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清
2002年10月中旬以来,全国上下的新闻媒体都在热情宣传湖南省委原副书记郑培民的先进事迹,许多受众从心底里赞扬这个新时期的光辉典型。或许人们要问,这个典型到底是怎样被发现的呢?话得从头说起--
"天地间,有这样一位共产党人"
2002年3月11日,郑培民同志在被中央抽调到北京参加干部考察工作时,不幸病逝在岗位上。他的事迹令人感动,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近千人为他送行;在长沙,上千人拥到机场去等他,许多群众围在他住的省委大院门外失声痛哭!很多熟悉他的人听到噩耗无不悲恸、惋惜。特别是一些了解郑培民比较深的同志,希望把他的模范事迹推介出去,作为继焦裕禄、孔繁森之后又一个党的好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人们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学习榜样。
2002年4月15日,湖南省军区原副政委、湖南省八届政协常委黄祖示和湖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全国九届人大代表彭楚政联名写了一封推荐宣传郑培民模范事迹的建议信,致给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省长张云川及中央领导胡锦涛、尉健行、丁关根、曾庆红等同志,信中介绍了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同志生前立场坚定、心系人民、清正廉洁、虚怀若谷的简要事迹。他俩认为,郑培民同志是新时期的优秀领导干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勤政为民,无私奉献,把自身、形象的视作群众认识党的窗口。他的举止万民称颂,他的早逝消息传开,数不清有多少人泪如雨下,他的精神正是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图名、不图利、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与时俱进的典范,因此,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在全党大力宣传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以树立一个省级干部的高大形象,弘扬正气,强化公仆意识,引导教育各级干部学榜样,在新时期创立新功。
在这封信的后面,附有一套完整的材料,它包括:《实践"三个代表"的典范,当代领导干部楷模--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同志简要事迹》,事迹材料分三部分,即:"廉政账"中的培民(记有稿费交公和拒收礼品数百次,礼金数十万元的账目);与时俱进的培民;百姓敬重的培民。材料后附撰写人的简历。
国家信访局收到信件和推荐材料以后,给黄祖示、彭楚政两位老干部正式复信称:"你们来信提出的关于宣传'当代领导干部的楷模'的建议,已由我局报送中央领导同志参阅。谨此对你们的来信表示感谢。"
中央领导同志收阅建议信件以后分别作了批示。2002年6月份,中组部、中宣部、新华社、人民日报派人组成联合调查组到湖南,对这一情况作了进一步调查核实,并向党中央写出了核实报告,一致认为这一典型站得住脚,应该向中央推荐,在中央同意将郑培民列为焦裕禄、孔繁森式的重大典型之后,立即在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和学习郑培民同志的活动。
2002年10月13日,新华社发表了长篇通讯《公仆本色--追记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新华每日电讯》当日刊登;次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文汇报》和《湖南日报》、《长沙晚报》等许多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这篇通讯,有的还配发评论。
2002年10月18日,郑培民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尉健行、丁关根、曾庆红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尉健行同志对郑培民的感人事迹给予高度评价。随后,报告团成员又到中央党校作了报告,反应强烈,到会的许多同志也流了泪。一时间,从中央到地方迅速掀起了学习郑培民同志,坚持执政为民,当好人民公仆的热潮。
"我们与培民同志共事多年"
近日,记者就郑培民这个典型是怎样推荐出去的事,特意采访了向中央和湖南省委写推荐信的起草人黄祖示少将。黄祖示谈道,郑培民同志从长沙到湘潭到湘西,留下了很好的口碑,他几十年如一日,对党忠心耿耿,为民办了许多实事,他的精神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黄祖示说,我和彭楚政同志与培民共事多年,是培民同志事迹的众多的耳濡目染的见证人之一。我从野战部队回湖南省已16个年头,1985年至1990年,培民同志与我曾在湘潭市委常委领导班子里共事4年,那时,他是市委书记,我是常委。我们调到省里工作后,我在省军区,培民同志在省里曾分管过政法工作,关心部队的国防教育,像彭德怀纪念馆的筹建工作,他都曾参与操办,直到建成全国著名的纪念馆。在多年的军民共建工作中,我与他接触较多,交往甚深。
黄祖示回忆说,多年来他和郑培民养成了交谈思想和工作的习惯,隔一段时间总是聚在一起聊聊家常,谈谈往事,一杯清茶谈到底,其中一个经常谈的话题是清正廉洁、拒腐防变。郑培民说:"此事非同小可,要廉洁办事、拒收礼品,就要坚定不移,点滴不受,铁石心肠。"因此,他在任上有几本厚厚的廉政账,真是一身清白。他的女儿结婚,只有双方父母到场,只备一桌酒席。平时,有人要请他吃饭是请不动的。送礼给他是送不进去的。他拒礼有几种办法,总之不讲情面,他对想拉工程和想要官的人,都拒之门外。
黄祖示还谈道:郑培民同志从湘潭市委书记调到老少边穷的湘西时,可以说是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出发之前,他俩谈了很久很久。郑培民坚决服从组织调动,对湘西人民的爱,对少数民族的关心,对贫困地区的了解、理解,使人很受感动,很佩服。在黄祖示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人,几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他对子女的事很少管;在湘西,他在农村劳动和工作中几次晕倒,从不在意。
黄祖示介绍说:"彭楚政同志在湘西自治州工作时,曾在培民同志的帮助下开展了各种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彭楚政同志在全国被誉为'扶贫司令'。我们两个部队工作者在与培民同志多年共事中,对他的为人了解较多,他不是一天一时为人民做好事,而是持之以恒。他的先进事迹看上去普普通通,而别的人不易做到。他对革命不是办一件事两件事,而是处处完全彻底,一心为公。所以我们为他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就写了建议信。"
黄祖示接着说:"郑培民同志是我们的好领导好同志好朋友。2002年3月11日,他在北京突然逝世的噩耗传来,我家万分悲痛。第二天,我的老伴迅速赶到北京与培民遗体告别,我为培民敬献一副挽联:'北京委重任,求真务实,日日操劳,夜夜操劳,于家于己,不谋私利,一身为美德,两袖盈清风,死为国死,壮志未酬,燕山北海挥泪称汝死得光荣;湘省谋伟业,敬业乐群,年年尽职,月月尽职,为国为民,只办实事,三湘颂政绩,四水传英明,生为党生,忠诚不二,衡岳洞庭含笑仰君生得伟大'。"
黄祖示还激动地表示:"郑培民同志这个先进典型,可以说,这是在党中央领导下湖南省委、省政府这个团结务实、清正廉洁的班子中的一个过硬的代表,这种精神可以说也反映了湖南省委、省政府长期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晶,是湖南民众心中渴望已久的身居高位却心向群众的领导干部的时代典范,这是湖南的骄傲,也是全党的骄傲。"
喝了一口水以后,黄祖示又说:"我们推荐郑培民这个典型,还有一个想法,我们党有6000多万名党员,有成千上万的中高级干部,基层干部更多,他们的主流是好的,虽然党的干部队伍中出了成克杰、胡长清、慕绥新这些坏典型,但毕竟这种腐败分子是极少数,而'拒腐蚀永不沾'的优秀领导干部和忠于党的事业的同志到处都有,20世纪60年代有焦裕禄,90年代有孔繁森;新世纪有郑培民,他就在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其先进事迹可以给人们以鼓舞和力量,使我们广大群众从中看到希望,增强信心,加深对伟大、光荣、正确的共产党的形象的认识,从而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进一步搞好改革开放,为我们的革命事业和现代化建设更加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