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事件:插进香港娱乐业的软肋

2003-05-30 10:48:04程行明
中国新闻周刊 2003年27期
关键词:娱乐业英皇偶像

程行明

四年来,英皇创造了香港娱乐圈盛世。突然在2003年7月16日这一天,因为腐烂,加上外力,这个圈子好像要断掉了……

自从1999年前英皇公司闯进娱乐圈后,在《劲歌金曲》这个黄金排行榜中,英皇旗下的歌手上榜次数之多,压倒娱乐界同行,打造出了一副英皇盛世的热闹场面。

应该说,英皇盛世的到来,打破了香港乐坛长期以来“四大天王”黎明、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和天后郑秀文、王菲的一统天下,搅动了香港乐坛那一潭死水,当时也为香港歌坛灌入了活力,尤其是谢霆锋、容祖儿等人给整个娱乐圈带来了勃勃生机。其后,英皇公司凭借着出色的造星运动、高调的市场运作模式、老练的操作手法,以及不为人知的黑箱技巧,独步香江,渐成香港娱乐圈的老大。

但是,到了7月16日,一切发生了变化。

当日上午,香港廉政公署名为“舞影”的大规模拘捕行动,摘下了香港娱乐业老大“英皇”头上四年奇迹的光环。

一石激起千层浪。按照惯常的思维方式来考虑,作为行业风气之先导者,行业老大的被拘,除了因个人原因以外,那就是行业风向标出了问题。这种问题表面上否定的是行业老大的作为,深层次的意义则直指整个行业的风气、行为习惯、操作模式等等。事实上,其他接受拘传的人员包括环球唱片公司港区总裁陈少宝、无线高层何丽全、Music Nation董事兼行政总裁李进、中建电讯主席麦绍棠等,均是娱乐业炙手可热的高层人物。可见,香港廉政公署这次的“舞影”行动所针对的绝非是一事一人那么简单。

紧接着,当事方尚未来得及就此事作出自己的解释,传言却抢先撕开了香港娱乐业的重重黑幕,关于“黑老大”和“黑排行”的说法沸反盈天,一时传为民间街语。

记得此前有人采访歌手王杰,他说:“很多奖项都是洽谈回来的。”“洽谈”,他用了一个很微妙、很中性的词,不过,其中的意思,大家心照不宣。这就是娱乐行业作为一种产业商业化的必然结果。

杨受成从钟表、地产等利润丰厚的行业杀入娱乐圈,其最根本的动机,就是看中了利润前景更为广阔的娱乐行业经济。杨受成也是苦孩子出身,他对娱乐业的兴趣决不是常人所说的那样,带着花花公子的风流习气,仅是喜欢穿好衣服,开靓车,泡美女,其实,追逐娱乐商业化产生的巨大利润才是他最终的目的。他在英皇集团逐渐表露出的行业“黑老大”的风气,是完全畸怪的行业之花结下的恶果。

娱乐怪圈:没有为什么只有利润

如果大家都按照游戏规则所圈定的范围来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没有错,不会有谁责怪,也不必去反思。但是,事已至此,如今香港娱乐圈不自责、不反思已经行不通了。

责问歌手,你为什么这么红?就像在本次“英皇事件”中,一干跟事件当事人有牵连的歌手事后纷纷表示与此事无关一样,歌手在圈中的处境决定了他们弱势群体的地位,他们只是一粒棋子,无论他是红得发紫的谢霆锋还是被杨受成冷落的王杰。做歌手,要红的理由很简单,成龙成虫,是暴富还是贫穷,是偶像还是泥胎全取决一个“红”字,谁不渴望上进成名?进英皇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梦工厂的造星工艺,点石成金的英皇模式,恐怕到7月16日之前,还没有歌手为此反思过。

责问娱乐公司,你为什么要行贿?英皇集团逢捧必红的造星工艺背后,并不是真正以遴选高质量的选手为依托的。一个“捧”字,就足以证明歌手发红的外在原因大于本质。“宣传第一、音乐第二”的英皇模式,想依靠推销音乐赚大钱当然是不可能的,而“推销偶像”就要对歌手进行全方位包装。当这种包装触及到音乐核心时,电台音乐排行榜就是最有利用价值的东西。因为广大忠实的听众群造就了电台音乐排行榜的公信力,而在音乐方向获取公信力是一个歌手的音乐资本。如果要包装一个资质平平的歌手,并让其获得音乐偶像的必备能力,他在专业的歌唱本领上尚不能出众,除了行贿,哪有它法?

责问电视台,为何置公信力于不顾?香港廉政公署这次的“舞影”拘捕行动的理由就是无线台(TVB)属公用事业,涉嫌受贿。按现时香港的《防止贿赂条例》,香港三大电视台及三大电台均属公共机构。其雇员同属“公职人员”,所受监管远比私人机构沿革,如果任何人向他们提供任何利益以助歌手争取奖项,即等同“贿赂公职人员”,行贿或受贿者均触犯《防止贿赂条例》第四条,量刑最高可监禁七年。

显然,黑幕中的无线台这次于公于私都难以交待。

从歌手,到娱乐公司,到电视台,再从电视台到歌手,反思娱乐圈怪现状,在各自追逐各自利益的过程,形成一个利益共享环,而最终失掉的,恰恰就是来源于广大受众的媒体公信力。

娱乐业洗牌:是重复还是重构?

在香港,把整个娱乐行业被称之为娱乐圈,是十分形象的。这是一个围绕利益共生的大圈子,没有娱乐公司,就无法包装出大红大紫的明星;而没有电视台排行榜,娱乐公司就玩不转点石成金的把戏;如果娱乐公司不造星,电视台的节目中就缺少偶像,就没有号召力,而听众又是电视台的衣食父母;至于最终从听众身上搜刮钱财,又正需要大红大紫的偶像充当印钞机的角色。环环相扣,共创娱乐圈表面的繁荣。

突然在2003年7月16日这一天,因为腐烂,这个圈子断掉了。

如果香港娱乐圈重开新局,那新局是现在基础上的重复,还是重构?

重复有着重复的基础。像香港警匪片所演绎的那样,香港社会“黑帮风气”较盛,在香港娱乐圈早已成了痼疾,比如曾志伟被打、梁思浩被掴,张柏芝被骂,这都曾被指是跟英皇公司有关的事件。

去年7月9日,知名度甚高的香港艺人曾志伟遭三名大汉伏击,面部严重受伤,经送医后被缝了29针。后来成龙、谭咏麟等人带头控诉暴力活动,要求警方对付活跃于艺坛的黑帮势力。细数英皇近两年制造的几大事件,人们发现,慢慢浮出水面,露出真面目的英皇原来是一只大鳄,涉黑事件屡屡不断,跟丑闻总有牵连,甚至把控着娱乐圈,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游戏。比较而言,行贿还算得上是一件相对“温和”的行为。

重构者也有重构的新蓝图。娱乐圈的黑帮风气,已是顽症,不去之就不能谋求长远的发展,就像这次廉政公署切入娱乐圈事件一样,“英皇事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还娱乐圈一个正常的生长环境。民众需要正常的娱乐消费,行业也需要正常的娱乐管理,就是“造星”也不能乱来,这几年来新人年年推月月推,弄出偶像无数,可好歌有几首?

从这几天的局势发展来看,娱乐圈已经有“树倒猢狲散”的场景出现。不破不立,“英皇事件”,正好给重新构建香港娱乐行业者以希望。

7月18日下午,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香港会”)与四大唱片公司索尼、百代、BMG、华纳的有关人士召开紧急会议,IFPI行政总裁冯添枝主持。据说这次开会主要商谈三件事:一是研究IFPI主席陈少宝牵涉入廉署案件一事,是否需要解除他的职务;二是就事件有损香港唱片业形象商讨对策;三是商讨香港电台75周年纪念大碟版权问题。IFPI主席陈少宝未获通知出席该会议,环球公司也没获IFPI邀请。

这次会议的迅速召开,是香港娱乐业为了赶紧扯块布来遮丑,还是开始着手清理门户,为重建作准备?

对于此次事件,杨受成的表态是“殃及池鱼”,麦绍棠则说“不过是拘传而已”,看来“剪不断,理还乱”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猜你喜欢
娱乐业英皇偶像
偶像报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娱乐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北方经贸(2019年12期)2019-12-27 09:35:09
浅析体育健身娱乐业与体育经济的发展
我国娱乐业税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
税务与经济(2016年6期)2016-12-30 04:02:27
花都情缘
凤凰生活(2016年4期)2016-04-07 16:08:00
我的偶像
中学生(2016年25期)2016-03-01 03:45:37
英皇音乐:考试是用来“享受”的
音乐爱好者(2016年1期)2016-01-16 07:19:44
出卖偶像
中学生(2015年35期)2015-03-01 03:44:44
偶像们都恋爱了
东方电影(2015年4期)2015-01-10 08:36:20
试析体育健身娱乐业与体育经济的发展
中国商论(2010年2期)2010-08-06 07: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