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梧桐

2002-04-29 10:15白宏太
人民教育 2002年2期
关键词:桐乡桐乡市教育

白宏太

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的腹地,初到这宁谧温润的江南小城,行在连绵的小桥流水与石板幽巷间,让人心旷神怡!

桐乡古称梧桐,即今天的市政府所在地。相传,这里曾生长着许多郁郁葱葱的梧桐树,形成一片遮天蔽日的苍翠。在晴朗的日子里,经常有五彩的凤凰从东方飞来,栖在梧桐树上。这美丽的传说,寄托了世世代代桐乡人对人才的殷切期盼。今天的桐乡,教育随着经济的辉煌而腾飞。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新一代桐乡人犹如彩凤一般振翅高翔。

走进桐乡,你不禁要为先进完备的教学设施、观念现代的教育工作者和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而赞叹。很难想象,他们在教育发展历程中,也曾有过一段苦涩的蒙昧岁月。

茅盾故乡的尴尬回忆

走进桐乡市,远远看到的,是伟大文学家茅盾的塑像:那曾经承担过民族苦难和文化重任的身躯,伟岸而挺拔;在坚毅的眉宇下,那双睿智而深邃的眼睛,饱含深情地俯视着养育了他的这片热土,仿佛对走过身畔的人们充满了无限期待。

茅盾是桐乡乌镇人。在这片文化沃土上,继茅盾之后还涌现出了漫画大师丰子恺、篆刻及书法名家钱君、摄影家徐肖冰、著名新闻工作者金仲华等一大批杰出人物。然而,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水乡,曾一度以文盲众多而闻名。如今回首往事,仍让桐乡人备感沉重。

那是1982年,当时的民政部部长程子华到桐乡蹲点。在虎啸乡,他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这里的一些村民在选举时,竟然连用笔在选票上划一个圈都不会。他问一个村民:你怎么连笔都不会用呢?憨厚的村民摸着脑袋说:我没有念过书哇。程部长粗略了解了一下,发现从未念过书的村民竟然不在少数,这让他大吃一惊。

时隔不久,《人民日报》刊发题为《嘉兴地区农村教育为何落后?》的署名文章,异常尖锐地指出:

文化之邦文盲多。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嘉兴地区10个县市,12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27.81%,大大超过了29个省、市、自治区23.5%的比例……著名文学家茅盾的故乡桐乡县,文盲、半文盲竟占总人口的31%以上……

茅盾的故乡桐乡县乌镇公社,16个大队小学中有3所全部是危房……记者询问公社党委书记,党的十二大把教育作为战略重点之一,公社对此有何新考虑?她回答说:目前学习十二大文件和各项工作很忙,公社党委无暇讨论。

那天的《人民日报》捏在桐乡人手中,显得特别沉重。那一天,很多人都在辗转反侧的思索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

桐乡教育的落后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多年来,师资水平差、教师待遇低和社会轻视教育的状况,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乡镇企业异常红火。家长宁愿把孩子送进工厂做工,也不愿让他们读书。各级干部也都忙着抓经济,在他们眼里,教育是额外负担,是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

尽管文革后桐乡经济一直持续增长,但因不重视教育,人才的短缺和科学知识的匮乏,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已逐渐显现。早几年,连续发生的稻瘟病造成了晚稻大面积减产;1982年,严重的蚕病又让蚕农束手无策。作为外湖羊皮的重要产地,这里每年都有大量湖羊因羊肝片吸虫病死亡。对此,有识之士指出,仅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没有科学技术和人才做后盾,桐乡的经济很难有长足发展。遗憾的是,这样清醒的认识却被淹没在盲目追求眼前利益的巨大喧嚣中。

文化之邦文盲多!这大概是桐乡第一次在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上露脸,却是如此尴尬的姿态!然而,它无疑是一支清醒剂,让陶醉于经济幻梦中的桐乡人开始警醒:如果再不重视教育,一个即将出现的人才空洞将严重影响桐乡的发展!

几许艰辛,几多收获

文化之邦文盲多是桐乡教育发展的一个契机,唤起了桐乡人的忧患意识。桐乡教育局原党委书记陈圣贤感慨地说:报道刊发后,立刻引起了县里四套领导班子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开始奋起直追。以后的每一屆领导,都把教育放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要努力改变桐乡教育的落后面貌!

为了转变那些无暇讨论教育的乡镇干部的错误认识,从1984年开始,桐乡年年都要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学习和宣传国家有关的教育文件及法规,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力争解决一到两个实际问题,真正体现出务实与高效的作风。

带着几许尴尬、几多沉重,桐乡教育开始踏上新的征程!

10多年来,他们一手抓校舍改造,一手抓师资队伍建设。为使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桐乡人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全力改善学校硬件设施。从1990年到1992年,他们集中改造或重建校舍137所,使全市中小学基本告别了危旧校舍。与此同时,桐乡把教师培训工作当做发展教育的重中之重。为保证教师进修资金到位,我们每年宁可少盖一座楼。陈圣贤书记这样说。经过多年努力,教师业务水平大幅度提高,教师进修学校也成为全省最漂亮、利用率最高的学校之一。

有付出就有收获。1994年,桐乡市首批通过了浙江省的两基工作验收,成为当年国家教委公布的首批两基达标县市之一。1997年,桐乡市又作为两基达标先进县市受到省政府表彰。新世纪的第一年,桐乡市又自豪地跨入了浙江省教育强市的行列。

教育的发展,不仅带来桐乡经济的飞跃,而且改良了桐乡的经济结构。桐乡已连续3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由原来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鱼米之乡,转变为一个拥有化工、纺织、建材、皮革、服装等多种工业行业的现代化城镇。

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看法。记者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见到了桐乡市屠甸镇党委书记周荣奎。这个朴实精干的汉子多年来一直在基层工作,虽然刚上任没几天,但对于全镇学校的情况和下一步布局调整的计划,已经成竹在胸。他对记者说:以前,桐乡的企业主要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业,还经常要花高薪到大城市里请师傅指点。现在,桐乡的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多,自己培养的人才也越来越多,再不需要到外面请师傅了。

这是从一个基层干部口中说出来的话,朴实、自然且有说服力。显然,当教育的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成为一种基础性的力量、逐渐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时,它才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师生一起快乐地成长

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有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和现代化教学设施,是否就拥有了一个好的育人环境呢?在采访中,让人感受最深的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熏陶下,一种民主活泼的校园氛围。

在很多学校,记者都看到教学楼走廊里挂着装帧精美的美术作品。原以为是艺术大师的作品,一问才知道全是学生的手笔。这些作品虽有些稚嫩,但老师们却像宝贝一样把它们装进画框,挂在走廊里,成为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线。从走廊里经过的孩子们,观赏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体验到的是一种被尊重的快乐。

在我们学校,每个学期的活动数不胜数,有艺术节、合唱节、演讲比赛、诗文朗诵比赛、运动会、篮球赛等,桐乡高级中学的周亮同学告诉记者。虽然已是高二的学生,但从他身上很难看到面临高考的压抑和紧张。身为校团委副书记,他正忙着组织全校的演讲比赛。比赛完全由学生自己筹划并组织,大家都积极参与。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学生们不仅具备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独立精神和创造性。

桐乡的教育工作者在探索着适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主体化教学、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切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的鲜明理念。在倡导审美化教学的凤鸣小学,校长周施清告诉记者:我们追求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充分体验到,学习是世界上最美的享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学习成为一种享受时,学校自然就成了学生最快乐的地方。在这里,师生之间完全体现为一一种平等的关系。这种平等的关系还体现为教师不再是单純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是富有创造精神的教学活动的指引者。在和学生一起体验学习快乐的同时,他们也在追寻并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曹冬林是桐乡高级中学的生物老师。第一次接触这个浑身充满活力的小伙子,不由得被他爽朗的笑声感染。1995年毕业于华东师大的他,已经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了。

初上讲台时,曹冬林有些茫然。但育人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他很快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在学校的支持下,他开始尝试在教学中创新,不仅深受学生喜欢,而且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他的指导下,学生的科技小课题在嘉兴市评比中获得二等奖。曹冬林逐渐认识到,学习知识的方法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教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就等于交给学生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告诉学生,凡是生活中感觉不完善、不顺手的地方,往往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善于从这些地方发现问题,把它转化为研究性课题,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它。

猜你喜欢
桐乡桐乡市教育
家有蚁穴
学生习作
而今迈步从头越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桐乡蚕桑文化的民俗学考察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杭州桐乡:菊农抢收
一张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