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旭
李女士结婚15年了,独生女儿已经送进了寄宿学校,家里平时就她和丈夫两个人。从外表上看,这是个典型的城市小康之家:夫妻二人都拿着不低的薪水,穿着入时,举止优雅,在外待人接物十分得体。住在一个楼里的邻居们有时羡慕地议论:瞧人家两口子,就没红过脸!
婚姻就是这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女儿已经长大了,李女士不愿意再撑下去,她决定离婚。原来,李女士的丈夫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乖戾的人,只不过他的那些令人难以容忍的言行都表现在了家里。李女士的丈夫在一家大公司负责销售工作,工作压力很大。当年婚后不久,他就给家里立了不少规矩:不许大声说笑、挪动物品不许出声、电视机只有在他想看的时候才可以打开等等。这些规矩并没有随着孩子的出生而有所改变,相反,丈夫的行为更加变本加厉:为了“耳根清静”,他强迫李女士把孩子放在娘家抚养;因为“坏了规矩”,他可以长达两个月不和李女士说一句话;因为工作不顺利,他不止一次地用剪刀将李女士精心挑选的高档时装剪坏,然后异常平静地说:“我给你买新的。”
开始几年因为孩子小,李女士能忍就忍,只求丈夫当着孩子的面别太过分。曾经有很多次,她跪着求丈夫去看心理医生,但面对她的只有丈夫那张没有任何表情的冷冷的脸。李女士已经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她下决心结束这段不幸的婚姻。然而丈夫不同意,他对律师说:“这么多年我没有打过她一巴掌。”李女士和她的丈夫也许真的不知道,他们的家庭存在着典型的精神暴力。
《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不久前完成的一次调查研究显示,在中国,相对于身体暴力而言,精神暴力在家庭中出现的概率更大,只是当事人双方都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相关数据表明,65.9%的家庭会出现丈夫不理睬妻子的现象;29.6%的家庭会出现丈夫使劲关门或摔东西的行为;28.9%的家庭会出现丈夫辱骂妻子的现象;21.7%的家庭中丈夫会威胁要打妻子。统计数据表明,在家庭暴力中,精神暴力的发生率排在第一位,其次是身体暴力和性暴力。
有关专家强调,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特别是精神暴力不仅仅是夫妻之间的家务事,它是对妇女人权侵犯的具体体现。精神暴力的发生不仅给女性带来了心理上的伤害,还直接影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专家建议应该在社区大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精神暴力的危害性,对施暴者和受害者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
本文开头提到的李女士如今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她坦率地告诉周围的人:是常年的精神暴力让我走出了第一次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