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雪
两年前,我与老伴双双办理了退休手续。活泼好动的他不是外出运动,就是在家里理盆景,简直比上班还要忙。而我却闲赋多了,既不会打牌,也不会搓麻,一日里大多数时间只能是三饱两倒。不久便觉得这日子特别长,心里总有种孤寂失落之感。
日子虽然难熬,却还算过得平坦,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难熬的日子都几乎过不下去了。
那是春节前的一天,住在我对面4楼的女主人在擦窗户时不慎摔死了。听到这一噩耗后,一种凄凉和莫名的恐惧感浸透了我的心灵。我不敢出门,在家连窗户都不敢开,因为一开窗户就看到了那一家。开始我不敢对老伴讲,怕他笑话,后来实在是熬不住了,我才告诉他我怕,要他在家多陪我。好在老伴还理解我,减少外出而在家陪我。
没过多久,邻居一老头突然得脑溢血去世。这一下我心里不再是莫名的怕,而是觉得这人怎么死得这么快,人一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几乎满脑子都是“死”字。从那以后,这个“死”字整天扰得我吃不香,睡不着,心里惴惴不安。虽然老伴和儿女都劝我不要想这么多,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我却想得厉害、怕得厉害。严重的时候甚至胸闷气急,人就像快要死了一样地难受。有一次与老伴怄气后,我只觉得气从心里往上冲,胸闷气急,差点晕死过去。老伴见状吓得一面给我含上苏心丸,一面喊邻居帮忙将我急送医院,上氧、挂水,一阵急救过后又做了全面检查,却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最后主任查房确诊我患了“心神经官能症”,建议我看神经症专科或看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点评:老人第二天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我们心理科就诊。详细地分析她的病史和进行心理测验后,确诊老人患上了强迫性神经症伴急性焦虑发作,经药物和心理治疗,症状迅速得到控制,不到两个月便完全康复。
导致老人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退休后没有及时建立第二生活模式,以致由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过分清闲的生活导致她心理失衡,并由邻居猝死而引发了焦虑强迫等心理障碍。
衰老是人生之规律,退休也是人生之必然。所以老年人要想退休后安度晚年,惟有退休之前就着手建立第二生活模式,为退休做好行动上的准备。因为人越到老年,就越难改变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所以退休后突然从紧张的工作状态变得无所事事,不仅心理上不习惯,同时也扰乱了生理上的平衡。因此,在退休之前,要尽早培养个人爱好,广交朋友,学会与人聊天,身居官职者还要注意在未“授权”之前就尽早“退居二线”。爱好则是人生道路两旁的风景,是人退休居闲之后心身健康的保健护士。退休居闲后专长用得少了、淡了,留下的“心理空白”就要及时用“爱好”去替补。没有爱好的老人,不仅常常感到孤独寂寞,觉得自己老了没有用了,抱怨社会遗弃了他,而且容易发脾气、骂人,以致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不良。而有爱好的老人,则多数活得充实,心境愉快。
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患者保健意识淡薄。从发病到正式就诊,足足半年有余,作为心理障碍,就诊早晚对预后的影响不大,但如果真是心血管问题,则早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二是老年夫妇更需要夫唱妇随。从医学的角度分析,老人是有了焦虑、强迫等情绪障碍,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老人的这些症状则是她为了获得老伴的陪伴而在无意识中采取的有效措施。而在她生病后,老伴又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她,使她的欲求得到了满足,这种因患病而得到的收益,又使她的症状得到了强化,以致症状得以持续存在。俗话说“少是夫妻老是伴”,老年夫妇更需要相互扶助、相互陪伴,共度晚年。
(编辑汤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