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杰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有许多糖尿病患者已能够做到长期坚持服药和定期到医院复查,但要问他们糖尿病控制的如何,是否达到了理想的目标,许多人还是一脸的茫然。
那么血糖应控制到多少才算理想,其他指标该达到怎样的数据心中才宽慰呢?达到了控制目标后,又该何时复查呢?现在我们就来详细说说。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该力求两个目标:通过综合治疗积极控制血糖,使其达到理想水平;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要力求阻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在这两个目标中,第一个是最根本的,尤为重要。血糖控制指标可分为"理想"、"尚可"和"较差",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控制指标各有所不同。如在空腹情况下,"理想"值为4.4~6.1毫摩尔/升(79~100毫克/分升);"尚可"为≤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较差"为>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而在餐后情况下,"理想"值为4.4~8.0毫摩尔/升(79~144毫克/分升);"尚可"为≤10.0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较差"为>10.0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不断定期监测血糖,力求使其达到"理想"水平。一旦出现"较差"就应立刻去看医生,请医生帮助查找原因并对血糖加以控制。有些患者会问,在日常监测中,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一个更重要呢?肯定地说,餐后血糖更为重要,因为餐后血糖不仅能反映药物控制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餐后血糖的高低与并发症的程度最为相关,控制好这一段血糖就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一般讲血糖和尿糖应每周测1次,当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至每2~3周测1次,但最长也不要超过1个月。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提醒病友注意。第一、测血糖比测尿糖重要,因为尿糖受肾糖阈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血糖的水平。有些病友经常图省事,仅用尿糖试纸测尿糖来判断自己的血糖,结果住往出现较大的误差,使自己和医生被假象迷惑,盲目乐观。不过,尿常规检查却应该提倡,因为现在各医院尿常规检查一般包括8~10项内容,其中不仅有尿糖,还有尿酮体、尿蛋白等,它们对了解病情特别有帮助,如尿酮体可反映有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蛋白阳性可反映肾脏的病变等等。因此,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时,同时进行尿常规检查是必要的。第二,做为日常血糖的监测,采取手指血所测的快速血糖结果和抽静脉血的血糖结果意义是一致的。据统计,手指血糖比静脉血糖略高10毫克/分升左右,这种微小的差异不会影响对病情的分析。另外,就现代科学技术的水平,快速血糖仪所测的血糖结果是精确的,是可以依赖的。有的病友常对此抱有怀疑态度,这是大可不必的!第三,已经患有多种并发症的病友,如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病,监测应该更勤一点,应每周2~3次,以便及时掌握病情变化。第四,有个别病友完全凭主观感觉代替监测血糖来调整自己的用药,这是万万不可取的。这样做往往会掩盖病情的变化而发生意外。
监测血糖的时间点一般以空腹和餐后2小时为多,当病情出现反复时,可增加测定时间点,如1日测4次、6次、8次等。
糖尿病的监测项目,以血糖和尿液检查为基本内容,但是仅靠这二项简单的检查是远远不够的。监测的内容必须全面,如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需3个月检查1次;肾功能、肝功能、血脂可每6个月查1次;血压要经常测量,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每2~3天量1次;眼底应该每6个月查1次;心电图要3~6个月查1次;体重要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于超重患者应该努力降低体重,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致残性疾病,尽管目前尚不能治愈,但是完全可以通过人为控制,阻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正如国际糖尿病联盟所指出的,"通过糖尿病自我监测,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是战胜糖尿病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