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孟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在关注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的同时,还逐渐重视企业在扩大就业范围、维护雇员权益、参与社会活动和保护资源与环境等社会责任方面所作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但遗憾的是,传统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很少涉及到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正因如此,社会各方迫切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增加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社会责任披露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职工要承担风险,政府也承担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某一利益集团可能会起主导作用,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不能只强调某一集团的利益而忽略其它集团的利益。虽然股东和债权人仍将是企业披露的主要受益者,但“非财务股东”诸如工会、政府、普遍公众等也已演变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的利益集团。因此,企业有向各利益集团进行社会责任披露的受托责任。这些利益集团不仅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还包括雇员、客户、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社会责任披露的目的在于使“各利益集团能从社会角度而不仅仅从利润角度来评价一个公司的业绩”。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
目前,会计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尚无统一的认识,这就决定了社会责任的披露必然会存在着很大伸缩的余地。但从总体上看,企业社会责任所要披露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例如理废水、废气、废渣,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稀有资源耗用,以及对社会性环境治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2、对社会福利的贡献。(1)为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医疗保健服务、市政建设、娱乐设施等方面提供的人、财、物的支持;(2)对文化、教育、体育及公益活动的捐赠,如企业对希望工程的捐款;(3)提供平等就业机会,特别是对失业者、妇女、残疾人等就业方面提供的便利;(4)按规定及时缴纳税款。
3、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包括招募、培训、职务轮换、职工福利改进、劳动条件保护、企业环境美化与员工交流等方面。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活动,不仅可以带来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还会由于人的素质和人的生活条件的改善而间接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这涉及到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即产品或服务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主要包括产品的安全性、社会咨询服务、广告的忠实程度等,企业是否有意在这些方面努力,进而创造并维护顾客的满意度。社会责任披露的形式
披露形式是有效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到底用什么样的披露形式来合理地揭示社会责任信息,这一问题还很不容易解决。
1、对企业有关社会责任的投入产出应该侧重定量反映还是定性披露?所谓投入,是指特定社会责任项目的实际举措,如控制空气污染装置、职工安全保护等;所谓产出,是指这些举措所产生的实际后果,如空气污染和职工工伤事故的减少程度等。常见的社会责任披露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1)投入和产出都以文字的、定性的方式表示。(2)投入以定量的、货币计量的方式(如费用、投资等)表示,而产出则以定性的、非货币计量形式(如实物量、社会指标等)表示。(3)投入和产出均以定量、货币计量的方式表示。
以工伤事故的控制为例,可以按上述不同的方式表述如下:(1)本公司在减少工伤事故方面投入可观的资金,改善了……等安全保护措施,并且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功。(2)本公司在一项旨在减少工伤事故的计划中花费了60万美元,从而使工伤事故发生率下降了54%。(3)本公司在一项旨在减少了工伤事故的计划中花费了60万美元,从而使工伤事故的善后处理和赔偿费以及其它费用和损失减少了98万美元。
在定量和定性的选择中,作出断然选择的企业不多,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某种形式的折衷,如瑞士的社会(责任)报告对投入采用货币计量方式,对产出则用实用量表示。法国也以货币计量表述投入量,对产生则采用对社会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的方式。笔者认为,对我国企业而言,提供社会责任报告尚属新兴事物,社会责任披露的发展还不成熟,不可能也不必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固定为定性披露或定量反映,但随着形式的发展,应强化定量反映,逐步规范报告的内容、格式,并完善编报技术。
2、社会责任应在报表内披露还是单独披露?(1)在现有报表中添加新项目或以附注形式反映。例如,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列示用于环境控制的设施,在负债方列示由于过去交易而引起的必须在将来支付的治理污染等费用,在收益表中单独列示环境治理等费用,这种形式可以与传统会计报表相衔接,但这种方法不能完整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部内容。(2)运用独立报表反映。例如,“污染报告”、“社会责任年报”、“社会收益表”、“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效益和成本报告”等。这种方法能反映较为完整的报告内容且多以货币计量,但这些数字的产生一般主观因素过多,其实用性还有待探讨o
3、社会责任披露方式的分类o(1)叙述性反映,即文字表达法。这是报告企业社会经济活动最简单的方法,以非正规的形式或用文字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这种方法虽然没有货币计量,但仍官B向公众提供前述四个方面的内容。(2)经济计量模型反映。目前比较流行的有社会成本一效益分析模型、投入一产出模型等。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及用于保护和防治措施而产生的效益,采用货币尺度进行定量化分析,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外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制定等。几种常见的社会责任披露
1、增值表坡露。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其经济财务报告往往是通过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分别计量和披露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与财务行为。传统财务报告的有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它们并没有提供一个企业整个生产率及其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而增值表则弥补了这个不足。
列报增值表是对利润持适当观点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这里的增值表现为销售收入与外购材料和劳务的差额,增值实质上是报告实体自身和其雇员共同努力所创造的财富,增值表则描述了增值产生的过程。增值表提供了计量业绩和活动的有用方法。增值数据暗示了企业的净产量,与其它关键性数据相联系可以获取描述企业经营业绩的许多重要指标。
所谓增值额,是指在分配给股东、债券持有人、职工以及政府等有关利益集团之前,通过对企业资源的生产性侄用而创造出来的、新增长的财富。因而相对于利润主要是一种对股东的最终回报来说,增值额则是属于职工、资碎陧供者、政府等整个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集体和个人的回报。增值额可以通过税前利润、工薪成本和利息费用相加算得。另一种计算方法则是从销售收入中扣减购人成本。这里所说的购人成本包含从其它企业购人货品、劳务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
增值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收益表的修正。因此,增值表理应可从收益推导出来,推导步骤如下;
(1)收益表通过计算销售收入与成本、税金和股利等之间的差额来计算留存收益,即:
留存收益:销售收入—外购材料和劳务支出—折旧—工资—利息—股利—税金(公式1)
(2)上述公式略作变形后,可分别得出下述两个公式:
销售收入—外购材料和劳务支出二折旧十工资十利息+股利+税金+留存收益(公式2)
销售收入—外购材料和劳务支出—折旧:工资+利息+股利+税金+留存收益(公式3)
公式2、公式3都表示增值额,只是由于对折旧的处理方法不同,因而名称也不同。公式2是增值毛额,前面所讨论的增值额的概念主要是指这种增值毛额。公式3是增值净额。公式2和公式3左边为减法,表示企业在经营中所创造的增值额。公式2和公式3右边是加法,表示增值额各有关方面(例如,职工、股东、债券持有人、政府等)的分配。
增值额计算完毕后,需用增值表加以归纳和分析。那么怎样编制增值表呢?通常的做法是,表的上半部分反映增值额的形成,即以某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所得,扣除为进行相应经济活动而使用的材料和劳务后的余额表示。表的下半部分反映该经济实体增值额和分配状况,如雇员所得按工资、养老金等形式列示,政府所得按税收形式列示,投资者所得按股东股利等形式列示,债权人所得按利息形式列示,以及企业再投资按折旧和留存利润等形式列示。
2、雇员披露。雇员披露对职员及其代表、投资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披露。从国际角度看,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世界贸易组织等都要求进行雇员披露。从国家角度看,欧洲许多国家如德国、法国、瑞士等也要求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进行雇员披露,一方面可借此反映在该公司工作的雇员人数及在其合并和联营公司的雇员人数,另一方面亦可反映该公司本国雇员与外国或其他各洲雇员的人数。此外,有些公司还按百分比补允分解对职工的支付。如某公司每支付100马克的直接工资,其中43马克是作为雇员的社会保险,这种非财务性披露反映了一家公司的持续成功,部分地依赖于确保雇员的职业保证以及支付他们足够的报酬。在某种程度上,雇员披露扩大了公司年度报告的读者。
3、环境披露。相对增值表披露和雇员披露来说,环境披露的重要性也毫不逊色。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从1983年开始每年出版一种小册了,名曰“国际会计和报告问题”(Interna—tionaland Reporting lssue)。1989年的小册子中包括了社会责任问题,环境信息披露成为小册子的重要内容。在环境信息中列有环境影响报告、自然资源、公害程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废弃物处理等。后来提出了环境政策披露,1991年提出了环境保护方面会计的对应,1992年提出了环境会计。国际上有一些大公司除了主要财务报告外,还编制环境报告,如挪威的沃尔沃(Volvo)公司就单独编制环境报告。环境报告是公司与环境保护活动有关的专门的信息传达手段。环境报告中记载的标准项目包括:关于环境保护的经营方针、与环境有关的支出、环境对策和环境管理、环境法规的遵守情况以及环境诉讼等。环境报告中多采用叙述方式和实物量的专门用语,环境报告的披露方式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类:用叙述方式披露;用图式和表格进行披露;用指标进行披露。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披露在一些国家,尤其在欧洲公司的年度报告中日益普及。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