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彩云 樊富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从总体上说是供给约束型经济。经济的持续增长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标至关重要。经济增长不仅涉及资金、劳动、教育、科技等要素,而且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本文是在既定制度和体制下侧重从自然资源供给方面阐述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制约性。
一、自然资源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制约
经济增长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供给,因为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土地资源为农业提供劳动对象,为经济增长提供食品和原料,矿产资源为经济增长提供能源和原材料;环境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清洁的地面、洁净的水源和新鲜的空气不仅有益于健康,还能使经济增长在特定环境容量所设置的限度内有效地实现。
我国自然资源在总量上可称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是资源小国。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在经历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济结构显著转换的过程:一方面由农业为主的结构转向以工业为主的结构,另一方面在工业结构中消耗能源、矿产资源较高的重工业部门显著增长。这种结构转换对自然资源形成巨额需求,从而使本来就相对不足的自然资源更为紧张。
就土地资源来说,一方面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另一方面由于在工业化过程中兴办工厂和建设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需要,使可耕地的面积日趋减少。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27亩减少到目前的13亩,只及世界水平的25%。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长期不注意改良土壤培植能力,使土地资源质量下降,这种土资源的危机已经成为困扰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如不注意解决,农产品的供给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农产品日益增加的需求。
就矿产资源来说,矿产品消费的增长率快于经济增长率是工业化时期的一般特征。尽管目前我国人均矿产品消费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但矿产消费量却增长迅猛,许多矿产品消费量已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在另一方面,我国人均主要矿产资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受矿产资源储量制约,勘探和开采能力限制,矿产品供给的增长十分缓慢,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就环境资源来说,环境吸收污染容量是有限的,现在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程的最大障碍,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水资源危机、土地沙化、森林锐减、有毒化学品污染、垃圾成灾等,是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但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不能不受影响。特别是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常常顾不上环境保护,在引进投资项目时,往往忽视保护生态环境。如不加以重视,最后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当人们庆贺经济这棵大树结出累累硕果的同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却被破坏的十分严重,百孔千疮。
总之,经济发展长期实行的基本上是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致使资源利用率不高。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是日本的5倍,美国的3倍,耕地每年减少500万亩,水资源浪费更为严重。这种以大量资源消耗支撑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使我国已经面临着资源严重短缺,国民经济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许多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永续利用。
二、改善自然资源的供给条件
面对由自然资源供给不足造成的要素供给不均衡,人们不是无能为力的。自然资源供给对经济增长设置的界限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借助投资和技术进步,劣等地可以成为优等地,沙漠可以变成绿州,低品位矿产可以提高其品位和利用程度,通过发展科技还可以发现新材料和替代品,借助价格机制,可以用相对丰裕的资源替代相对稀缺的资源。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可依赖其充裕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克服自然物质不足,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自然资源稀缺的缓解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很大限制。一个国家越是不发达,资金供应越是困难,自然资源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便越是重要。就目前来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不能不考虑由自然资源供给条件设置的自然界限,不能不考虑资源的充分而有效的利用,以期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但是,即使是在资金总供给不足的条件下,国家也应引导各个经济主体调整投资结构,增大对自然资源的投资比重,改善自然资源的供给条件,实现经济增长要素的均衡供给。
长期以来,我们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共同性问题是对自然资源投资重视不足。这固然同资金总供给不足有关,但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发展中国家开发较晚,其土地及其它自然资源暂时相对较多,因此,有限的投资在各种要素间配置时往往偏重机器设备的投资而忽视对自然资源的投资;二是发展中国家实行速度型发展战略,因此投资在产业间的配置上偏重于加工业,导致了加工工业高速增长,因而自然资源供给的缺口越来越大;三是自然资源投资是长期投资,行为短期化的投资者没有向自然资源投资的积极性,所有这些都表明经济增长要素供给的不均衡,归根到底还是由投资的不均衡所致。
要向自然界取得资源,首先就需要向自然界投资,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对它的投资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投资开发新资源,另一方面是通过投资改良土壤和其它自然资源的生长条件,使其产生人工肥力或提高其品位,增加优等资源的供给,从而提高自然资源的生产率。因此在目前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不仅要增大财政资金投向自然资源的份额,而且还要采取有效的刺激手段调动各方面增加对自然资源投资的积极性,如确定由投资产生的自然资源级差收益归投资者;保证投资者能较长期经营他所投资的自然资源,以便得到长期投资的效益;通过调整农产品、矿产品的价格,使投向自然资源的投资能体现等量资金得到等量利润的要求等等。
节约自然资源消耗也是克服自然资源瓶颈,协调要素供给的重要途径。目前我们资源消耗率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其中既有体制原因,又有技术上的原因。因此,一方面要经过经济体制的改革,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益,以克服自然资源的体制性浪费;另一方面要引导固定资产投资较多地投向旨在降低自然资源消耗的技术改造项目,特别是重视对资源使用较多部分的技术改造,克服资源的技术性浪费,使急剧增长的自然资源需求得到适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