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万里 胡宝强
同样作标题,随心所欲地作、一般化地作,虽也能见报、上版面,但显然在宣传的力度与效应上不及那种精心制作的好题目有魅力。办报要争夺人的眼球,首先还是应该从精心作标题做起。
(一)标题应突出新闻的最新点
去年12月31日,上海三家大报都报道了复旦大学综合楼举行奠基仪式,市政府与教育部有关领导出席了仪式,可见此综合楼非同一般,反映在报面上三家标题不同。
《新民晚报》:复旦大学举行综合大楼奠基典礼(引题)
百年校园理新妆(主题)
《解放日报》:
复旦综合楼奠基(主题)
张保庆殷一璀龚学平出席祝贺(副题)
《文汇报》:
复旦建30层标志性大楼(主题)
殷一璀出席奠基仪式张保庆龚学平揭幕(副题)
"题"比三家,发现还是《文汇报》的主标题最亮、最吸引人,因为"30层"、"标志性"建筑这两个词语,显然增强了标题的亮点。"综合大楼"仅属一般的称呼,或可称作是"学名"吧,也许各校都有,但"30层"、"标志性"大楼就未必各校都有。据我所知,这"30层"至少是上海市高校第一家,那么为何不把这上海高校之最作进题中呢?
(二)标题的感情色彩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何做到文字简洁又突出新闻的要点,是作好标题的要诀。所以,记者编辑常常在作题上字斟句酌、煞费苦心。例如1月15日各报围绕日本首相小泉又一次去靖国神社参拜,作题不一。以下对各报主标题作一比较。
《人民日报》:小泉三拜靖国神社
《新民晚报》:小泉第三次参拜靖国神社
《参考消息》:小泉悍然三拜靖国神社
《新华每日电讯报》:小泉又去参拜靖国神社
《文汇报》:小泉公然参拜靖国神社
《解放日报》:小泉公然三拜靖国神社
从以上六报标题看,有的客观是客观了,但作得太平常,不够引人注目,如"小泉又去参拜靖国神社"或"小泉三拜靖国神社",给人感觉就像告诉读者一件平常事一般。要知道这是小泉上台后第三次去,而且一年一次,连得十分紧密,显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明知这样参拜会引起国内外轩然大波,但他仍然一意孤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是普普通通、四平八稳地标出新闻内容是不够的,还应在用词上适当反映读者的激愤之情才行。相比之下,《文汇报》、《解放日报》、《参考消息》的三则标题,一则比一则好,无非在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前加了"公然"、"公然三拜"、"悍然三拜"的前置词。中国有句俗话"事不过三",而他是"一而再、再而三",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挑衅行为,所以用"悍然"更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