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波 陈 晓
1851年,保罗·朱利斯·路透(Paul Julius Reuter)以45只信鸽,在布鲁塞尔及德国之间以2小时不到的时间传送新闻及市场股价。这比火车速度快上了6个小时,速度也由此成了路透集团存在了152年的重要基石。
尽管信念历久弥坚,但今天英国路透集团所面临的资讯市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透在中国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到互联网时代的变迁,它在中国起伏的命运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中国资讯市场的发展变化。
“正忙着裁人呢”,7月15日,在采访的间隙,路透中国公司的副总裁梁伟林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后说。
北京朝阳区盛福大厦6层,写着路透的牌子竟有好几块。这家知名公司的会客室看上去有些凌乱。梁抱歉地解释,上次劫持路透记者事件后,他们给几乎每道门都装了自动识别系统,“这样我们就有安全感了。”
但是,不安全感却仍然在路透中国蔓延:一方面来自于或迟或早的“裁人”,今年1月开始的路透裁员浪潮已经越来越近;一方面就是路透目前在中国所面临的严酷环境——本土化策略的瓶颈;竞争对手彭博的全面赶超;道琼斯的战略推进;中国财经资讯提供商的“分食”……
这些都让路透显得有些落寞和低调,“我们是一家稳健的公司,不喜欢太多的镁光灯。”梁说。如果在两年前,他恐怕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当时的他正忙于庆祝路透成立150年庆典。路透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运营官在那一年先后访问北京,作为路透中国的副总裁,梁的身影频频出现在镁光灯下。
但在那个热热闹闹的“大寿”之后,人们还是感到了路透在渐老。尽管否认路透集团进入了死亡漩涡,但其现任首席执行长汤姆·格罗瑟(Tom Glocer)还是承认:“这艘船正在极其汹涌的海浪中航行。”
从“得宠”到落寞
众所周知,路透集团正在全球范围内经历一场危机。今年初,路透公布了自1984年上市以来首份年度净亏损报告,该公司2002年的净亏损总额为6.3亿美元,股价也徘徊在12年来的低点。以此为背景的裁员不可避免,甚至波及到了中国区。
这在1979年时是不可想象的。当年路透在中国找到了第一个客户——中国银行之后,几个中国传统的金融市场监管部门被纷纷纳入路透的中国市场版图之中,它们包括当时的外经贸部、中国人民银行等。
“当时路透只是提供内容服务,并不涉及提供金融决策工具业务。因为它的需要只限于了解一下世界金融市场的行情。但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很重要的了。”梁介绍。
在与这些“地位显赫”的部门的合作中,路透形成了良好的“人脉”,当产品进入到这些部门后,路透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这被看作是路透本土化的策略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初,路透既能接触财经数据,又具备传送数据的科技实力,因此当时的路透是中国高端财经资讯市场“得宠”的垄断者,很多机构无法离开它的终端。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竞争对手的创新逐步改变市场,路透失去了竞争优势。”安邦集团集团副总裁贺军评价说。上世纪80年代末,互联网进入中国,信息采集和供给的成本被大幅度压缩,国内很多财经咨询提供商开始成长起来。
尤其是在1994年,路透目前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彭博资讯进入了中国市场。彭博是美国纽约市现任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于1981年创建的专业财经资讯提供商。
此时,路透面临的市场形势已经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相径庭:一边是在高端市场上,7年前,路透在财经数据市场的占有率为36%,是彭博资讯的两倍。但从那以后,彭博资讯以傲慢甚至不可理喻的气势迅速赶上了路透,另一家美国著名资讯商道琼斯也对路透造成了威胁。道琼斯公司(Dow Jones & Co.)与路透联合创立了商业信息查询系统Factiva,但道琼斯公司的子公司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则在新闻和财经信息市场上与路透你争我夺。这场争夺战中,路透很少占有先机,尤其在中国。另一面是在低端市场,本土的慧聪国际、安邦集团等财经资讯提供商高速成长。
在两面夹击之下,路透中国曾经取得的战果很难在今天得到延续,目前,路透集团的收入中,来自亚洲地区的只占到22%左右,而中国在其中就少之又少。这种状况至今仍然没有显著的改观。
英式资讯管家老了
这确实让路透感到失望。梁伟林更愿意将这场危机的原因归之于全球金融市场的萧条和萎缩,“原来被放大的需求,现在暴露出了真相。”
尽管路透集团因旗下的路透社而闻名于世,但它的主要收入并不来源于新闻。“在它进入中国的24年中,路透中国的利润几乎全部依赖于向客户提供外汇、股价和其他数据。这跟路透全球的业务模式一样,准确地说,我们是一家金融服务公司,新闻在我们的整个业务中不足5%”。梁伟林介绍。
成也金融,败也金融。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的推出降低了买卖不同货币的需要,之后,对外汇数据的需求出现萎缩。而外汇数据历来是路透的“专项”。世界经济形势快速变化让百年路透很难适应。
外部环境变化只能是路透业绩下滑的外部原因,路透自身的问题更是耐人寻味。
中银国际是国内少数几家需要财经即时资讯服务的高端买家。他们的办公桌上,放着两台财经资讯终端。一台像486一样的终端是路透的,另一台双面液晶显示屏还带一台打印机,外型非常酷,它是彭博的。
“我和我的同事们经常性的光顾那个非常酷的机器,而对于另外一个,我们甚至感到多余。”中银国际投行部经理徐冲说。
两台机器的如此不同的“命运”,蕴藏着两个公司产品和服务发生在局部的一场较量。徐冲做投资分析员的时候,查找一笔交易或者一个公司详细资讯数据的工作,90%是在彭博上面完成的。
“彭博几乎是把全世界所有公司的深度资料都集中在它的系统里,甚至包括一些非上市公司的材料。每次我在别的网站上一无所获,绝望地走向彭博时,它总不会让我失望。“他说。显然,路透似乎并不能让这位分析师如此满意。事实上,路透社和道琼斯虽然能够大量地收集信息,但它们只限于提供这些信息,因而客户会更多地依赖其它中介机构,在这一点上彭博却做得更好。
虽然路透中国副总裁梁伟林一再强调路透与彭博资讯的可比性很小,比如路透服务的客户涉及几乎所有的行业与市场。路透对全球金融领域的参与者,提供财经实时信息、交易系统与解决方案。但与路透大而全的格局不同,彭博资讯奉行的是“专而精”的发展模式:锁定金融市场与专业人士,其旗下的跨媒体业务如终端、广播、电视、杂志和出版,无不围绕着财经领域而展开。
迄今为止,彭博资讯已经捍卫了其市场顶尖公司的地位,其大受欢迎的网络寻呼系统功不可没,该系统使得交易员、分析师和投资经理得以通过电子方式聊天。据了解,彭博资讯的寻呼系统在1993年首次亮相,每天可传输350万条信息;路透于去年10月份才推出了自己的寻呼系统,比彭博资讯落后了9年时间。
事实上,由于双方在资讯提供和技术增值服务方面的业务相似,他们在全球市场上的“对撞不断升级”,甚至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今年7月11日晚,路透向彭博提起数百万美金的诉讼,指控彭博资讯侵犯它三项有关交易技术的专利,这直指全球资讯提供商的技术命脉。
这种姿态,多少反映了这个英式资讯管家的愤怒。
事实上,路透的服务也有尚需改进之处。在与资讯产品和终端技术紧密衔接的服务领域,路透同样失分不少。在一些中国的投行中,甚至流行这样的一句话,“一百个人眼中就有100个路透”,用以形容人们对于路透某些终端设备复杂性的迷惑。与彭博资讯通常指派某一个人来培训投资银行客户不同,路透则往往会派出各种不同的人员。
根据《华尔街日报》称,路透的管理人士说,缺乏培训是路透顶尖的数据系统3000 Xtra在几年前推出时销路不畅的主要原因。客户无法使用该系统的所有功能,因为路透一直没有告诉他们怎么做。路透已经承认了这一不足,现正聘请更多的产品培训人员。
犹如羁绊的监管
市场层面的种种危机并不是使梁伟林忧心的全部原因。
在中国区做了三年多,他的一块心病越来越重:路透这匹千里马在中国遭遇了一道难以逾越的绊马索。“问题的要害是监管机构的不合理。”梁说,“新华社既是监管者,同时也是市场的竞争者,这种混乱的角色我们认为非常的不合理。”
这道“绊马索”产生于1995年的最后一天,当时“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国内经济信息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中国经济信息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授权新华通讯社对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实行归口管理的通知》。
第二年,新华社很快成立专门机构——涉外信息管理中心,负责对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进行归口管理。
“我们进入中国必须经过新华社涉外信息管理中心,每年还要进行年审,审核还非常地严格。”梁伟林说。他的质疑主要集中在,“财经资讯与纯新闻是截然不同的,它应该有自己的管理办法和管理者。”
但目前,国内除了新华社之外,没有第二家机构有监管财经资讯提供商的经验。而新华社旗下的一家公司也参与国内财经资讯的增值服务。
在梁的眼中,这个问题的解决还关系到中国WTO兑现的问题。WTO协定的服务贸易承诺是在金融信息服务方面,在银行业中建立一个新的服务门类——金融信息服务和相关软件服务。而现在看来,这个承诺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我们一直在和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以及商务部沟通,希望能在新华社之外有一个新的行业监管机构。”尽管一些政府部门都是路透在中国的第一批客户,但看来他们并不能解决路透的困扰。
老绅士“文化大变革”
在这个巨人内部,变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路透CEO汤姆·格罗瑟正在试图将路透社的主要服务都移植于互联网之上,这位2001年7月执掌帅印的爵士正在主导一场“文化大革命”,他是第一位执掌路透的美国人,也是第一位非记者出身的路透管理人士,作为一名狂热的技术爱好者,他与出身记者相对守旧的9位前任大不相同。
“重组路透社整体产品结构的同时,他要建立公司内部系统,以提高运转效率。同时致力于将路透社由一家以产品为中心的公司转化为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型公司。”梁伟林说。
这场变革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让路透成为一家完全以网络为基础的公司。如进展顺利,路透的这套系统将会无处不在,无论是银行家、商人还是银行收账员,无论他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通过手提电脑、移动终端甚至手机使用这套系统。
“路透希望通过这一转型,可以进一步扩大与彭博竞争中的规模优势。”贺军说。
事实上,彭博的盈利模式并不复杂,最重要的是传什么和用什么方式传输。布隆伯格在人们还用传真机的时代里,就将传输模式改用电信专线。至今彭博资讯还没有信赖互联网。彭博认为互联网不能保证信息产品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客户,服务器会经常发生故障,网络安全也是危机四伏,所以彭博将继续保持现行的专线系统的发展策略不变。
路透首席运营官菲利浦·格林曾透露,路透在中国的业务,也被纳入了重组计划,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他看来,中国的资讯市场正是一个逐渐苏醒的阶段。
但是,改革步伐在中国进展缓慢,梁伟林的说法是,“很多事情在国内还没条件做。”
7月16日,上海黄金交易所与英国路透集团举行了信息合作签约仪式,这被看作是国内黄金市场迈出信息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也是最近路透业务扩张的重要一步。
路透就是这样,“我不会讲激动人心的故事,也没有曲折动人的传奇,我们就是稳健低调,少说多做的类型。”梁伟林说。
7月22日,路透终于拿出了一份扭亏为赢的年中业绩报告。“变革的力量正在带来更多激动人心的变化。”梁伟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