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爱民
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和现代化。所以说必须把工业发展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澄清和处理好“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树立“工业兴市,兴工强市”的思想,把调整结构、培育龙头企业和龙头产品作为推进工业化的重点来抓。具体思路是:要以现有资产为依托,以现有骨干企业为基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大企业改革、改组的力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壮大石油工业,优先发展油气煤化工,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用新型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扶持相关配套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劣势企业的退出和非工业的发展,推动延安工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为新型工业化道路奠定基础。
一、合理布局工业区域结构
通过对现有行业和工业企业分析,针对目前企业布局分散的现状,根据全市各县区的区位、资源、环保、原有工业基础情况,建议继续按照“一线、五区、四基地”的思路调整布局工业区域结构。即沿210国道建设店头煤炭开发和煤化工、电力、建材工业区;交口河石油采炼工业区;子长煤炭开发电力、建材工业区;姚店综合性工业科技园区,以及以南部黄陵、洛川、富县为中心的精制粮油加工基地和果晶加工基地;以北部宝塔区、志丹、子长为中心的薯类、畜牧加工基地和豆类、蓄草加工基地,形成特色工业格局。
二、优化行业结构
巩固壮大现有支柱产业,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有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是我市实现工业化的骨干力量和基础,加人世贸组织后面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双重挤压,要在调整优化结构上重点考虑:
1、持续壮大石油工业。以延长油矿管理局和延炼实业集团公司为龙头,以陕北油气资源为依托,加大勘探投入,稳步扩大开采,着力开发下游产品,加快聚丙稀、润滑油等项目建设,努力发展油气化工,实现建设陕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目标。
2、加快煤炭的综合开发利用。以生产适应环境质量要求的清洁燃料为重点,运用新科技大力开发有烟煤、无烟煤燃烧技术和煤炭深加工技术,扩大煤焦油生产规模,探索水煤气、水煤浆生产新路子,提高现有洗煤厂的质量和生产规模,积极开拓市场,不断增加出省、出口销售,走采掘、运销、加工一体化经营的路子。
3、稳步发展卷烟工业。以适应市场变化,搞好产品结构调整,加大品牌开发的投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推进种植、打烤和一条龙生产,带动包装、彩印、种植、复烤等企业发展。
4、加快电力工业发展。以煤转电、气转电为发展方向,加快黄陵相柳、上翟庄坑口电站建设和姚店天然气发电厂建设,搞好子长电厂和店头电厂的扩能改造,增加装机容量,实现热电联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变电力输入区为电力输出区。
5、改造壮大机电行业。以市汽车联营公司、石油机械厂、变压器股份公司、永丽达稀土电机公司为依托,加快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发展石油开发所需的各种新技术产品,把改造与改组相结合,搞好产业整合,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配套工业的竞争力。
6、培育特色食品和制药工业。甘泉豆腐干、美水酒、吴旗香醋、宜川花椒油、黄龙鹿茸加工和常泰药业公司等重点产品和企业进行帮助和扶持,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水平,建成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形成工业经济的骨干和亮点。
三、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按照“抓大要强,放小要活”的原则,一是要扶持做大做强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由于大企业、大集团是经济发展的“龙头”,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培育和发展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应对大市场竞争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要通过联合、兼并、资本经营、破产收购等方式,搞好资产重组、整合产业,发展多元投资主体。要在整顿石油市场秩序、理顺石油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规范组建石化集团。通过产业整合,加快推动机电集团、石油机械集团、酒业集团、建材集团、果业集团和薯业集团的建设,在技改项目安排、资金投放、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以重点扶持,尽快把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二是要促进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市占大多数,是延安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基础,也是新龙头企业诞生的摇篮。中小企业为大企业的发展提供配套或半成品,也为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大生产方向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在解决就业压力、公平竞争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在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同时,市上要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法规,健全中小企业成长机制和退出机制,采取股份制、租赁、合作、出售、兼并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小企业,推进中小企业走民营化的路子。要把放小与扶小结合起来,对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通过资本融合、技术提升、管理创新,让一批企业成长为专业化生产的“小巨大”,形成大中小并举、齐头发展的格局。
四、调整所有制结构
优化国有经济战略布局,加快国有经济从一般性竞争领域的退出。对没有前途、长期停产的毛纺厂、二毛、富化等企业要加大破产力度,促进尽快退出市场,让出发展空间。对需要继续保留的国有企业要实行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小企业可一次退出国有序列,实行国有民营。要加强对非国有经济的引导,尤其要加快非国有工业经济发展。延安市非国有经济在1998年至2001年,五年间增长了126%,但是第二产业的比重在非国有经济中相对较少,仅占到9.1%,而且有影响和带动力的企业不多。要促进非公有经济发展,必须以产业政策为导向,组建非国有经济发展局,聘请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团,在政策扶持、项目推荐、技术引进,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上为非公有经济发展提供援助,弓I导上规模、高起点发展;支持和鼓励非国有经济通过参股、控股、收购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经营者职业化和管理现代化;建立创业资助体系,从贴息、贷款担保等方面对非国有企业的发展给以大力支持,使其成为我市经济发展和安置就业的有益补充。
五、调整产品结构
传统产业在我市工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大,目前许多企业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陈旧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这是延安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要大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加快产业优化升级,采取产学研联合的形式开发质量好、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是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以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为依托,围绕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内引外联搞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吸收和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高起点地同外资企业、省内外优势企业合作嫁接,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档次。要改变目前没有振动力、影响度和吸引力的政策、机制,抓紧研究制定相关的投资、税收、信贷、价格等方面相关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调动和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努力,形成一批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形成规模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快延安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发展。
六、加强农、林、牧基础建设
延安在畜牧业、林业、药业方面有着比较优势,烟草、食品、制药等与农林牧密切关联。通过引进资本、技术和管理,实现农林牧基地产业化,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促进相关工业稳定持续发展,带动农业的产业化进程。畜牧业要在抓好吴旗、志丹羊子养殖基地建设的同时,在洛川、黄陵、宜川、黄龙建设瘦肉猪和肉牛、养鸡基地,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充足原料。果品业要在搞好洛川、黄陵优质苹果基地建设中,积极引进推广果晶加工良种,大力发展宜川酥梨、花椒、延川红枣、志丹山杏等干果基地,改良薯类品种形成基地,稳定种植面积,为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提供原料。药业要加快百万亩酸枣基地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适生药材种植,为药品工业提供原料。形成市场连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七、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加强对市场研究分析,要求企业把发展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依靠技术进步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克服上项目的盲目性,防止在同一区域内发生雷同产业和雷同产品的重复建设。重复建设的后果是工业得不到发展,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新的包袱,还可能形成恶性竞争,劳民伤财。要加强工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调控手段,打破部门和区域界限,把所有工业企业纳入一个渠道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对新上项目要经过充分论证,按规定程序办理手续,综合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关,加强宏观调控监督,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没有市场份额和发展潜力的项目,坚决制止,提高投资效用。
八、加快人才培训
提高人的素质是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根本。要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做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一是加强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继续搞好现有厂长经理的工商管理培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并有计划地选择文化素质高、有培养前途的年轻经营者到大专院校深造,选就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职业企业家。二是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等形式,加快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其科技水平,造就一支高中级技术骨干队伍。三是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对现有操作工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定期培训和以师带徒的方式,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关键岗位的操作工做到持证上岗,造就一支能打硬仗的实用技术骨干队伍。四是改革用人制度。按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广揽人才,形成管理者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要制定吸引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帮助企业解决引进人才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对各类人才要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事业上支持,调动他们的创业积极性,并防止专业技术人员大量转行和优秀管理者弃企从政,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九、优化经济环境
优化经济环境,建设开放型经济是加快延安市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跃式发展的首要任务。延安地处内陆腹地,区位优势相对较差,资金、人才馈乏,没有外来的资本和人才,靠自身努力很难实现超常规发展。而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就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仅靠政策优势来吸引外资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主要是靠环境。环境是经济的载体,是一种经济资源,环境出生产力、出效益。经济发展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一个优良的环境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可以引来才、引来资、招来商,可以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因此,必须把优化经济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一是优化投资环境;二是优化服务环境;三是优化政策环境;四是优化法制环境;五是优化人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