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诚:写作教学改革的出路

2003-04-24 03:10张舸
人民教育 2003年4期
关键词:文章作文生活

张舸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的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写作教学陷入了 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技巧的作文指导,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有了千人一面、千文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文。因而,自然就形成了教师厌教、学生怕写的局面。

基于此,如何认识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怎样遵循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发挥学生写作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应是当前语文教改中的重要课题。而要彻底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怕写、按应试模式套写的局面,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敢于和善于突破已经形成的误区,弘扬求诚的写作教学思想,应是当务之急,也是对症之药。要真正做到求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激发兴趣是硬道理

传统的写作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把学生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创造性劳动降格为:教师控制下的单调死板的知识技能的迁移训练,每次习作都源于教师的讲授,起于教师的命题,终止于教师的批改,根本没有学生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作文产生厌烦情绪。所以,要使学生文章写得好,关键是积极培养其写作兴趣。写作兴趣的培养有多种渠道,最主要的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尝到甜头,并有表现才能的机会。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第一,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满足学生的写作需要。要学生抒发真情,首先就得让学生在愉快的、无忧无虑的心境中进行写作活动。因为学生的情感、思维、想像和个性对写作的关系很大,学生只有在良好心境下,思维才能活跃,情感才能真实,想像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才能写好。要创设良好的写作心境,就要热爱学生,营造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发扬教学民主,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进而形成写作的主动性品质。

第二,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平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不断点拨,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适时、恰当地予以肯定。比如一次别出心裁的习作、一篇文章的发表等,都可成为促进学生写作成功的契机和动力。

第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改变作文教学单一、单调的状况。近年来,全国各地蓬勃开展的文学社团活动,各类作文竞赛、手抄报竞赛等,都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写作活动。还有的教师把学生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各类报刊发表,或鼓励学生积极投稿,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第四,打破作文神秘感,倡导写实与写话。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圈于传统,偏重写作理论知识、写作技巧的传授,讲得太早、太多、太神了,致使学生产生了一个错觉,以为作文跟日常说话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因而当他们拿起笔写作时,总觉得是在完成一项很神秘.很特殊的任务,于是感叹作文之难、作文之苦。驱散学生心中怕写作的阴云,最有效、最易行的办法是,坚持让学生写实和写话。写实,是从文章的内容方面說的,即提倡写真人实事,表达真情实感,提倡写现实生活和为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写。如写日记、笔记和书信,写经验总结、问题研究及各类实用文章等。写话,是从文章的语言表达方面讲的,是说文字要口语化,要力求用自己的朴实自然的语言来写文章,不矫饰,不做作,心里怎么想,口里怎么说,笔下就怎样写。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写作成为平常事,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文章闪现真、朴、美的光彩。

作文因生活而美丽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作文的主体一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一生活。学生远离生活,是因为没有生活,或者说是没有机会呼吸社会人生的新鲜空气。应试教育的桎梏牢牢束缚着莘莘学子,三点一线的生活程序、没完没了的讲义作业、环环相扣的考试测验,使学生身不由己地成为一台台考试机器,很少能够直面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因而难以产生人文精神的萌芽,难以汲取拓展精神家园的丰富营养。远离了真实的人生和社会的文章,自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剩下的只能是编造作文,戏弄作文。因此,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应当使学生明白:写作绝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纯技术训练,而应是现代社会人所应当必备的一种生活能力,所以它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而必须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

目前,世界各国写作教学有一个共同的趋向,就是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日本语文教学界倡导的生活作文的写作思想,值得我们借鉴。生活作文 是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的人格,这是一种以基于事实的、学生的自由表达为主的教学形态。又如美国的写作教学也有一种盛行的做法,就是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写作的东西必须是学生真正相信和关心的。由于作文放宽了形式方面的要求,写的是学生想说的话,因此,各种随笔、随感录.日记等形式的小作文数量大增,大大提高了作文实践的次数。这样的作文不单是为了应试,而是与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总之,写作教学在课内课外都应立足于应需,使课内与课外相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他们的生活能力。

写有我之情、有我之思、有我之心

很多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作文既无灵气,也无灵魂:随大流的多,闸述个人观点的少:动辄编故事、说瞎话。殊不知,这正是传统写作教学应当反思的事情。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有意无意地压抑了学生的少年天性。讲思维,重辐射求同,轻发散求异:发议论,重合拍稳妥,怕奇谈怪论:讲评时,鼓励合群从众,贬斥标新立异:训练时,多类型化的整体作文,少个性化的片段练笔。这就使得学生在写作时,不是把它看成发表见解的好机会,而是视之为机械地拼凑材料、生硬地套用写作理论的苦差使。这样的教学,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而且有损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无我之情,必然使文章没有真情实感;无我之思,必然使文章没有真知灼见:无我之心,必然使文章缺乏个性。

其实,作文成功的关键不在于题材的好坏,而是取决于作者有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见解。诚如罗丹所言,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文章的素材是确定的、客观的,但文章的观点应该是灵活的、自由的。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在写作指导时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感染:少一些说教,多一些陶冶,要潜移默化地使社会的道德标准内化为学生的内在情感,使真善美的指向在学生心中引起强烈的认同。诚如是,学生有了悟性,文章自然会有个性:学生有了思想,文章自然会有灵魂。

阅读:写作的起点

作为传统教学的精华之一,读写结合正确地反映了语文学习的一条规律,体现出了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技能训练的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但当我们冷静地面对写作教学长期徘徊于费时低效的怪圈时,却遗憾地发现,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早已变成了读写分离。一方面,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没有读,或几乎不读课外书: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肢解作为整体的作品,进行主题、写法、结构和词语的拆分,以致学生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于是,学生写作时,只能机械地套用写作理论知识,做拼凑游戏,从而造成作文水平低下。

从目前见到的一些调查材料看,几乎所有作文尖子都认为,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课外大量的阅读和不断写作,自己是从大量阅读开始走上爱好写作道路的。在他们那里,作文不再是一种苦差使,不是搜索枯肠的挤牙膏,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抒写心灵的园地,是联系社会的组带,是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作家也有类似的经历。他们开始只是对阅读感兴趣,读得多了,积累了语感,自然就开始写了.由于有大量的阅读作基础,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很快。所以,要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文,就必须让他们多读多悟多写,不断地从中外优秀作品中汲取丰厚的营养,真正使生活成为写作的内容,使写作成为生活的工具。

总之,要摒弃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必须真正在求诚上下工夫,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顺应他们的心理,让他们写真话、言真情,而不是屈从某些功利的需要,扭曲他们的心灵。当然,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知识、能力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文章作文生活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