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平
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日渐突显出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与教师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能领先?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等等。对此,教研员需要重新定位,既要担负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还要勤学习、勤研究、练内功、强素质,使自己的专业得以发展。
一、做教师专业发展的设计者。
教研员所带的教师队伍是一支情感、态度、价值观各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的复杂群体。作为教研员,首先要走近教师,体察教师,了解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训、指导教师,促成不同类型教师获得不同的发展目标与成长途径。
观察讲台上的教师、教学研究中的教师、生活中的教师和交往中的教师,可以发现,我们的教师主要有新手型、点子型、道具(表演)型和工匠(教书匠)型。我们认为,新教师可塑性大,有发展潜力;道具(表演)型教师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会表演,能用好现成的教学设计,但缺少自己的见解,难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点子型教师常有好的创意,并能落实于教学设计之中,但不善于自己在课堂上表达、展示;工匠型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常按惯性运作。那么,如何让新手型教师由稚嫩走向成熟;道具(表演)型教师具备自主教学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点子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工匠型教师具有研究意识和水平,向专家型教师发展。这正是我们教研员在课程改革中要努力做好的事情——做教师专业发展的设计者,是教研员要与教师一起计划、一起实现的目标。
二、做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应涵盖三个基本范畴: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任教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等)的发展,专业技能与能力的养成,专业情意的健全。教师专业发展要经历一个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历程,而发展的内涵也是多层面、多领域的。‘个相对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能信守教育理想,以学生利益为前提,强调专业知识与能力,参与专业决定,负起专业责任,行为表现有弹性,能容忍压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成熟是相对的,发展则是绝对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研员与教师一起学习、研究和行动。
1.与教师结成学习伙伴。
学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教育教学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也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听来自专家的报告、讲座或自学,通过相互听课、切磋、研讨向同伴学习,通过个案、案例分析向实践学习。将教育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实践融合而学,教研员与教师形成切磋、碰撞、对话和畅谈的氛围。学习的目的是共同的,教研员与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共同发展。
2.做教育理论的实践者。
新课程已在我区实施近一年。一线教师发出感叹,原来教学得心应手,现在觉得教学越来越难了。比如,现在的学生自主性、自信心增强了,敢于表达了,思维活跃了,课堂上如何组织教学,如何相机引导,如何评价学生……这些困惑、茫然与问题,仅仅依靠教师原有的经验、依靠教师从书本上寻找答案、同伴之间相互切磋,解决起来是有局限性的。因此,需要来自专家与教研员等的专业引领。面对新课程,教研员意识到要指导教师实施新课程,不能凭已有的教研经验对教师妄加指点、评析,而需要静心学习、潜心研究,改进教学研究方式,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教研员的工作性质在“研”。教研员在教育理论的学习、领悟方面相对于一线教师有优势,因此如何将所学、所获及时转化给教师?应该说,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基于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案课)例为载体,立足于校本研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这是一条理论通向实践、实践上升到理论的有效通道。
3.与教师形成研究的共同体。
新课程需要教研员与教师共同转变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需要转换角色,跳出旧有的框框,本着继承与发扬的态度,建立新的操作方式。学习以理论导行,思考以行动跟进。在新课程实施中,怎样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怎样使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这是众多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研员与教师一起梳理问题、理清思路、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当教师长久、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时,教研员就应意识到问题即课题,与教师合作着手课题研究:制定研究计划,一起寻找与教育理论的支撑点,一起行动。教研员可以是课题的主持人、研究人员、指导者等。以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以行动、反思、提升丰富理论,最终实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融合,使理论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让教师具备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教研员在其中应担负起指导教师学会研究的职责。
4.做教师专业发展的帮助者。
教师要学习、实践、反思,同时还要积累、总结,这样专业素养才能得到提升。教师的个人经验在总结、提升、应用的过程中,教研员应该做教师专业发展的帮助者。新课程实施后,有的教师感到压力大、教学任务重,认为只要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而反思、研究、行动以改进教学行為的意识则比较淡薄。这时教研员除了要指导教师上好课以外,还应与教师一道分析、反思教学,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教师点滴鲜活的经验,让教师原发性的冲动、创生的经验在教研员的帮助下提升为规律性的东西,并让同行共享。在这样的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中,不仅强化了教师的研究意识与成果意识,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三、做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者。
教师专业的发展可以通过校本培训、校本研究实现,可以通过与大学、省、市教研机构等的联系求得发展。基层教研室的教研员不是理论研究者,只是躬身用理论指导的实践者,在行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在实践中反思行动、总结提升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研员的研究离不开教师,研究工作的绩效可以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与程度来衡量。教研员为了实现自己的研究得以顺利的转化,需要重心下移,做好服务工作。首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研究氛围。教研员与教师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合作伙伴,是互惠互利的关系。只有在民主平等的研究气氛下,教师的研究意识才能被激发,才能用心参与研究,才能激活创新的思维,生成鲜活的经验。其次要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课程改革中,教师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承担的任务与责任增多,教研员要多与教师沟通、交流,以自身的人格、学识和行动影响教师,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让教师心情愉快地面对机遇迎接挑战。同时教研员要为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教学研究活动、赛课、教师论坛等都是教师交流、对话、展示的平台。教研员应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创设展示的机会。此外,教研员还应尽可能地帮助教师开发教学资源,提供教师教学所需的资料。
新课程实施与推进,强化了教研室研究、指导、服务三大职能。教研员也应围绕研究、指导、服务来定位自己。以研促教,以教促学,以学促改。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做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同时促进自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