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钢
"嘀嘀……嘀嘀……"急促的闹铃声把我从梦中唤醒,真想再睡一会儿。但想到要确保十六大河南代表团成员及时看到当天的《河南日报》,便睡意全无。
来到办公室,看到司机姜师傅已在等候,心中油然升起一丝敬意。"昨晚睡得咋样?"我问。"唉,别提了,心里老想着送报这事重要,不敢耽误,一晚上醒了好几次。""你咋不定闹铃呢?""定了,我想定5点钟起床,谁知道闹铃4点钟就响了,定错了。这一折腾,想睡再也睡不着了,干脆起床。"
一路说笑,不多时来到报社印刷厂楼下。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前一天办公室几位同志共同商量制订了三套送报方案,首选方案是赶每天早班T58次特别快车;次选方案是民航飞机运输;第三选择公路客车运输,但后两种方案时间长,意外情况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上到二楼车间,询问开印时间,机器上的同志说版样刚刚传完,正在晒版,具体开印时间不详。怎么办,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火车不等人。送报第一天就出问题实在说不过去,正在焦急之时,一抬头,发现陈国胜厂长,赶紧把紧急情况向他通报。他说:已经交待车间,报纸在印刷这一环节会争分夺秒往前赶,保证在7点钟左右拿到报纸。天哪,T58次7∶20发车,报社到火车站还有相当一段路,留下的时间不到20分钟,太紧张了。
6∶45,终于开印了,姜师傅迫不及待地过去拿报纸,被车间的同志拦住,"这是油报,墨色还没有调匀,这样的报纸发出去不行。你们是给十六大代表送报纸,咱有责任、有义务让他们看到质量最好的报纸!"7点差2分,我们终于拿到了当天印出的头100份成品《河南日报》,"到车上再捆吧。"我抱起报纸就往楼下冲。
车似离弦之箭,一路直奔到火车站,平时20来分钟的车程,今天只用了七八分钟。来不及喘息,我与姜师傅拎起报纸向站内跑去。
幸亏头一天晚上的协调工作做得认真细致,甚至列车在几站台几股道我们都了如指掌。冲上站台,远远就看到T58次列车长已早早等在16号车厢门口。赶上去,把散发着油墨香气、尚有机器余温的《河南日报》交到了他的手中。
初冬的早晨,已是寒风瑟瑟,这时我和姜师傅才发现都出了一身的汗。望着北去的列车,我俩相视而笑,更感到了一种光荣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