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玲
回到国内,我时常回忆起在芬兰学习和生活的那段时光。倒不是因为我留恋芬兰后现代化的文明生活,而是这种回想,让我澄清了去芬兰前的许多模糊认识,并对身处的现实生活有了崭新的理解。
芬兰人钟情自给自足
经济学家说,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社会分工协作将越来越细。然而,在已经进入后现代化发展阶段的芬兰,我却看到了相反的一幕:芬兰中产阶级家庭的别墅里,大都设有一个不小的工具房,里面的工具琳琅满目,俨然一个工厂的维修部门。我曾看见许多别墅的主人亲自维修自己的院落或修理自己的汽车。他们建在海边或森林里的用于夏季度假的别墅——那些叫夏屋的,据说都是自己设计、自己购买材料建造的。之后的修缮当然更是亲自动手。在别墅区,一幢幢两层小楼非常漂亮,但你很难找到两幢外形装饰一样的。后来,我从芬兰YLE电视台的一位朋友那儿得知,这些别墅都是私人从政府那里买来土地后,自己设计或请人按自己要求设计的,芬兰人通常认为,如果你的房子和别人一样,会让人感到你太笨。
芬兰人似乎忘却了现代化社会应有的社会分工协作,而对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情有独钟。我拜访过几个有孩子的芬兰家庭,孩子们的 玩具很多是用本地出产的木材自己手工制作的,其做工之精细,不由让人联想到制作者智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更让我诧异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八旬女主人居住的别墅里,挂满了她亲手编织的壁毯和各式各样的精致小织物,而在我拜访她的时候,她双手还在不停地忙碌着。我的孩子回国时,他的芬兰朋友米高送给他一个自己制作的礼物,那是一个包装盒,里面放着一支自制树枝铅笔,几个树叶书签和一个笔记本,外面包了一层透明的塑料纸,还粘着一朵薄木片做成的小花,漂亮极了。
很难在他们身上找到奢侈
芬兰的超市与国内没有太大差别,只是价格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但超市里往往有打五六折的食品,而买特价食品的芬兰人很多,一般早晨8点超市开门以前,就有人排队等候了,其中多半是退休的老人和有孩子的成人,而他们是属于芬兰较富裕的群体。超市里的果汁和冰淇淋虽然比较便宜,可据我的几个芬兰朋友介绍,他们的孩子却很少能尽情享用,一般一个月才能品尝一次冰淇淋,而价格昂贵的水果比如西瓜,他们就更少享用了。
我很难在芬兰人身上找到浪费或奢侈的习惯。虽然商店里摆着各式各样的新潮家电,但多数家庭仍使用旧款。无论是家庭还是大学的计算中心,廉价的兼容计算机特别普遍,而计算机的性能也不新潮,但你会感到这些计算机的性能完全可以满足你的使用需要。
我所在的坦佩雷市的瓦萨大学,是一所临海而建的美丽校园,很难想像它一半的建筑都是在一个棉纺厂老式红砖厂房的基础上改造的。夏日里,红墙碧海;冬季里,白雪红屋,与几幢新建的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交相辉映,透射出这所大学的持重、活力和校园规划者的独具匠心。
市中心广场北侧的一个饭店,据主人介绍,这是该城市最大的饭店,是在有一百多年历史的Finlayson棉纺厂旧车间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经过装修,不仅感觉不到这个北欧最早使用电灯的工厂建筑物的破旧,相反,却给人悠远的遐想。这个500多平方米营业面积的饭店,只有3个服务生(包括老板),厨房里只有两名厨师。后来我才得知,在芬兰就餐,一般都要电话预约,这样一来,饭店就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或请临时工帮忙,否则你就要耐心等待了。芬兰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业主尽量减少雇用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这在银行业表现得非常突出,芬兰人更喜欢使用街头随处可见的ATM,除了它能提供免费24小时的便利服务,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减少雇工和节省开支。于是芬兰也成了欧洲乃至世界上金融电子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免费教育制度下执著于自我教育
芬兰的免费教育制度世人皆知,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人觉得这里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父母也无须对子女的教育问题煞费苦心。但我从两个芬兰家庭教育中却了解到它的另一面——
YLE电视台的一个部门主管与他当小学教师的妻子,把工资收入的30%用于上小学的两个孩子的业余爱好教育,这可不包括在政府的免费教育之列。他们甚至带着孩子驱车几百公里到赫尔辛基,只是为请到芬兰知名的音乐教师。
我的芬兰导师是英国牛津人,他妻子是芬兰人,为了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女儿英语语音更纯正,他们自费让女儿回英国学习。
后来,我得到一个联合国统计数字:芬兰是世界上人均读书量最多的国家。面对赫尔辛基大学一名学生能编写出Linux操作系统、诺基亚移动通信技术雄居世界第一等事实,那些怀疑“芬兰福利教育制度能否培养优秀人才”的人就有答案了。
面对汹涌澎湃的外部文化和新技术冲击,芬兰人毅然放弃了很多曾拥有但缺乏竞争力的产业。从1994年全民投票加入欧盟,到1999年使用欧洲统一货币欧元,他们执著地走出了一条既能保存自己、又能融入世界的发展道路,使这个饱经“冬季战争”蹂躏、内战苦难和二次大战洗劫的国家,迅速进入后现代化发展阶段,在北极圈附近建成了一个非常适合人类生活的美丽国家。
(吕丽妮摘自《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