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昔
"区域经济"是指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对区域经济的研究,可以使驻地记者发挥党报权威的舆论优势,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指出前景、发现问题。一个好的驻地记者,应该是既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又能在宏观上把握当地的经济发展大趋势。因此,党报驻地记者要研究区域经济,要做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研究的权威,要努力做区域经济研究的专家。
高屋建瓴,提出建设性意见进行论证和探讨
经济报道对象往往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许多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在经济报道中,只有立足于既全面客观地揭示事实,同时又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和促进实际工作这一前提,对报道的角度进行把握,才有可能使经济新闻传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济源记者站便是区域经济报道的成功典范。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小浪底工程在济源开工的时候,济源面临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这个关键时刻,济源记者站站长史颂光以一个经济学家的思维,同济源市的领导一起策划了济源的经济发展大态势,写出了《历史性机遇和战略性跨越》的长达1万多字的、有很高经济理论水平的文章,从而奠定了济源在国内的地位,为济源成为省直辖市立下了汗马功劳。开封市过去过多的是抱怨和牢骚:没有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了,没有适时把企业做大了,没有争取到国家重点项目……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封市也提出了以旅游促开放的发展思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思路在落实中曾多次摇摆,丰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一直未能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增长潜力有限;工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加之重新铺摊子、上项目的政策空间和自身条件有限,形成后发优势的可能性也不大。近两年,开封市抓住旅游业在全球蓬勃兴起的机遇,大力发展城建和旅游。我紧紧抓住这一点,采写和发表了系列述评《开封的机遇和历史的抉择》、《大做"宋"文章》、《拉长旅游经济产业链》、《建设开封"大旅游"》等,在《河南日报》发表后被多家新闻媒体转载。开封市委书记和宣传部长专门约见记者,对文章提出的建议给予了高度评价。
能够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高屋建瓴地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基础,在于记者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思维,必须真正吃透当地的发展状况。因此,经常不断地深入采访,学习经济理论是一个驻地记者势在必行的基本功。
及时报道经济发展中的典型成就,带动推广典型经验
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有失误也有成就。好的成就有着示范的意义,可以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经济报道寻找切合实际需要的视角,能够使报道内容潜在的价值得以更充分的发掘,使报道主题得到更好的表现,这在河南日报多年来的新闻实践中一再得到证明。
比如,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开封市的杞县先行了一步。该县为了迎接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从1998年开始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把大蒜的生产、加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杞县的优质大蒜可以直接销往国外,取消了原来每吨400元的出口配额,而且关税有所下调。如今,每天都有近百吨的"金杞"牌大蒜源源不断地运出杞县,大多直销到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大蒜生产基地,杞县大蒜已经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同样,大蒜业已成为杞县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加入世贸组织,杞县人感受到的不是冲击,而是无限商机。这主要源于杞县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先行了一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将严重冲击传统种植业,杞县的领导意识到了这一点。为此,杞县从1997年开始在全县突出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构建农业优势产业带。而杞县的气候、土质非常适宜于种植大蒜。当地农民也有种植加工大蒜的传统。杞县大蒜很早就以个大、皮白、不散头、耐贮藏及香味纯正、辣味适中、营养丰富而名闻遐迩。因此,大蒜作为当地农业的优势产业被推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在系统地采访、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采写了《从杞县大蒜看农业如何"入世"》的文章,效果非常好。
在经济工作中,一个时期会有一个重点,这时,经济报道就要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有组织、有计划地策划一些主题明确、声势浩大的战役性报道,借此指导经济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展开。
把记者的责任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驻地记者能否真实、全面地报道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公众正确地把握宏观经济状况至关重要,上级领导了解一个地方,尤其是让当地人了解当地,推进民主化进程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经济领域的广阔性、专业性和复杂性,又使经济报道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驻地记者要全面融入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去,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实现全程的渐进式的研究和报道,从而实现为一个地区的发展而呼喊、"号脉"。如《经济日报》曾经发表的《醒来吧,铜陵》、《开封何日能开封》及《给营口"号号脉"》等都是区域经济报道的成功力作。
一个称职优秀的驻地记者,除了具有一般新闻记者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水平以外,还应培养自己对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同时,注意抓住经济领域中的非经济因素,把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作为经济新闻最好的切入点,提炼主题,把新颖真实的经济现象放到经济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报道。这样才能以点代面,反映的事实才会更具有新闻价值。
驻地记者报道内容具有地方性,决定了其报道应该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地区之间总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地方特色是客观存在的,驻地记者只有把这一特色突出出来,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显示独特的存在价值。只有这样,驻地记者才能真正融入当地的经济发展大潮中去,才能实现对当地区域经济报道的客观全面,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驻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