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平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基本目标,而全面发展必须是基于个体差异的全面发展。由于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仍是班级授课制,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要培养有个性而又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必须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
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有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所以尊重学生是尊重学生个体体验的前提。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应该有民主作风,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深信其发展潜能,以真诚的态度感染学生,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情感。教师要善于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并保护他们的隐私。
尊重学生,核心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才成为可能。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基于现在的需求来培养人才。教育的目的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以形成学生的独创性,在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上,要把个性的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尊重学生的未来。
在崇尚个性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处于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知识储备、行为习惯、智力水平、身体素質、个性品质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能,关键在于潜能被发现、被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在这个意义上,学生之间只存在差异,而不存在所谓差生。人的潜能是多元的,有各自的优势。差生与差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只有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会热心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情地去帮助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去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善意地去赞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我们才有可能给所有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否则我们的学校教育只能按一个模式培养所谓的精英式人才,不仅剥夺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权利和发展可能,而且也抹杀了精英们的人格和个性。
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要求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注意区分行为与品行。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其根本原因在于抽象口号太多,具体要求又太高,经常将学生行为规范上的问题上升到道德品质问题。这种做法拉大了师生间对话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从而使德育工作流于空泛和形式。其实,在校的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他们在行为规范上出现一些偏差是难免的。当然,行为规范的偏差积累起来,会导致学生的品行问题,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身上出现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从另一个角度看,有时缺点背后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求知欲、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允许学生有缺点,并给学生自我反省和改正缺点的时间。在纠正学习的行为规范偏差时,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使外在的教育内化为内在的情感体验。
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变提问为设问,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鼓励并赞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善于在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中找到闪光点。教师还要有容忍、接纳学生不同意见和答案的雅量。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挖掘疑点,巧妙布白,设置陷阱,使课堂形成无穷的意味。要合理设置问题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问题层次上展开思考。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是信息的激增,这使得一个人掌握了多少知识变得不那么重要,而人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关注。学生光学会一些知识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学会学习,也就是会学。所以学校教育应该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善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