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王姬

2003-04-29 00:44
现代妇女 2003年10期
关键词:人艺高峰流浪

袁 艺 雪 桐

王姬印象:

很清楚地记得冬日里披着火红披风的阿春离开王启明的身影,头也不回。突然地发现女人的绝决也是这般美丽。想来,出走美国的王姬当初也是带着这绝决的美丽吧。

圆满的爱情,钟爱的事业。在演艺圈,王姬是成功的女人,但七年“人艺”,七年美国,王姬的生活是与流浪联系起来的。也许,正是流浪打磨出了王姬身上的每一个细节;也许,正是流浪成就了王姬的万种风情

十年前的《北京人在纽约》,我们认识了一个特立独行、充满睿智的成熟女人王姬。无拘无束的童年,北京人艺七年的龙套生涯,美国打拼的艰难岁月,王姬的人生充满了流浪色彩。

“人艺”七年跑龙套

和同龄的孩子一样,王姬在红色风暴中度过童年。父亲工作支边,母亲早出晚归,她小时候就是一个挂着钥匙的野孩子。

不知是在家里被父亲的军事化管理压抑得太久了,还是个性强的孩子都有强烈的反叛心理,为了重新寻找自由,1977年,王姬先斩后奏报考了部队文工团。学过体操,学过游泳,凭借着灵气和并不专业的舞蹈基础,14岁的王姬顺利地成为部队文工团中少有的非走后门兵。虽然是最小的战士,可争强好胜的王姬立志要成为团里最棒的舞蹈演员。她每天比别人提前半小时起床,每天狂补文化课,人家学英语,她偏偏要与众不同地学法语,经常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学习直到深夜。

虽然苦练的结果是舞跳得越来越好,但梦想成为中国的乌兰诺娃却永远只是不可触摸的梦想。看到更多的同学选择了考大学,加上身边很多舞蹈演员受伤、生子所导致的艺术生涯的终结,都促使王姬寻找新的选择。1981年,王姬考上北京人艺,成了1400多名报考者中14位录取者之一,同学中有宋丹丹、梁冠华等。

人艺的七年王姬共演了十几部戏,至今回想起来,王姬依旧自嘲般形容自己当时的处境,“那时的人艺堪称中国的‘百老汇,可是我不是那里面的主菜,不是大鱼大肉,也就是调味品,有时候还是旁边的配菜。”人艺人才济济,多年来王姬除了学艺就是“跑龙套”,她曾经一年里身兼五部戏的龙套。她就这么跑呀跑,终于迎来了机会。因为话剧《家》里的梅表姐一角,原先的演员找不到感觉,最终由王姬上场。在联排中,王姬的出色表演赢得了导演和演员的掌声。初尝成功滋味的王姬一个人躲到厕所里嚎啕大哭——她觉得自己被埋没太久了。但是,即使在舞台上初绽才华,她的龙套还得继续跑下去,一年中常常360天战斗在舞台上,经常过得不知道今夕是何夕。

在人艺的日子,王姬还操起了主持人的职业,主持北京电视台“家庭百秒知识竞赛”的录制,王姬大方自然的风格,使得这个节目在北京当时红极一时,王姬也一度成为明星主持。

离开人艺的导火线在1987年点燃。当时,剧院领导安排王姬参加拍摄一部电视剧《秋天的旋律》,片厂在郊区。恰逢“五一”,王姬的姥姥专门来北京看望她。王姬多次请假未果,当她最后一次请假时,不等批下来,就踏上了进城的班车。最后王姬受到了处分,并在全院公布。1987年6月的一个晚上,话剧《北京人》的末场演出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谢幕。人去台空,王姬独自享受舞台中央那一束昏暗的灯光,在心中默默念叨着:“别了,我的舞台;别了,我的观众;别了,我的苦,我的乐,我的爱,我的恨!”

与其这样演下去落后一个时代,不如走到一个时代的前面,意识到自己还需要充电的王姬最终选择了出国,开始了在异国他乡的漂泊生涯。

美国流浪的七年

在美国,王姬最初的生活只能用“流浪”来形容。

60美金的家当、三句简单的英语和加州大学每年7500美元的昂贵学费,让王姬曾经一度在绝望的边缘游荡。除了生活上的困顿外,当时王姬最大压力还是来自学业上。如果考试过不了关,她就得打道回府。这对于向来心高气傲的王姬来说,摆在她面前的只有背水一战。王姬那段日子把一生的苦全吃了,每天只吃两片面包加果酱,凉水解渴,有时加点菜就是一顿大餐了。就像《北京人在纽约》里阿春对王启明所说,美国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它是战场。从国内小有名气的风光主持人,走到衣食不饱的边缘,王姬承受最多的是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折磨,就像打一场和自己较量的战争。

为了生存,王姬做过报纸广告、汽车旅馆值班经理、做过小生意,当过一家汽车旅馆的登记员。后来《洛杉矶时报》要她做记者,对媒体轻车熟路的王姬一下子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一边写稿还要拉广告,每天忙得脚不着地。第一个月居然就赚了6000美元的红利,看着到美国赚到的第一笔钱,王姬真的想好好犒劳犒劳自己,可是兴奋劲儿过去,她还是赶紧拿去还债了。后来王姬又干起了老本行,在全美最大的华语台“北美卫星电视台”担任新闻播报员,而后又一起制作综艺节目。顽强毅力支撑着王姬努力奋斗下去,事业日渐有了起色,她顺理成章地拿到了绿卡。这是几乎所有留美人士的共同梦想,然而就在事业开始一帆风顺的时候,王姬又选择了归来。

1994年,一部《北京人在纽约》让人们认识了特立独行而充满睿智的成熟女人王姬。当冯小刚和郑晓龙说“王姬,你要火了”时,离开国内很久的王姬还并不明白“火”这样一个时尚词语是什么意思。但是,王姬的确是红了,在那个出国热潮的高峰时期,这样的角色牵引着观众认识了那个叫天堂也叫地狱的美国。阿春这个角色几乎颠覆了一个时代的观念。阿春的形象作为社会最初转型时期的女性形象的代言,涤荡在那个时代人们的心间。凭借此剧,王姬夺得了当年的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

当我们还在为阿春的坚强、妩媚、深情激动时,王姬又变成了《红粉》中的秋仪、《雷雨》中的繁漪,向我们展示了她多变的形象塑造能力。喜欢她的人都称她“百变王姬”。

爱情路上“一根筋”走到底

王姬和她先生高峰的爱情可以用青梅竹马来形容,小时候两人就认识,后来又是部队文工团的战友,双人舞的黄金搭档。先生大她3岁,他的宽容、幽默,深深吸引了王姬。他们一起跳过《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虽然在舞蹈的合作上珠联璧合,天衣无缝,但在感情上却历经磨难,好事多磨。在部队那个禁止谈恋爱的地方,他们只是把这种感觉停滞在朦胧状态。后来,高峰考上大学即将离开部队,两人别离时,高峰很委婉地对王姬说:“你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我不忍心摘,也没有资格摘,要等读完书,功成业就再来找你。”当时刚刚18岁的王姬把这番话当成了海誓山盟。没有拥抱、没有接吻,甚至连手都没有拉一下,一颗爱情的种子就这样深深地被埋下……

1987年6月,去美国前夕,王姬对高峰说:“我就要你一句话,只要你要我留下来,我马上就把签证撕了。”高峰微笑着摇摇头,拥抱了王姬,送她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此去一别就是三年,远隔千山万水,但思念却是锁不住的春藤在两人心尖缠绕。王姬这个穷留学生没钱打电话,于是男友高峰所有的钱基本都花在电话费上了。从开始的逢年过节煲电话粥,到后来几乎是隔一天就打一次。

在美国的头三年里,王姬一直尝试着把高峰办到美国去,结果被美国领事馆连续拒签了五次。后来高峰有做生意的机会跑到了泰国,当时王姬担任全美最大的华语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她也请了长假到泰国与男友相聚。绝望中王姬孤身闯入美国驻泰国大使馆,对官员大讲他们凄美的爱情故事:真心相爱,却远隔重洋,三年时间,五次拒签,饱尝了思念之苦,虽九死心犹未悔。接待她的美国官员感动得泪眼汪汪,结果事情峰回路转,她的白马王子终于拿到了赴美签证,两人就地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

刚到美国的时候,两个人都在创业阶段,那段时间应该算王姬一生中另一个艰苦年代。银行的那点存款一点一点往下掉,开销越来越大,而怀孕的王姬也面临着要辞工休息。后来高峰从练摊儿开始,一点一点做起了自己的生意。后来又有了孩子。两个人生活难免磕磕碰碰,有时争执起来甚至说到分手算了,但最后两人总是又在一起。王姬最欣赏的就是宽容的男人,虽然她嗔怪先生心胸博大得有点“犯傻”,但聪明活泼、幽默风趣的先生却是王姬事业上的支柱。平时在家,王姬也就是一个灰头土脸的家庭主妇,偶尔化了妆,先生会凑近了说,“啧啧,没想到我老婆还可以嘛。”王姬说,这可能是他最动听的甜言蜜语了。

与一双儿女的相处可能是王姬生活中最温馨的时刻。王姬11岁的乖女儿,就像妈妈的贴身小棉袄,小小年纪就知道心疼妈妈,说起女儿,王姬的声音中就透着股自豪,“她爱画画,得过海淀区儿童绘画比赛第三名”。在女儿身上,王姬寄托了最多的希望,以至于她担心美国教育的过于自由放纵了她的性格,造成知识上的过于单薄。于是她把中国式的传统教育也用在她的身上,而她自己却经常在两者矛盾的痛苦中煎熬。儿子的先天疾病是王姬一生的遗憾和歉疚。怀他时,王姬正在赶拍《北京人在纽约》,连续三四天不能睡觉是常事。结果,儿子的健康受到了先天的损伤,9岁的孩子,3岁的智商,整天就知道傻玩。王姬说起孩子语气中带着伤感:“我每次回家都像一个饥饿的孩子暴食暴饮似地对他们,我陪他们玩游戏、带他们吃他们爱吃的……只是想加倍地偿还他们。真的,我常年在外拍戏,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在外拍戏几个月后回到家孩子躲在阿姨的背后怯生生地问‘她是谁呀,我心酸极了。”人生一世,天伦之爱是最美好的,王姬很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她也很羡慕那些能够朝夕相处的家庭,“我热爱表演事业,命运就是不能让人做出两全的选择。”王姬甚至坦言,她对自己的选择很后悔,如果能够再重新选择一次的话,她会在事业成功以后再结婚生子。也许正是因为自己内心那份对孩子永远的愧疚,王姬非常热衷公益事业,对一些慈善活动更是觉得责无旁贷。

如今,“实力派”的名声使王姬在国内的事业如鱼得水,一年中有近10个月在拍戏。但她还是不满足,还想去学校念念书,读个制片导演什么的。人到中年,王姬始终相信“人生如逆水行船,不进则退”这句话。

猜你喜欢
人艺高峰流浪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流浪
石庆云
发烧音效制作,音响演示的佳作 两张达人艺典MQA-CD唱片
流浪的歌
北京人艺和为戏“疯狂”的观众
流浪猫鲍勃
遇见一只流浪猫
雨天早高峰,自在从容时。
只记半句话的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