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2003-04-24 03:10蒋作斌
人民教育 2003年4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建设发展

蒋作斌

2002年11月8日,我作为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聆听了江泽民同志所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心潮起伏。特别使我感到高兴的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第一次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战略重点。作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备受鼓舞,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深感责任重大。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顺利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教育上,关键就是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依据新世纪新阶段的时代特征所作出的重大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刻把握新世纪新阶段的时代特征。一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要求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将是时代的主题。在这样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里,各国都利用这个安宁期和不容错失的哉略机遇期,大力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各项事业,而且都把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放在重中之重位置上。随着世界多极化的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也逐步成为世界潮流。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都是建立在雄厚的科技实力、教育实力之上的,我们要融入全球化的潮流,就必须强化科技、教育这个基础;国际上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标准已与传统的质量和标准“大相径庭”:加入WTO后,境外教育机构可以在我国境内合作办教育,势必与国内教育机构在生源、资金、人才、信息、技术以及教材网络等方面形成全面争夺的态势,我们必须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二是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要求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随着世界性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世界科技取得了巨大突破和进展。21世纪,信息网络技术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将发挥带头作用,空间科学与技术将帮助人类开辟新的疆域,能源技术将取得实质性突破,新材料继续成为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如此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无疑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知识支撑、智力支撑、科研基地支撑等,这一个个支撑,主要要靠教育才能担负得起:没有教育的支撑,就不可能有科技的进步。事实证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其科技竞争力之所以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充满活力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比如美国的科学研究之所以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主要得益于大学的科学研究,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出自高校。目前,在美国,62%左右的基础研究是由高等院校承担的。三是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要求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包括经济、国际政治地位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科技创新、军事力量、文化、人才等方面的竞争,但其实质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我国要抢占科技和经济的制高点,就必须坚持以教育为本,不遗余力地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各类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依据现代经济增长规律所作出的现實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握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注重科技和知识的含量,教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这就是现代经济增长规律。美国之所以始终处在20世纪科技变革浪潮的前头,而且至今仍然保持着领先的优势,是因为美国建国二百多年来,一直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第一部美国《宪法》就明确提出,教育与科学事业不受任何干预,独立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的几位总统都宜称要成为教育总统,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到2000年,美国教育投资超过600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7%。除美国以外,一些经济发展后来居上的国家和地区无不是把教育放在先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如韩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了高度科教国家计划。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作出的科学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立足国情。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在人口多、经济文化落后这种基本国情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很多,特别是科技进步要求迫切而高素质劳动者和科技人才相对短缺:人口多、就业负担重而大量低素质劳动者又加重结构性失业等矛盾十分突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解决这些矛盾也必须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变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基于这种认识,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宁可在其他方面忍耐一点,也要把教育搞上去。江泽民同志强调: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教育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的目标。毫无疑问,教育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十六大的要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一是必须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有了长足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育体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国民受教育年限迅速提高到8年左右,这在同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当中是少见的。但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难以占据有利位置。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来衡量,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二是必须向社会提供更多的良好教育的机会。要突破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和一些体制性的障碍,让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要在本世纪头2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从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从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到消除文盲,这将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这一目标的实现,再加上同一时期其他教育的发展,将使我国人口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11年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就意味着我国的人口负担将大幅度地转化为具有一定优势的人力资源。三是必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新世纪我国教育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所决定的,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的使命,努力向构建有利于全民族以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方向前进。

教育对培育民族精神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民族精神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发展先进文化,一方面,我们必须注重培育人们的民族精神。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就表明了培育民族精神与发展教育的关系,按照这个要求,培育民族精神,塑造人高尚的精神,是教育的神圣职责。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注重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整个社会必须有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統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小康社会的人必须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集体主义,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信守家庭美德。这种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新型的人,也必须靠教育培育和塑造。因此,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承担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任务,也承担着培育新的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

教育对造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类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没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一大批拔尖的技术、管理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事业的顺利实现。同时,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将越来越集中体现为高新技术和创新性人才拥有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说,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成为提高现实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对造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施优先发展战略教育工作必须要有新的突破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按照十六大的部署和要求,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现教育工作新的突破。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要有新突破。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更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关键是抓发展,要努力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明确今后20年特别是今后8~10年的目标。湖南省的主要目标是全省15周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2010年达到10年,每10万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达到6000,全省适龄人口正常儿童2010年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8%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5%左右。

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坚持重点发展的原则。抓重点,是我们谋教育发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从外部来说,各级政府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心实意地加大教育投入,把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发展。从教育的内部来说,应该把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在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同时,下大力气创造条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选择的需要,满足人们享受终身教育的需求。

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注意协调和均衡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使普教、职教、成教、高教共同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均衡发展是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必然要求。均衡发展主要是指义务教育,包括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相对均衡发展。要通过进一步扶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维护教育的公平。

二是教育体制创新要有新突破。教育体制创新,就是要处理和调整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使教育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相适应。

要明确各级政府的办学责任,让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好办学的职责,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模式。政府管理教育,主要是管宏观,加强政策指导、信息服务、投资导向、评估监督等。今后,政府要按照管理权限,逐步减少直接管理和审批行为,把那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属于基层和学校自主管理权限的事交给基层和学校: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把教育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要建立公共的财政制度。发展教育,始终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作必要的调整,教育投入就难以保障。特别是义务教育投入,要以县级财政拨款为主,同时落实好各级财政对教育的转移支付,政府要维护教育公平,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转移支付,建立贫困学生助学制度。

要建立多元化办学制度。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教育,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是增加教育供给总量,加快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发展民办教育要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以发展非义务教育为重点,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为重点:坚持与公办教育一视同仁的原则、多样化发展的原则、发展与规范并重的原则,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要进一步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有利于民办学校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办学。非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在产权明晰,确保国有、公有校产保值的前提下,可以与社会力量合作联合办学。

三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有新突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给素质教育注入崭新的时代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因此,我们应该把培育学生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的民族精神作为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义之一,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传播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在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讲究因人而异,注重因材施教,鼓励个性,鼓励特长,鼓励创造。要逐步建立一种符合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建设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基础教育要重點抓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职业教育的课程、教材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要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提高德育实效。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与交流。教学改革与创新,既要继承本民族优秀的教育传统,又要密切关注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学习和借鉴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

四是依法治教要有新突破。依法治教要落实在两个方面:一是依法保障教育发展。政府要依法落实发展教育的责任,保障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投入,保障学校和师生应有的权益,保障社会力量办学的合法权益等。二是依法规范教育发展。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规范教育管理行为,为教育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各级各类学校也要依法规范自身的办学行为,尤其是要依法规范招生行为、收费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维护良好的教育发展秩序。在落实依法治教的同时,还要加强以德治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与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是教育自身建设要有新突破。教育的自身建设,既关系到提高工作效益和水平,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一是要切实加强教育系统的作风建设。要着重提高各级教育行政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牢固树立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营造勇于改革、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建设廉洁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二是要切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高校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坚定性。加强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我们要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旺盛生命力的战略高度,认真做好在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三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赋予教育的伟大使命的主力军。我们在抓教师队伍建设时,既要抓业务建设,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又要突出思想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师德水平。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建设发展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