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治疗用乙肝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重庆佳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联合开发研制的国家一类新药——“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日前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进入一期临床试验,这标志该药的研发已进入人体试验阶段。
据了解,本次进入临床的治疗用乙肝疫苗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治疗性疫苗,在此以前的疫苗都是预防性疫苗。它也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特异性治疗用生物制药一类新药。该药也是建国以来单个医药产品获得专利权最多的新药,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对该药受理了72项专利权申请。
“快速二期大动脉转换术”攻克医学难题
日前,出生仅35天却不幸患有心脏大动脉错位的小苏泰康复出院。小苏泰是不幸的,但他也是幸运的,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首创的“快速二期大动脉转换术”带给他新的健康和生命。至此,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已为5名新生儿成功施行了“快速二期大动脉转换术”。
新生儿大动脉错位属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如果不实施手术,绝大部分婴儿将会在两个月内死亡。“快速二期大动脉转换术”就对症下药,将整个手术过程分两个阶段,先用人造血管连接动脉和肺动脉,改善婴儿的缺氧状况,待左心室功能锻炼恢复后,再实施大动脉转换的第二步手术,这样有效避免了手术导致婴儿体循环衰竭现象发生。
公共电子设略去成传染载体
近日,卫生部门有关专家提醒,随着键盘、鼠标等电子设备的日益普及,其卫生状况令人担忧,一些公共场所的电子设备已成为各种病菌新的传染载体。
由于电脑键盘、鼠标与使用者接触最多,而许多电脑用户数年也不清理显示屏,擦洗键盘、鼠标等设备,其表面上常常会沾染上电脑用户的汗液、油污、唾沫,键盘里也会沉积灰尘、头发等物,其中隐藏着不少病菌,如链球菌等。据美国学者研究,他们在电脑键盘和鼠标上发现的有害细菌比公共厕所的细菌多400倍。一些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常患上各种皮肤病、眼病和肠胃病,原因就是因为不注意电脑荧光屏、键盘和鼠标的卫生。
栓塞子宫动脉能止住产后大出血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介入室与产科合作,采用“经子宫动脉插管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方法,既能挽救产妇的生命,又能保住产妇的子宫,对抢救产后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也有良效,成功率达98%以上。近年来,他们共救治产后大出血患者207人,年龄最大的53岁,最小的21岁。其中包括8例出现产后DIC合并大出血,经内科协助治疗后痊愈;11位出现失血性休克的产妇均抢救成功;全部患者未出现垂体功能障碍,也无一发生意外死亡。
根管显微内窥镜成为“伸入牙腔内的眼睛”
一项名为“数码光纤根管显微内窥镜”的科技成果,近日通过了天津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形容这一显微内窥镜使牙科临床有了“伸入牙腔内的眼睛”。
“数码光纤根管显微内窥镜”有一个外径仅为1毫米的探头,它可以伸入到牙腔和牙根管的内部,牙医可通过显示器屏幕上的图像对牙患作出准确诊断。据这一科研课题组的项目负责人、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教授林美荣介绍,根管内镜能准确地确定根管口位置,并可观察到小至0.05毫米的细微病灶。内镜还带有激光通道,具有治疗功能,实现诊断、治疗一体化。专家认为,这一成果属国内首创,其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艾滋病快速诊试剂在河南研制成功
由河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艾滋病快速诊断试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1/2抗体检测剂”获得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
据介绍,运用该试剂条检测时不需要任何仪器配合使用,只需提取被检测者的一滴血,5分钟内即可判定是否感染了HIV病毒。这种检测方法准确、快速,操作简便,检测费用低廉,特别适用于医疗条件较差的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可疑患者的诊断书鉴别诊断。
动态血糖监测仪应用于临床
一种新型的动态血糖监测仪,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进入临床应用。
动态血糖监测仪的工作方式,类似于心脏病患者接受24小时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指标的监测。患者将仪器系在腰间,有一根纤细的软管连接仪器和探测头,探测头轻轻置入腹部皮下组织。探测头直径小于0.08毫米,置入时患者无痛感和不适感。仪器每10秒种从探测头接受一次反映血糖变化的电信号,将每5分钟的电信号平均值转化成为血糖值存贮起来。每天可以记录288个血糖值。动态血糖监测仪还可以同时存贮进餐、运动、用药等时间,最长可以连续监测3天。患者可以照常活动。
刷牙出血:不容忽视的口腔病
刷牙出血是一种常见口腔病症,但不被人们所重视,以为是刷牙方法不当或其他原因,而不及时就诊,这是十分危险的。
世界卫生组织再一次确定:心脑血管病、肿瘤、龋病(口腔病的一种)为人类当前需防治的三大重点疾病,其中口腔病发病率最高,比如口腔炎、牙周炎、牙龈炎、智齿冠周炎、牙槽脓肿等口腔病。这些病症共同症状都是:刷牙出血,而中国的发病率已超过其他发达国家,这些口腔疾病如果不及时医治,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它可形成口腔病灶:即口腔内的局限性致病微生物或毒素能向远隔器官转移,而引起新的疾病或症状,甚至造成口腔癌。
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突破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39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著名的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使用泰索帝/顺铂/5FU联合化疗方案(DCF方案),使晚期胃癌患者的一年生存率有史以来第一次达到了44%。专家认为,这一突破性的成果,将给中国的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启示。
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约50%的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采用的DCF方案,是将在其他实体肿瘤(如乳腺癌和肺癌)治疗中已显示出抗癌能力的泰索帝纳入了常规胃癌治疗方案。其临床试验显示,使用此治疗方案使晚期胃癌患者肿瘤缩小的比例提高了67%,中位生存期延长了20%,并且使晚期胃癌患者的一年生存率首次达到了44%。
重庆宗申成功研制出人造皮肤
日前,重庆宗申军辉技术有限公司宣布:一种运用生物工程基因转染技术制造的人造皮肤已研制成功。这种人造皮肤产品将于今年年底面市,应用于临床医学,造福烧伤患者。
据了解,这次研制出的人造皮肤,是以取自我国独有的巴马小型猪的鲜活皮肤组织为基本材料,依据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制成的新型生物敷料。它能为机体自身皮肤的生长以及创面愈合形成良好的、类似正常机体的皮肤下环境。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这种人造皮肤面市,将为严重烧伤患者的创面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
广东成功施行世界首例腹腔镜切除胆总管癌手术
暨南大学附属一院(广州华侨医院)日前传出消息称,利用腹腔镜技术成功为一名71岁老妪进行胆总管癌切除、胆肠吻合术。目前国内外对该项手术尚未见有类似报道,手术表明中国腹腔镜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据介绍,胆总管癌初发时无痛,中晚期会出现类似肝炎症状如皮肤黄、腹隐痛等,需B超或CT检查才可发现。胆总管癌易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且癌肿切除后还需进行相关吻合术,给手术带来一定难度。以往常规开腹手术,创口达二十厘米,患者痛苦大,愈后差。腹腔镜技术切除胆管癌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但技术要求和手术难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