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咏
报刊千万,有四种给我的印象深。
第一种,店小二型报刊,也叫传声筒型报刊。它自己不思想,全靠领导下指令,有时就一版一版地照抄新华社的电讯稿。领导说今年的小麦亩产500斤,它就强调是500斤;领导说今年小麦亩产10000斤,它就说今年小麦亩产10000斤。这类媒体永远正确,要犯错那是领导犯错了,报纸绝对没责任。这类媒体用山西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的话讲就是"死人办报"。很多机关报就是这个样子。笔者单位102人,订有一份某省机关报《某某日报》,我曾经作了20天的观察和记录,该报有16天阅读率为零,也就是说,该报从收发室递过来,几乎没人看,不久就被收废报纸的老头装进了编织袋,送往垃圾回收站。群众有时拿它铺在桌上练字,除非紧急情况,一般是不用它做手纸的,新闻纸吸水性能固然不错,但擦屁股是容易沾上油墨的。
第二种,偷窥癖型报刊。这类媒体专打听名人,尤其是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等的绯闻。谁跟谁好上了,谁跟谁离婚了,谁跟谁离婚了又好上了。张家长,李家短,王家的媳妇不洗脸,瘸腿的公鸡蹦得远,两条腿的王八到东海龙王那儿去探险……凡奇闻轶事,皆趋之若鹜,如花猫瞅着老鼠,苍蝇闻见臭豆腐。此类媒体绝不关心乡下的农夫是如何封上家门赶着牛车千里迢迢去上访的,也不注意天下大事和治国安邦之策。他们只想怎么吸引小市民的眼球,多卖些报纸,多拉些广告客户。不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此类媒体的存在也毕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花样,满足了一部分读者的需求,实无可厚非。
第三种,是乞丐型媒体,以学报和所谓的学术刊物为多。它自认为是阳春白雪,别的都是下里巴人,对通俗类的媒体不屑一顾。但是它也不能脱俗,早就开始吸纳人民币了。某作者来了稿,就回复一封信,"尊敬的作者某某某,恭喜您的大作在众多的来稿中脱颖而出,您的文章我刊某期准备采用。考虑到纯学术刊物的出版有困难,请您汇版面费××元。如某月某日前未见汇款,则视为您自动放弃这一权利。某某学报编辑部"。作者奉献了一份思想,非但得不到稿费,居然还要倒拿钱,天下奇事多矣。
第四种,思想独立型。这类媒体有主见、有思想、有锋芒,不媚俗,讲真话。它们看见黑的就说是黑的,看见白的就说是白的,顶多把黑的说成灰色的,但不敢把白的讲成黑的,不敢太昧良心。它们关注民生,把目光投向底层百姓的喜怒哀乐,因而读者很喜欢,销路也好。这样的报刊,才是读者真正的需求,是中国报刊界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