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

2003-04-26 08:52王湛
人民教育 2003年16期
关键词:实验区新课程培训

王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从2001年秋季开始至今已近两年了。我就回顾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切实做好2003年新学年的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回顾总结两年来的实验工作,进一步坚定推进课程改革的信心。

近两年来,在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与广大实验区校长、教师、教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课程改革实验按预定计划稳步实施,进展是健康的。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逐步呈现,实验区中小学教育正朝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发生着深刻的、喜人的变化。

变化之一是,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学校、更爱学习了。

变化之二是,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教研、培训活动广泛开展,蔚成风气。改革使教师对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教研活动有计划并且广泛地开展,形成了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风气,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变化之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开始建立。不少实验区将日常评价与考试改革作为课程改革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实验同步推进。注重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发展。在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视知识、技能考查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试内容与形式也開始发生变化,一些实验区还对教师和学校评价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变化之四是,促进教材质量不断提高的教材多样化格局初步形成。教材立项、审查、选用制度逐步建立,促进了公平竟争机制的形成,教材的质量明显提高,不少实验教材受到实验区师生的好评。

变化之五是,支持、关注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校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宣传课程改革,社区、家长共同参与新课程建设的新机制也在许多实验区有了良好的探索;课程改革得到了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热情关注。

回顾与总结两年来的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并精心组织,实验区广大教师、校长以及高校、教科研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团结奋斗、积极参与的结果。通过两年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将为大面积推进课程改革发挥重要作用。

1.科学的改革方案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前提。

按照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在深入广泛的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研究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试行)》、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的方针、政策、基本原则和要求,使课程改革有了“施工的蓝图”。实践证明,这次课程改革的方案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时代精神,考虑了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是科学可行的,从而成为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前提。

2.更新教育观念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基础。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参加课程改革实验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切体会到,实施新课程,必须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自觉地围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树立新型的评价观,自觉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不断改进教学的作用:必须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鼓励教师跳出封闭的教材和教室,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实验区的广大教师、校长、教研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的基础上,推进课程改革并获得丰硕成果的。

3.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深刻地认识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自觉地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各实验区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实验方案,制定了实验工作计划,领导本地区实验工作,为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许多实验区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清理、修改和完善。调整、改进了有关教学评价、督导评估的内容:积极制定激励政策,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发展的政策保障。不少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实验区安排专项经费支持课程改革。一些贫困地区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也拨出专款用于新课程建设,为实验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经费保障。

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是保证课程改革顺利推进各项工作的重点。

教师培训工作在课程改革实验各项工作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研部门、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等各方力量,有关出版社也热情参与,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组成培训网络;制定培训要求、确定培训机构,探索多样化的培训途径与方法,并对培训效果及时展开评估。大多数省、市、县都安排了课程改革的教师培训专项经费。高师院校及师资培训部门密切配合,把新课程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记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确保真正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各实验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把培训与教研相结合,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5.重视对课程改革的专业支持和评估监控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必不可少的保证。

两年来,教育部课程改革各项目研究组深入到所有国家级实验区的上百个课堂,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实践表明,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在培训、调研、教学研讨、评估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研究基地:各地中小学教研室,改变工作方式,深入学校与中小学教师共同研究教学实际问题,服务基层,开展教学研究,为学校实施新课程提供了专业支持。

注重课程改革实验过程的动态管理。教育部组织了两次实验工作评估,履盖了23个国家级实验区。同时召开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实验区经验交流会,并就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各省也积极开展了对省级实验区的评估工作,并通过“校长论坛”、“周末论坛”等多种方式,交流经验和体会。许多实验区还建立了课程改革网站,编制了《课程改革与实验通讯》,共同分享经验,研讨问题。

评估和经验交流使教育决策部门比较客观、深入地把握了实验区发展状况,发现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值得关注的问题,为及时推广经验、指导工作提供了依据。

6.积极的社会宣传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有力支持。

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推进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从课程改革实验一开始,各地、各实验区就有计划地联络新闻单位,开展多种途径的社会宜传。新闻媒体对课程改革进行了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实验学校通过开放课堂、举办家长会、家长学校,发放家长宣传手册,把新课程的理念、课堂中发生的可喜变化,及时地展示给家长、社会,这些做法有力地支持了课程改革。

近两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课程改革的信心。我们在充分肯定课程改革实验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实验工作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視的问题。首先,从总体上看,工作的进展不平衡。既有领导重视、保障措施等方面的不平衡,也有教师培训工作进展的不平衡等。有少数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这项工作当作了一项一般性的工作,还没有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在政策保障、经费投入、新课程培训和实验工作的组织等方面不落实。其次,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资源不足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一方面,与新课程相配套的优秀课程资源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效果;另一方面,不少地方打着新课程的旗号向学生、教师推荐、摊派教学辅导材料和资料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教材选用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影响了教材的公平竞争。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验推广工作中加以认真克服。

二、精心组织2003年新学年的实验推广工作,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按照预定计划,今年将进一步扩大省级实验工作。据初步统计,今年秋季,又将有1072个县区进入新课程实验,参加新课程的学生总数将占同年级学生数的40%~50%,加上2001年和2002年的实验区,共有1642个实验区的3500万中小学生使用新课程。实验范围的大幅度扩大,使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说,今年将是十分关键的一年。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参加实验的广大中小学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把改革向纵深推进。

1.深化对课程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课程改革的贵任感和使命感。

扩大课程实验,首先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对这项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我想强调两点:

第一,课程改革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展开的。基本“普九”以后,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巩固提高工作关键是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而课程改革正是全面提高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党的十六大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代化的事业迅速发展,世界日新月异,未来不断向我们提出挑战。教育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才能实现Is个面向”。不对现行课程进行改革,教育难以实现“三个面向”。我们必须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我国的基础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而为培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奠定基础。

第二,课程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机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的全面创新。推进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而且需要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教育技术以及教育管理方面全面创新。创新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高素质的人才。课程改革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同时也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表现了很大的热情。但是,要高质量地完成课改的各项任务,不少教师迫切需要提高专业素养。我们必须认识到,全面适应新课程的教师队伍是不可能在改革前就准备好的,只有在改革的过程中,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加强培训,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才能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道德水平、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使得改革顺利开展。所以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教师队伍加强建设,不断成长的过程。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机遇,抓住这个机遇,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2.抓住关键环节,精心组织实施,建立促进课程改革发展的机制。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区域的不断扩大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做好组织实施的各项工作,并努力探索建立保障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制度,促进课程改革和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4)加强动员和部署,建立课程改革的领导和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对新学年课程改革实验推广的动员和部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亲自作动员,讲认识、讲任务、讲措施、讲责任,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积极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中来。不仅对今年新进入实验的地区作动员,对已经开展实验的地区如何深化改革也要作动员。不仅对学校、校长和教师提要求,更要对教育行政部门和管理干部提要求。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课程改革的领导和保障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专题办公会、联席会议,建立课程改革的领导议事制度;要建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委员会咨询制度;要为新课程的推进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课程改革。要制定并落实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等相关政策。

(2)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建立推广新课程的培训机制。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在前一段时期给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今年新课程实验区的进一步扩大,更增加了新课程师资培训任务的迫切性和艰巨性。各地要格外重视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加强领导,总结和推广前一阶段新课程培训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新课程培训的有效机制。要继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对教育管理人员、教研员和教师的不同层次的培训。要坚持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相结合,岗前培训与过程中培训并重的方针。要落实专项培训经费。各地要认真做好今年新课程师资培训的规划和组织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协调、明确分工、密切合作,确保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扎实稳步地开展。在培训内容上,要优先保证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然后再开展教材培训。要注意结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案例进行培训,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在培训对象上,优先组织教研系统、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校的骨干人员开展研修活动,形成负责本省新课程培训的核心队伍。今年,教育部将继续组织第二轮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并组织师范院校教学法教师的新课程研修。要对拟进入新课程的教师,进行全员岗前培训,培训课程记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档案。在培A方式上,要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除必要的集中培训以外,要充分利用教育部组织制作的通识培训和课程标准培训光盘,切实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坚持以校为本的培训方式,集体收看远程培训与研讨交流相结合,使教师在参与式的培训中切实领会新课程的各项要求。

(3)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与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为促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教育部将从今年开始,在国家级实验区建设一批实验性、示范性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逐步建立起一批省(市)级似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结合农村地区的特点,以校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心校的辐射作用,通过联片教研等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4)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建立保障课程改革的督导制度。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督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组织督导工作者认真学习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研究新的课程改革标准和教材,制定相应的督导评估指标和办法,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展课程改革督导评估工作。要督导检查地方政府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中职责落实情况,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措施和经费投入的落实。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改进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将课程改革实验推广情况纳入对中小学校的综合督导评估工作中。要组织社区的代表和学生家长参与对课程改革的督导和评估。

(5)切实贯彻《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在新课程实施中要认真学习、积极贯彻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充分认识到评价考试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课程改革的影响很大,必須深入研究并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认真地做、有计划地做。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开展专题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方案,积极稳步地推进这一改革。要引导学校、家长和社会建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要鼓励学校通过自评,正确认识学校优势和发展中的问题,重视学校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使评价成为促进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2004年,18个国家级实验区将出现第一批初中毕业生,省、市教育部门要研究、制定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为2005年更大范围的考试评价改革积累经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结合新课程要求,尽早着手研究本省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改革方案,为本省推进新课程创造条件。

3.针对几个难点问题,积极进行探索。

(1)关于密切联系农村地区实际,开展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应使全国城乡的适龄儿童都受到基本的、为终身发展奠定初步基础的教育,应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为学生成为未来的合格公民打下共同基础。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农村教育可以不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不密切联系农村的实际,甚至与城市雷同。这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育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经验,充分反映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因此,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内容要密切联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反映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确保每一位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共同要求。同时,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差不多有一半的农村初中生在初中毕业后将直接从业,或者进城务工就业,或者在当地参加生产经营。农村地区课程改革要充分考虑这一实际情况。要充分利用新课程提供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广阔空间,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社区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等状况,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要鼓励、引导、支持实验区及学校结合当地实际开发多样化的、有特色的地方和校本课程,避免把地方课程简单理解为在国家课程基础上文化知识的深化和拓展,避免用统一的地方课程设置和教材挤占了学校灵活、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空间。

(2)关于鼓励教材多样化与规范教材管理的问题。鼓励教材多样化,实现教材高质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难点之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同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都需要推进教材多样化。同时教材多样化有利于在竟争中确保教材的高质量,使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然而教材的多样化又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如何规范教材选用的管理。今天我国教材市场的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不能把部门和局部地区的利益凌驾于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学生发展的根本利益之上。地方各级教育部门要严格执行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按照要求转发教育部下发的全部用书目录:要坚决执行教材选用委员会制度,公开选用机制和程序,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教材选用比例选用教材。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查处教材发行和选用中的违规行为。年内,教育部将组织项目组对新教材的实验情况进行专题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3)关于推进综合课程的问题。要充分认识设置综合课程的意义,本次课程改革设置综合课程,旨在改变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中存在的门类过多、学科相互独立脱节、缺乏整合的弊端,提高学生综合掌握并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对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整体认识。自综合课程在实验区实施以来,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与喜爱。但由于不少地方认识不到位,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措施不配套,师资培养、培训跟不上等原因,综合课程的实验开展困难很大,进展不尽如人意。今年,教育部将与各地加强对综合课程实验的扶持,协调高师院校加强对综合课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并组织专题研讨和交流。各省、实验区教育行政部门都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积极进行实验和探索,要制定保障性措施,要对地方高师院校课程提出改革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教师培养规划,积极推进综合课程的实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深化的教育实践过程。要达到改革的目标,任重道远。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已于今年春季正式颁布,明年将有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将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今年暑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务必要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好2003年新学年的实验工作,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推广先进经验,克服薄弱环节,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把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实验区新课程培训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长春:五大实验区建设引领农业跨越发展
2016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规上文化产业收入近2000亿元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