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守兰
国家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为音乐教学带来了春的气息,让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体会、有了新的变化,并对运用于课堂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但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通过了一年半的观察与实践,回首过去的传统教学与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却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生活结合
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参与生活,向生活情境转化,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如:在元旦前夕让学生欣赏河北昌黎民歌《新剪窗花》时,可以让他们联想河北人民的风俗,联想到过年过节人们剪窗花时的喜悦心情和舞蹈动作,再结合实际进一步的启发,谈一谈同学们是怎样过新年的呢?这时我发现他们讨论的热情高涨,并在发言中流露出热爱音乐和赞美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音乐教学的方式要与生活相链接
拓宽学习音乐的渠道,改变狭隘封闭的课堂式学习,为开阔、开放的音乐学习,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使音乐课堂焕发出生机。如教学《郊游》一课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以“生活”为情境。先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排好对带着他们去郊游,一会儿钻山洞、过小桥;一会儿又来到草地上、田野边;他们一路欢歌非常兴奋,还在交流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郊游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歌曲的热情。又如:在教学《小熊请客》中,让学生带着盘子、筷子、碗、杯子等来进行表演……教师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音乐伴随人们终生。
三、从生活中发现音乐
音乐源于生活,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音乐、发现音乐并创造音乐,从而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美。如在上《生活中的声音》一课时,让学生在教室中寻找一切能发出声响的东西,报纸、玻璃瓶、筷子、风铃、凳子、桌子、易拉罐等,学生很快发现这些普通的东西也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又如教旋律创作时,让他们学着公鸡打鸣,这时他们争先恐后地变着花样进行表演,声音有高有低、节奏有长有短,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于是便及时的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借助公鸡的打鸣声来创作旋律。在他们的积极动脑下,创造了很多优美的旋律,更让他们知道公鸡打鸣时其实也是在唱歌。这时学生不仅轻松学会了创作旋律,而且还懂得了只要你善于发现,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总之,正如《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可以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遵循音乐来源与生活,又能反作用人类生活的原则,用生活激活课堂,用音乐点缀生活,让音乐与生活密切结合,使学生从中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发现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