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方平
我在当校长时,曾经遇到一位当老板的家长,他送女儿来上中学,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很独特。他说;程校长,我女儿学习一般,你给她找一个年轻的男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最好是年轻的男老师。”我说:“别的家长都挑老教师,你为什么和别人想得不一样呢?”他笑着说:”老教师太死板。现在的孩子和过去不一样了,如果老师唤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得再好也白搭。要是我女儿喜欢上老师。学习就不用愁了。”我当时心里想,“这个家长怎么能把孩子的教育当儿戏!”也就没有对这个家长的要求太在意。
然而,随着对教育教学问题的不断关注,我逐渐意识到,他所说的让学生嘻欢上”老师,并不是我所狭隘理解的“师生恋”,而是在强调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说得玄乎一点,是在说教育美学的问题。此后,越来越多的案例不断地强化了我的这一认识;要成为好教师,仅具备了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是不够的,还应该懂得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应学会用精神和人格魅力去赢得和唤醒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反之,学生会因为对教师的反感、抵触而放弃对知识的学习,这种现象在当今的中小学比比皆是。
原来,我以为这位家长对孩子不负责任、娇惯子女;今天看来,他却是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学生对老师喜欢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是否年轻,而主要取决于教师与学生能否在情感上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否在师生之间建立起真正的信往和理解。
同时,我还得到了一个启示,即教育者需要不断地从被教育者那里获得有益的信息,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面向受教育者內心的服务,不了解他们内在的需求,教育教学均难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