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道伦 钟八良
44岁的马文跃已经在丹阳市云阳镇青阳村默默工作了十几个春秋。这些年来,他用咸的汗、热的泪、赤诚的心寻求着生命的价值,把人生最壮丽的年华奉献给村级经济发展大业和父老乡亲的衣食住行。他连续十余年被市、辖市、镇三级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他领导的青阳村连续十余年被上级部门评为先进单位,村党支部连续被评为镇级先进党支部。这一连串荣誉的背后凝聚了马文跃多少心血和汗水!
马文跃常说:青阳村不富起来,我心里不安。他把每个村民都看作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生老病死、柴米油盐这类事都放在心上,做到四有,即:有个“丈夫样”,有张“婆婆嘴”,有颗“妈妈心”,有双“跑堂腿”。
有个“丈夫样”,就是说男子汉大丈夫,要说在人前,干在人前。17年来,抓农业也好,为民办实事也罢,马文跃努力做到把上级指示精神和本村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有张“婆婆嘴”,就是在会上会下多说反复说。每当遇到上面的新政策,马文跃自己首先学习,认真理解,然后深入浅出地把政策向群众讲明白。解决问题做到苦口婆心讲道理,减少群众对支部和村干部的误会,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颗“妈妈心”,就是时刻关心群众的冷暖。马文跃对青阳村每家每户情况熟记于心,对群众生产、生活、家庭中的困难和问题,主动过问,主动帮助,从而使群众觉得他不愧是党的干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双“跑堂腿”,就是指为群众的利益不辞辛劳。马文跃17年来为青阳村不辞辛劳,办了一件件的大实事,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1979年7月党支部改选,马文跃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青阳村有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00户农户,村级经济十分薄弱,仅有一家笔刷企业还面临淘汰。面对困境,他没有打退堂鼓,他说既然把我推到村支书的位置,就应该有所作为。
首先,他狠抓班子自身建设,支委一班人注重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以身作则、吃苦在前,所以马文跃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帮,群众心服口服
其次,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经过马文跃的努力,1990年村办笔刷厂实行承包责任制,上交三千多元,同时办起了一家个体皮鞋厂,上交五千多元,集体经济得到了扩大。1990年,大运河改造时,马文跃为了农业生产灌溉的需要,发动全村百姓重建500米长的一条渠道,解决了4个村民小组400亩农田的灌溉。1992年,兴建了青阳村第一条砂石路。为了筹资,马文跃起早摸黑,披星戴月,终于筹齐了2万元,建成了青阳中王村至西王村的300米主干道,老百姓欢呼雀跃。马文跃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农业,使青阳村村级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开展,在荆林镇及后来的云阳镇榜上有名,村党支部从1996年开始连续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事例之一,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有魄力。青阳村后中村民小组老百姓提起马文跃赞不绝口,因为是马文跃坚定决心推广水稻直播技术,该组100余亩田自应用这一先进技术十余年来,一直高产稳产,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
事例之二,为百姓排忧解难身先士卒。1992年的一场洪灾,青阳村民们至今也记得。当时正值夏皤,为了使农户的小秧田不受损失,马文跃奋战了18小时,累得嗓子哑了也不诉声苦,因而被镇江市、丹阳市、荆林镇三级评为抗洪救灾先进个人。
事例之三,尽心尽责为群众办实事。2001年勾建村里通向市区的主干道,马文跃从规划、筹资、施工,自始至终奋战在第一线。为了筹资,他多次上常州,到丹阳,跑了一个月,吃尽了苦头。
事例之四,执行上级政策不讨价还价。2001年村组合并,洪姜村合并到青阳村。尽管洪姜村经济薄弱,但马文跃服从大局,解决了一系列矛盾,虽然村级负担加重了,仍想方设法兑现村组干部当年工资。
事例之五,用行动当好榜样。由于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有一个村民组几十亩田抛荒,马文跃带领7名村干部集体承包,虽然人是苦了点,但确保集体利益没有受到损失。
事例之六,关心群众疾苦,不讲空话。有一位农户经济十分困难,马文跃自掏腰包为他交纳了办理建房手续的费用。
发生在马文跃身上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从他身上我们看到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的本色。老百姓说,好党员就是他这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