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容救助制度有隐忧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行政法学博士沈岿近日撰文指出,新收容救助制度出台,是一次快捷的制度转型,但由于制度出台太仓促,其进步和不足是并存的。表现之一是新制度延续了城市和乡村分别对待的旧路径;更重要的是,关键的财政保障问题没有受到重视。
沈岿认为,旧的收容制度的异化,在很大程度上起因于地方政府无法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撑,收容遣送机构只得“自谋出路”,从被收容人员那里搜刮。新的救助管理办法严格禁止救助站收取费用,而又要求救助站向受助人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贫富悬殊的各个地方政府,能否撑起这笔财政支出,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如果财政问题得不到解决,新制度关于救助站必须履行职责的规定,对于地方政府和救助站而言,就是一个极大的两难困境,而新制度异化的隐忧也就埋下了根基。
此外,沈岿指出,新方案也因为过于原则而有颇多疏漏之处,比如,受助人员的范围依然模糊、政府各部门的权限不明,缺少必要的、正当的区别对待和法律的系统性考虑等。
在西部地区设立新经济特区
最新出版的《中国城市经济》发表文章提出,为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设立新的特区(或叫新特殊经济区),给予比当年的经济特区更优惠的政策,并且要对国内外投资者同等重视、平等对待。
这一具体构想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在西部地区选择战略地位重要的特大城市,如重庆和成都(带动长江上游经济带开发开放)、兰州、西安(带动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开发开放)、昆明(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和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形成)、乌鲁木齐(面向中亚国家和促进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采取类似上海浦东经济特区更加优惠的政策。
第二,对于位于“两带一区”的西部12个省区的首府城市,以及个别地级城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大新办企业所得税优惠程度。
第三,在西部边境地区,设立“边境特区”,可在云南、广西与东盟交界的区域率先设立“边境特区”试点,然后逐步推广。如面向上海合作组织,在新疆的伊宁和喀什设立“边境特区”,面向俄罗斯在内蒙古的满洲里设立“边境特区”,面向俄罗斯、朝鲜、日本和韩国,在吉林延边的珲春设立“边境特区”等。
第四,在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设立“西部旅游特区”。
通缩对全球构成危险
国际结算银行(BIS)发表报告指出,对于全球许多主要经济体来说,致命的通缩构成了实质危险。
报告指出,在许多主要的工业国家,债务水平已达纪录新高、通胀率与官方利率也已非常低、经济增长疲弱,而僵化的就业市场使得工资不大可能调降,所有这些因素都是通缩成形的先决条件。
BIS建议各国预先拟定对抗通缩的策略,因为最近亚洲的经验显示,通缩可以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形成。报告说,在通胀低迷的情况下,若经济增长放缓,首要策略应是进一步减息,而且动作应较平时更快。为了刺激公共信心,主管机构也可以将对抗通缩的立场制度化,如由央行设定一个较高的通胀目标。
BIS指出,一旦通缩成形,央行可以向向银行购买债券,向市场投入大量的资金来重振经济。然而,日本经验显示,如果银行背负着大量坏账,这么做的效果有限。
中国经济内在上升动力强劲
由《上海证券报》与国家信息中心联合推出的“2003宏观经济年中分析”系列报告显示,尽管有SARS的冲击,但中国经济当前处于扩张期,强劲的经济内在上升动力部分抵消了SARS冲击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依然保持高增长、低通胀和国际收支顺差的发展态势。
报告认为,从去年开始,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扩张期,内需外需增长率逐季提高,现实经济增长率逐步向潜在增长率水平靠拢。特别是今年一季度GDP增长9.9%,增幅达到近6年来的最高水平,已达10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巨大扩张惯性;能够抵抗较大外来冲击,较高的外汇储备水平使中国应对国际油价波动的能力增强,充足的产业供给能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也为抗击SARS提供了坚实的物质、资金保障。
报告同时指出,相比往年,今年的就业形势和农民增收问题很严峻。报告建议,下半年应在确保SARS疫情不反弹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正常经济秩序,实行“扩大就业优先、金融政策稳定、远近目标兼顾、投资调控有方”的宏观调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