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济学家陈淮在沪指出,对于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城市化”、汽车、房地产的迅猛增长势头,要慎言“过热”。
下半年经济“强劲向好”
陈淮是在“国立讲坛”上发表上述观点的。他在6月底曾为包括温家宝总理在内的政府领导分析非典后经济形势。
陈淮认为,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强劲向好”,非典疫情影响的只是潜在增长,而全年经济发展在正常情况下能实现8%左右的增长。现在相左的意见不是经济向好还是向坏,而是正常发展与“过热”之间的分歧。
这种分歧已经上升为争论,一些媒体最近引用政府官员的话,对某些经济领域过热发出预警,称汽车和住宅领域存在生产过剩的风险。《中国日报》援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的话说,如果不降温,某些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将严重影响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
“过热”定义套不上
陈淮认为,包括房地产在内,在局部上有过热现象,但从全局角度看,要慎言“过热”。
陈淮首先强调,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运转,也不可能中止。城市规模迫切需要扩张,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未来20年的时间里,将有4亿人要搬进城市居住,“我们还得准备多少基础设施,盖多少房子?”他反问。
陈淮用“过热”的定义,否认了房地产市场总体过热的观点。他指出,“过热”的第一个定义,是指资金投入规模严重超过实物可供量。但目前,钢材等原材料不存在像海南房地产热时供应短缺的情况。“过热”第二个定义是,某个产业过多占据某种资源,而制约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但目前其他产业并没有因为房地产热,而从银行得不到贷款。第三个定义是,产业过度发展,对货币造成需求,造成利率上升。而现状也不符合这一定义,目前市场的预期是降息,而非升息。
房车需求超过供给
“根据统计,中国城镇至少有20%的家庭有改善居住条件的意愿,如果每户增加20平方米,就需要5.3亿平方米的面积。”陈淮说,“市场有超过现有供给的需求,而资金供给也不成问题,关键是解决资金与需求相交的渠道问题。”他认为,单纯依靠银行贷款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应以上市融资、企业债券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分散风险。
而在城市发展时,陈淮也主张新建高档的住宅,“不要回到造工人新村的年代”,然后通过市场的有效配置,使存量的房屋流动起来。“市场交易的85%应当是二手房等存量房。”他说。
在汽车领域,陈淮认为,去年36%的增长仅仅只是开端,按今年上半年的数字,全年很可能要翻番。但这并不意味着“过热”,去年年末,中国汽车保有量为2050万辆;而据科学测算,10年之后,这个数字至少为1亿辆,还有每7年一次的更新。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还远不能达到这一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