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各取所需与各唱各调

2003-04-29 09:23邹剑仑
经济 2003年6期
关键词:证券市场股票资本

邹剑仑

SARS阴影下的资本

尽管4月份的GDP依然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SARS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带给中国经济的影响相当巨大,经济学家普遍的观点是经济指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会在今年第三、四季度显现,而对投资者信心、政府公信力等软性因素的影响将是长期的。

资本市场中投资者面临的一个最大考验就是:如何把握不确定性下的资本走向。风险偏好者会认为不确定性越大,投资机会越大,所谓“利从险中求。”一向以长期和稳健见长的股神巴菲特这次似乎却做了一把赌注,从4月17日起,巴氏在香港股市低迷状态下连续买入“中国石油”,总斥资10亿港元成为“中国石油”第三大股东。也许巴氏认为之前没有出现过买入的最佳时机,SARS危机倒是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股神巴菲特的众多神话中是否会出现一个中国神话,或许在几年后才能看得清楚。

不过这毕竟是个令人鼓舞的好消息,境外资本在经历了多年的直接投资路径之后,开始涉足资本市场,股票投资随着QFII的正式实施将会逐渐增多。

大机构演绎蓝筹股

今年证券市场出现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以银行、汽车、钢铁为首的大盘、绩优股不断上涨,带动大盘反弹300点左右;而一些绩差股却不断遭到抛售,以至有多年生涯的职业操盘手也直言看不懂,好像绩差股票在买入时如不要钱一般。

有证券研究人员研究数据为证:深沪市场自1月反弹至5月中旬,反弹高度14%,超过14%的股票只占总数的24%,也就是说76%的股票跑输大盘,24%的股票中的平均每股收益0.21元,剩余的股票平均每股收益只有9分钱,充分证明这是一场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的绩优股行情。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方面是对过去传统坐庄模式的摒弃,同时也是对未来价值投资的一种憧憬。可以预见的是,证券市场的结构调整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在这次调整中,一些实力雄厚的大机构获利不菲,创造了类似宝钢股份这样例子的二级市场赢利模式,这与这些机构多年一贯的价值投资理念一致,守到今年终于“铁树开花”。

不管证券市场的热点如何演绎,身处其中的人士肯定都有一个感觉,今年的市场相比前两年要活跃许多,带动了一级发行市场、金融创新品种的启动。市场的融资功能又开始变得举足轻重,资本市场开始进入又一个景气循环。

乌鸡还要变凤凰

目前的大蓝筹行情还在演绎,而且有向电力、煤炭、医药行业扩散趋势。是不是价值投资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许多第一波踏空的资金纷纷积极寻找出路。

正如资本必然要逐利一样,不同的资本对利润和风险的要求肯定也不一样,所以早早得出未来一定是蓝筹行情也未必正确。比如,在招商系推出一个银证理财计划这个擦边球后,又有多家银行和证券机构在5月份联手推出了委托理财计划,这不仅直接引导储蓄向直接投资分流,而且满足了相当一部分既要求安全性又不愿储蓄资金的需要,据说这些理财计划销售都十分理想。

有资金寻求安全,有资金就非寻求刺激不可。经历了10多年股市风雨,看惯了大喜大悲,有多少资金还在怀念重组股、网络股的一鸣惊人。难道短短的一两年就会抹杀他们天生追求暴利,我想不尽然。

不可否认,价值投资不仅符合国际资本的投资风格,也符合监管层悉心指引的方向,在未来中国资本市场也将站主流地位。但是经过了多少年国际资本的熏陶,香港证券市场哪一年有少了“乌鸡变凤凰”的案例呢,几分钱的仙股炒到了几元港币。同样也不可否认,这样的炒作,不符合监管层的良好愿望,也不排除有操纵的可能。但是追逐高利润的资本是没有道德感的,哪里有高利润,哪里就会有资本追逐,哪怕是飞蛾扑火。

特别是在近一段时期,深刻的证券市场结构调整正在进行当中,许多盘子袖珍、业绩也不算太差的股票也跌到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步,会不会在这批股票里给踏空资金出现机会呢?

与香港、台湾的证券人士交流,普遍的一个感觉是大陆的市场似曾相识,有着同样血缘关系的华人资本市场,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操作的模式肯定大有借鉴作用。就如现在非常时期下的资本,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各取所需,各唱各调。

(作者单位:上海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投资总部)

猜你喜欢
证券市场股票资本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
资本策局变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
第一资本观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连续上涨3天以上的股票
近期连续涨、跌3天以上的股票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