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弹之父——功勋科学家钱学森

2003-04-24 03:10
人民教育 2003年4期
关键词:卡门钱学森导弹

辛亥革命后的一天夜晚,教育家钱均夫的独生子钱学森呱呱坠地了。钱家是杭州颇有社会声望的家族。钱学森自幼跟母亲学诗习字,3岁时就能背诵数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这年父亲钱均夫到北京任职,一家人来到北京居住。

父亲带学森去得最多的地方是香山.有时候,父子俩躺在樹林里,观察树木为争夺阳光而挺拔向上的情景;有时候,他们登上香山的最高处,欣赏云海彩霞,讨论雨雪雷电的形成。在父母的精心培育下,钱学森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1929年,18岁的钱学森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毕业,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火车制造专业。他牢记父亲提出的学习知识,贡献社会的家训,发奋努力学习,门闩功课拿到95分以上。

从上海交大毕业,钱学森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专业是飞机设计。在黄浦港码头他身负父母的嘱托,带着青梅竹马的女友蒋英送的一本唐诗,登上然克逊总统号邮轮,前往大洋彼岸。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历史悠久,名师荟萃。在这里,钱学森时刻想着报效祖国的远大目标,经常用贝多芬和爱因斯坦的话语激励自己,晨昏苦读,以快餐为伴。他的数学才能,他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力,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令许多老师感到吃惊。一年后,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取得麻省理工学院飞机机械工程的硕士学位。

由于种族歧视,钱学森未能像他的同学一样进入美国的飞机制造厂实习和工作。他转而投师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主任、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西奥多·冯·卡门,跨入一个更为广阔的科学天地。3年后钱学森完成了《高速气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等4篇博士论文,取得了航空和数学两个博士学位,并留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成为冯.卡门的亲密助手和同事。

“七·七”事变后,身在异国的钱学森怀着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毅然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到为反侵略战争服务的轨道上来。1940年,在美国航空学会年会上,钱学森宣读了一篇关于薄壳体稳定性的研究论文,这成为他的成名之作。从30年代末到40年代,钱学森与冯·卡门合作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他们共同创造的著名的卡门一钱学森公式,更是航空科学史上闪光的一页。他们运用空气动力学和数学领域的函数理论,出色地完成了螺旋桨式飞机改制喷气式战斗机的理论任务,从而把火箭飞行的研究扩展到了新的领域。

此时,钱学森已成为世界一流的空气动力学家。他到美国已经10年多了,既不申请加入美国国籍,也不办理人寿保险。他直率地说:我到美国来是学习科学技术的。我的祖国需要我。因此,我总有一天要回到中国去的。我从来没有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1947年2月,钱学森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这年夏天,他第一次回国探望病弱鰥居的父亲,并与从瑞士陆山音乐学院毕业的蒋英喜结良缘。不久,携妻返美的钱学森被推选为全美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他回到加州理工学院,肩负起学院的古根海姆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的职务,他教授的学生后来很多人成为美国、中国以及一些西方国家航空航天领域卓有成果的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准备归国报效祖国的钱学森,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及麦卡锡主义的长达5年迫害,坐牢、软禁,无休止地审讯和盘问都没有改变他回国的初衷。相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研究出版了《工程控制论》。经中国政府的强硬交涉,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携妻儿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

从踏入国门起,钱学森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筹备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第二年10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成立,钱学森担任院长,亲自持鞭授课,培养新中国第-代火箭、导弹技术人才。

60年代初,钱学森突然“消失”了。他在大西北人迹罕见的沙漠中,夜以继日地忙于导弹试验的准备工作。很短的时间,我国第一枚地对地导弹发射成功。之后,作为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的钱学森又开始研究两弹结合的新课题。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和嘱托下,他与科研人员一起相继研制并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中近程战略导弹、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枚洲际导弹。

在此期间,钱学森完善并发展了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创立了系统科学,从而荣获了国际外罗克韦尔奖章。他在晚年又提出了包含10大科学技术部门的大成智慧学,还试图运用系统科学来探讨教育改革的问题。作为功勋科学家,他先后荣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猜你喜欢
卡门钱学森导弹
钱学森之答
“又见钱学森”
神奇的纸飞机(四)
正在发射的岸舰导弹
唐朝美女卡门
卡门教会我们的
奶牛卡门的朋友
发射导弹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冯·卡门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