 政存款3000亿元外,都是公众存款。公众存款增长持续超过实际产出的增长,迟早会在物价 上反映出来。另外,如出现高通胀,人民币汇率将面临贬值冲击。从中期看,我们要防止这 一问题出现。
央行出台四大政策措施。贷款增速过快直接导致了2003年央行四大货币政策措施的出台 。
针对货币和信贷过快增长,央行2003年上半年就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4月22日 出台了发行央行票据的创新措施,使金融宏观总量调控扭转了被动局面。
6月份出台的央行121文件是2003年采取的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调控措施。其实,如果不 是非典的影响,121文件的出台应该更早一点。121文件的目的是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的发 展。对央行房地产政策的调整,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对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这项较为激烈的调控措施,货币市场争议较大。客观上看,这次调 整直接从市场回笼资金1500亿元,确实冻结了商业银行更多的流动性。随后货币市场资金备 感紧张,债券市场因此受到重创,财政部发行国债甚至出现了少有的停发现象。票据市场也 称这次调整为一次不小的“地震”,票据业务因此收缩很多,许多商业银行一度出现了拒收 本行以外签发的票据的现象。这次调整让大家明白,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强,我国货币市场 和资本市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正逐步形成真正的联动机制,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后 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要注意几个市场的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