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债族 享受现在的一代

2003-04-29 00:44
党员文摘 2003年8期
关键词:消费信贷负债信贷

张 末

越来越多的负债一族

27岁的董灿五年前大学毕业留京,分配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一年前准备结婚时,单位要求他从单身宿舍搬出来,于是他利用住房公积金在银行办理按揭,贷款购买了一套两居室商品房,成为负债一族。

为此,董灿每月需按时偿还银行2300元钱,还贷期为20年。他和妻子月收入加起来不超过5000元,每月还完贷款,余下2700元钱,扣除生活费,水电费、手机费、交通费和其他支出,仅剩1000元不到。而董灿的妻子最近又计划外怀孕了,之前他们所有的储蓄已经支付了购房首款和房屋装修。但董灿对此仍充满信心。他说:“以前我是出门就打的,现在我骑车上下班,既省钱,又锻炼了身体。另外,负债也使我重新考量现实与自我,我已经不知不觉浮沉了五年,这五年带给了我什么呢?我问自己,除了能干好眼前的工作,是否还能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

23岁的北京男孩欧阳立峰,2001年夏天大学毕业后,自主择业,在一年半时间里,他先后在中关村和电视台工作。春节前,刚拿到驾照的他买了一辆“切诺基”,并按照他近乎奢侈的设计改造了一番。而在未来的三年里,他需要每月偿还银行数额不小的车款。

欧阳立峰并不为自己成为负债一族感到担忧,他说:“在我30岁以前,年轻就是我最大的资本,我完全可以不在乎自己银行里有多少存款或贷款,因为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我只不过是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

曹嫒在一家民航公司上班,尽管她2000年结婚时赶上了单位的福利分房,分得一套40平米的一居室。2001年秋天,孩子出生以后,夫妇俩贷款买下了一处两居室商品房,八成二十年按揭,月供1900元,曹嫒计划在十年之内提前还清银行贷款。她解释说,购房一方面解决了居住需要,同时也是投资。曹嫒将原先的一居室用于出租,每月收取一千元租金,这样,自己实际上只需月供900元银行贷款,这对自己的生活并不构成影响。她眼下还在网上开了一家商店做自己的小生意。曹嫒说:“ 我既然敢花银行的钱,我就必须按约偿还,有借有还,贷款消费的本身正是最大的信用!”

敢不敢花明天的钱?

我国的消费信贷起步于1980年代中期,到2001年末,全国消费信贷余额达到6990亿元,增长了40倍。这表明,我国的消费信贷已渐成气候。“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句话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信贷消费这一新的生活方式。

据《文汇报》“WJ新闻调查网”最新调查,上海68.37%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接受信贷消费,其中愿意接受分期付款消费的高达48.86%。很显然,传统的单纯依靠资金的原始积累,来满足广大居民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进而激活消费市场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现实。仅以北京的住宅为例,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按每平方米4000元计算,需要30万元左右,这对于一般的工薪家庭来说,至少要积攒10—15年才能买得起。作为一种尝试性举措,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一些商场已经相继推出了家电,家具等商品的分期付款消费方式。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单位人”也在向“社会人”、“自然人”过渡,青年一代的社会价值观念与生活消费观念无一例外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铁饭碗”意识日渐式微,个人择业的自主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以前一个人自参加工作之日起,他的工作、收入、医疗、住房、孩子入托、自身养老等几乎一切问题都有工作单位解决,自1998年以后,单位福利分房突然之间成了许多体制内青年心中永远的泡影和伤痛。而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旧的制度已经打破,新的保障尚未健全,青年们毫无退路,却一样需要恋爱、结婚,要生活,怎么办呢?

对负债生活感受深刻的董灿认为,目前这种所谓的“促进内需”的消费方式其实使得像他一样的青年在背负沉重债务的同时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和心理压力。但是为了生活,必须承担某些东西,比如信贷消费。

然而,为什么有许多人今天不敢花明天的钱呢?中国人民大学一位青年学者认为,是因为大家对明天不托底,而这个“底”就是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安全。他说,尤其近几年高教自费改革、医疗费用改革、住房改革,把过去的公共福利都逐步转向由个人承担,而社会保障体系却没有及时跟上,于是老百姓存钱——自己保自己明天的安全意识大大加强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尽管银行一再降息,而居民储蓄仍一路攀升。可见,消费的底线事实上是建立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上的。

理性、乐观地透支

最近,一项关于中国青年消费发展趋势的调查结果表明,未来5年,青年消费将向享受与发展并行的趋势发展,消费档次进一步提高,买车和买房将取代衣食消费成为青年消费支出大项。数据显示,22%的青年近期有购房计划,其中50%将在3年内购置,32.1%的青年家庭打算购买轿车,其中准备2003到2005年间购买的达70.1%。

陈悦东是一家车行的销售员,专做贷款卖车生意,他说:“现在贷款买车的人占80%,工薪阶层一般是买四、五万块钱的车,做一点生意的人就买二十多万的,车市很火,但很少有一次性付款的消费者。”他分析说,以前做卖车生意,贷款条件手续相当烦琐,而现在不同,也不需要担保人了,贷款买车是一种时髦。许多客户月收入在两、三千元左右,贷款买一辆奥托,他们是有能力还一千多元贷款的,对家庭也没有什么压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博士则认为,“花明天的钱”不是信贷消费的含义,信贷消费启动的是个人的信用资源,并不是让你把钱消费掉,实质上是存起来了。他举例说,你拿出30%的现款并向银行贷款70%,买了一幢房子,一年后你再还给银行10%的钱,那么,你已交房款增加到房产价值的40%,你还银行的钱不是让银行拿走了,而是以产权的形式储蓄在你的房产中。一句话,消费信贷没有减少你的财产。他同时认为,消费信贷不等于超前消费,它是实现超前消费的一种具体方式,原因是消费信贷虽然超过个人工资收入,但未必超过你创造财富能力的可能范围。

北京大学夏业良教授认为:“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社會里,应该是尽可能去利用信贷消费或者有些透支。实际上每个人对自己有一个心理预期,你自己对将来事业前景和未来收入有一个基本判断,如果你这个判断非常乐观,那么你心理预期比较好,这样你可以更多地透支,去信贷消费。”

(摘自《华声视点》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消费信贷负债信贷
后疫情时代个人消费信贷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消费信贷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期限结构视角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你的负债重吗?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消费信贷与消费者行为研究述评:基于多学科视角
加强公立医院负债管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