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郑新
公有制经济能不能造就自己的职业化企业家队伍,这是一个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崭新课题。不论口号如何提,题目怎样开,它最终所触及的实质却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否与公有制经济结合起来的这样一个重大命题。
一、我国经济已经步入市场经济的新时期,而在企业班子用人上却依然沿袭旧机制,成为优秀人才难以生成事实上的制约
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企业与市场是共生的,企业和市场又是相互的对应物,它们好比一枚硬币的两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结合体。在这个结合中,以自己的气魄和能力,既搞活企业,又带动市场,使企业和市场在相互依存的结合中共同前进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家。历史已经断言,没有企业家的企业,是断然没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没有发达强盛企业切人的市场,必然是低水准不成熟的市场。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新时期,与市场经济未能同时起步,正在奋力追赶全球大企业时代步伐的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千千万万的有抱负、有作为的企业家。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状却是,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12亿人口的大国里却难以出现人们所期望的众多的企业家。原因何在?企业家作为市场经济的专有物,犹如植物离不开土壤和阳光一样,同样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现在,我们国家产生和造就千千万万企业家的土壤已经具备,这就是市场经济这个广阔的天地,它呼唤和等待着勇于开拓的企业精英们的艰苦创业。但是,在已经开通的航路上当代企业家生长发育的客观条件尚不完全具备,我国企业经营者管理机制滞后,已经难以造就国有资产事实上的“主人”。我国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现有管理机制无疑是计划经济的必然产物。那时由于社会主义强大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单一,国有资产由国家派出的干部行使管理权,不存在亏损更不会流失。而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空前变革,国有资产由谁去保值增殖,国家财富如何不被流失,国有企业如何大步走向新生,诸如此类的尖锐问题,严酷而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可以预计,如果既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要使国有企业起死回生.那么今后必然要对两种不同历史时期的公有制理论作重新认定。应该承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有制理论是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意义上的一种新型的公有制经济。如果不从无限发展的社会实践中进行科学的理论创新,滞后的管理机制就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要造就一批像爱护自己家业一样珍爱国有资产的国有企业事实上的主人,只能是一件十分犯难的事情。目前它的弊端已经愈充分的暴露出来:其一、企业难以自主成体。在这种机制下,企业的领导人不是兴办企业的专门人员,而是一种行政官员。国有资产究竟由谁去管的概念与实践上的不清,最终将使政企难以分开。其二、难以播下企业家种子。如党政干部一样的管理制度下,企业领导者,有的是比照行政级别当上了相当级别的经营者,有的是从官员转过来的,有的是被已搞垮了的厂子易作他职的,有的虽政绩平平但亦也无过,靠无风无险保住位子的。选人用人上的逻辑差,决定了企业家生成种子的稀少。其三、视野不开,道路狭窄。市场犹如战场,但主管部门在十分有限的范围内急忙选不下“将”,以致企业无将领兵而贻误战机,这在中小型企业尤为突出。其四,缺少激励与监督。企业领导者的党风如何,完全靠良心和道德,而使他们不敢或不能以权谋私的只能靠有效的激励和监督制约机制。诚然我们也有像邯钢这样一些好的企业,但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实属我们民族中为数尚少的优秀分子。如果不能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愈来愈深刻的社会变革的无情现实,果敢而又稳妥地对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企业领导管理机制作重大改革,中国最终难以形成一批公有制经济的职业企业家。
二、公有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形态,同样需要人与企业的紧密结合,这是改革企业经营者管理机制最本质的要求
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经济急切地需要建立起企业经营者与公有制经济的最佳结合,并最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崭新的生产关系。而旧的企业领导班子管理机制,恰恰在人与公有制经济的结合上,造成了看似相关、实则分离事实上的恶果。企业搞亏了,经营者无需负什么经济责任:企业搞好了,经营者也没有相应地经济实惠,于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国有资产缺少真切爱惜它的主人,企业资产保值增殖无人关切。因此,着手建立一个旨在把企业经营者与公有制经济紧密结合起来的企业家生成机制,努力改变“人人都是所有者,人人又都不负责”的恶况,就成为改革企业经营者管理机制最本赝的要求。
(一)这种本质要求必须体现在建立健全选拔机制,培育职业化企业家的方向上。
1、改变厂长、经理的国家干部身份。将他们从现行的干部管理体系中分离出来,不再按管理党政干部的标准和要求宋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者。把社会责任感作为选拔企业家的先决条件,把经营实绩作为检验企业家创新、管理、技能和素质的唯一标准。彻底革除厂长经理依附于政府的“官本位”观念,终止行政级别制,从客观上迫使企业经营管理者走职业化企业家之路。
2、尽快培育和建立规范化的企业家人才资源市场。企业家作为一种极为宝贵的人才资源,它的优化配置,合理流动,必须依赖于完善的供求机制和正常、合理的秩序。要在党的领导下,由政府和有关社会中介组织及企业家团体共同创办规范化高水平的企业家人才资源市场。真正让企业到市场上选企业家,让企业家在竞争中找岗位,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者由“组织任命”到“市场配置”的跨越。
3、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国有企业委托某个个人负责经营,看似单一的聘任就职,在其背后反映的却是严肃的法律关系。一个聘任者的经营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此在建立企业家人才资源市场之初,就应该有立法的预见。国家有关部门还应统一制定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任职条件、资格认证、行为规范和业绩评估标准、任职的流动程序和奖惩细则。使企业经营者的筛选任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这种本质要求必须体现在完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经营者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内在动力上。
国有企业永远不可能为私人所有,因而有效的激励是把企业经营者与公有制经济结合起来的重要之举。
1、要改善分配环境,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物质待遇。要建立企业经营者报酬年薪制,让他们在承担经营风险中,享受到丰厚的收入。但这种制度的建立必须以企业盈利员工收益普遍提高为基础。要鼓励厂长、经理多投资、投大股,使他们既是企业的经营者,又是企业的投资者,把企业的经营直接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增强他们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关切度。
2、要重视精神奖励: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真正的企业家应是不仅仅注重物质利益的合理补偿,而且更应看重事业上的成功及其在社会上的地位。要通过开展评选优秀企业家活动,在各级人大、政协等政权组织和社会团体中加大企业家代表的比例,确立企业家等级、荣誉级别及任职资格等工作,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3、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全社会人人认识到企业家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真正形成一个关心企业家、崇尚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三)这种本质要求必须体现强化监督约束机制,规范企业经营者行为。
与私有制企业绝然相反,只有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一旦行使着没有制约的“权力”时,则会出现损公利己的败家子。因此,对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实施有效的机制监督,是公有制经济所特有之必需。
1、法律监督约束。国家应尽快出台国有资产法,规范企业经营者对国家委托其经营的国有资产应享有的权力及应承担的风险责任。
2、经济监督约束。要定期对企业进行审计和稽查。经营者离职时必须进行财务审计。而且必须执行审计结论。如果我们对经营者实行了“年薪制”,那么“年薪”就可以成为经营者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财产”抵押。如果企业发生了不合理亏损,那就必须由其用自己的年薪来抵赔。最终不能赔付的,企业必须予以解聘。凡是因经营管理不善或人为的决策而遭解聘的经营者,今后若干年内不准在国内任何企业的管理层任职,以此切实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
3、民主监督约束。企业内部的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等监督机构要名符其实,有职有权。企业经营者可由职工代表大会罢免。
4、市场监督约束。一是来自商品市场方面,它是对企业经营者经营绩效的社会评价。二是来自资本市场方面,股东们可以通过买进或抛售股票的方式,间接地约束企业经营者加强经营管理。三是来自企业家市场方面,一个有效的企业家市场的存在,将决定企业家的进退去留。
三、建设一支宏大的企业家队伍,是一项需要努力开拓的新兴事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既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又要赋予这一原则以新的内涵和形式。在企业经营者用人机制上的推陈出新,必然会带出如何认识和看待党管干部的原则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视为国家干部,并用党政干部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经营者,任免由组织部门决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政企必须分开,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在企业干部的管理上要做相应的调整。在集中精力选派好能够代表国有股的董事会成员和党委书记后,不再直接插手企业经营者的选拔、任用,这完全出自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现代企业的客观要求。我们要改的,只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想市场经济下企业建设应该想的事,办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合乎客观规律的事,谋的是国有企业的大发展。如果对存有弊端的旧机制,不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革,企业生产上不去,脱困任务完不成,国有企业无法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企业,国家为此背上沉重包袱,社会蒙受巨大压力,职工利益受到损失,党管干部从何而谈,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最终也将是一句空话。在党的领导下,制定严密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建立正规化的企业家人才资源市场,并由党的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对进入企业家市场的人员的排队、审定和最后把关。逐步实现由“组织任命”向“市场配置”的跨越,真正建立起党管干部与市场选干部相结合的企业经营者筛选机制,让有志成为真正企业家的人才在市场竞争中接受企业的挑选,让企业在市场中选择优秀的经营者。这正是新形势下党管干部原则的丰富和发展。
既要坚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又要严格遵循现代企业制度。不能认为,提出了实现企业经营者与公有制经济的最佳结合,就是要搞私有制了。应该看到,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为先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长期发展培育的一种企业制度,它有着世界性的一般标准和特征,我们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必须遵循这个一般性的标准,而不能游离于企业制度的普遍性之外。遵循这个制度,没有“社”、“资”之分。人与企业的紧密结合是实践现代企业中社会生产关系的必然要求,离开了这一点,势必分割企业经营者责权利三者的统一。而长期以来,我们忽视这一结合,自以为计划经济时期的全民所有制是人与生产关系的一种最好结合,而这正是国有企业所特有的“先天不足”和今天走向市场的“力不从心”。今天提出这个结合,并在用人机制上努力打开一条通道,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又要敢于重酬有作为的企业家。过去人们一直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只有民营企业、私人企业的经营者才能取得高收入。他们的年收入再高大家都能接受。而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如果取得合法的高收入,却往往被认为是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的背离,被视为大逆不道。其实,市场经济奉行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为企业经营活动做出了重大贡献,就理应得到较高的报酬。犹如低劣的物质待遇对普通人就业尚且无大的吸引和鞭策,何况于企业家呢?因此,加强对他们的利益激励,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公平,给企业家注入的则是一股强大的动力。一个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企业必将是一个员工物质待遇丰厚的天地。而这正是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的实际体现。
(作者单位:陕西省经贸委人事与培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