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赌人民币升值的行为已经展开,不管承不承认,一些热钱确实已开始进入中国,并且有可能会越来越多。我国应采取哪些对策,应对热钱涌入,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王自力博士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提出,在调低或取消存款准备金利率,利率工具操作空间拓展基础上,再将目前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相机降低0.25~0.5个百分点。
王自力说:热钱也称游资,是一种套利资本。尽管中国从自己的经济状况出发独立决策,可以对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说不,尽管APEC财长会议没有撼动人民币汇率,但这并非意味着人民币没有升值压力,并非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就此舒缓。其实,避开政府干预和投资者心理预期不论,从决定一国货币对他国货币汇率的因素分析,近两年中国和相关国家经济运行的结果,确实构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经济增长率平均为7.5%,而欧元区和美国的经济仅分别为1.1%和1.4%;中国的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下降了0.1%,而欧元区和美国分别上涨了4.4%和5%;在中国境内,人民币、美元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分别为1.98%和0.56%,利差达1.42个百分点。
从国际收支看,中国经常项目的顺差占GDP比重平均为2.5%左右,而欧元区和美国这一比重平均为0.7%和负4.4%(即逆差);继2002年中国外汇储备猛增35%并达到2864亿美元后,今年前7个月又增加701亿美元。因此,实事求是地说,人民币的确面临着升值压力,并且只要这种升值压力继续存在,升值预期就没有明显改善,只要人民币利率仍高于外币利率,那么热钱就会千方百计地流入套利。既然热钱盯上了人民币,那么步子必然加快。
为应对热钱涌入,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目前我国已采取了一些对策:一是央行被迫作为最大买家收购超额外汇,吐出基础货币,同时为降低通胀风险,央行又通过发行短期债券形式对冲部分新发行的人民币。二是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企业出口外汇所得可悉数留存,鼓励居民多持有外汇,放宽企业海外投资限制,创新QDII、美元债券等金融创新产品。三是在外汇管理上对银行的收汇、付汇行为进行专项检查。
王自力表示,就上述三方面对策看,对策一有明显效果,但是,随着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这种“对冲”行为付出的成本也可能进一步加大。因为为吸收越来越多的央行票据,货币市场将要求央行调高票据利率,而这又影响到国债发行,并迫使国债利率不断攀升。
对策二可一定程度释放市场上的超额外汇供给,但作用极其有限。因为在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只有傻瓜才会冒人民币可能升值所带来的风险。
对策三对热钱涌入有短期抑制作用,但由于成本与成效严重不对称,因而中长期很难取得实质性绩效。追逐利润是资本的本性,只要有利可图,哪怕政府表态和严查强管,也很难让热钱彻底却步。就算有一段平息的时候,也会因这样那样的借口卷土重来,再起波澜。
王自力说:我个人以为,要让热钱真正放弃对人民币的企图,显然只有在明确人民币汇率不变,扼制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同时,必须让热钱无利可图。为此,除上述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各种举措外,目前能有效阻击热钱进一步流入的可选之策,应该是启动利率工具———降低利率。
降低利率,首先是指准备金存款利率,其次是储蓄存款利率。从我国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看,中央银行一直对准备金存款支付较高利息,虽经数次调整,但目前仍高达1.89%,接近一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1.98%),这在世界上都是不多见的。
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两件大事必须认真应对。一是货币信贷增长明显偏快,另一个就是人民币确实面临着升值压力。央行最近采取行动,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大体可冻结商业银行1500亿元的超额准备金,即基础货币供应减少1500亿元,因而有助于解决前一问题,但对后一问题则与事无补。我以为,中央银行在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压缩超额储备空间之后,如果能进而适时调低甚至取消存款准备金利率,那么,不仅可使央行少支付约30亿元准备金存款利息,即减少约30亿元基础货币,而且还可以在规范商业银行行为,减少货币政策传导的干扰因素的同时,激活包括利率在内的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扩大公开市场业务吞吐基础货币的空间,提高货币政策在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方面的作用力度。
利率工具对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作用是明显的,尤其是降低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对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具有更直接的效果。因此,在调低或取消存款准备金利率,利率工具操作空间拓展基础上,如果能再将目前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相机降低0.25~0.5个百分点,那么美元和人民币在我国境内的储蓄存款利差即可大大收窄,以至于对热钱无所谓吸引力。从而减少甚至消除短期投机资本的套利机会,从源头弱化个人和企业多结汇、少购汇及其他违规行为和热钱流入的动因,缓解因央行持续大量购买外汇而造成基础货币刚性快速增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