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保华
骨折病人如果长期卧床休息或缺乏活动,不但会延迟骨折的愈合,伤肢被固定的关节还可能发生粘连强直,甚至健肢也可能发生骨质疏松、肌肉萎缩无力等。所以在骨折得到应有的固定后,应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不同部位、不同情况的骨折,采用的固定方法和固定时间不同,锻炼的方法和时间也不同。但功能锻炼的总原则相同,在全身情况允许时,骨折几天后即开始锻炼。锻炼从未受伤、未固定的部位开始,随着骨折逐渐愈合,在不影响愈合的前提下,逐步过渡到伤肢和骨折部位。循序渐进,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骨折后1-2周,这时骨折断端尚不稳定,血液循环不好,可能还有水肿。可将伤肢远端适当抬高,在肢体远端做轻度按摩,肌肉做轻度收缩活动,如握拳、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以促进血液循环。
第二阶段是骨折后3—4周,伤肢的疼痛基本消失。这时可做更有力的肌肉收缩活动,还可做伤肢未固定关节的自主活动,如腕、肘关节固定时要进行同侧肩关节的锻炼,以防发生粘连引起肩周炎。
第三阶段是骨折固定去除之后,这时除了继续原来未曾固定部位的活动外,重点要转移到曾被固定关节的锻炼。关节不能做主动活动时,可由他人或伤者本人帮助进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的动作宜轻柔,用力要适当,活动范围逐步由小加大,不能引起疼痛,以防拉伤、扭伤。关节活动有改善时,要多做主动活动,并逐步加大活动范围,延长时间,以不产生疲劳和疼痛为度。当关节活动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如恢复到骨折已愈合良好,可增加抗阻运动,肢体上加沙袋进行活动,也可以借助器械(如股四头肌训练器、踝关节活动器、肩关节活动器等)进行活动,提高肌力,加大活动范围,并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复杂性,如进行下肢负重行走、上下楼梯、跨蹲跑跳、穿衣、提重物等训练,直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