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牙齿理论”

2002-04-29 00:44
飞碟探索 2002年5期
关键词:下颚南半球古生物学家

季 黎

古生物学家认为,许多哺乳动物进化得特别成功的秘密其实完全在于牙齿。有胎盘和有袋类哺乳动物都具有一种磨楔式的臼齿,可以同时切割和磨碎食物,这些牙齿大大改善并且拓宽了它们的摄食范围。如今,三位古生物学家表示,这种臼齿并非只有惟一的一次进化,而是发生了两次演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维斯,认为这一学说“使人们一贯秉持的基本理论发生了动摇”。

对磨楔式臼齿重要意义的认知,最初是通过研究产自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化石开始的。这些化石展现了牙齿向越来越具有磨楔式特征的臼齿按部就班的演变过程。古生物学家断言,具有这种类型牙齿的哺乳动物很可能就是出现于早白垩纪时期的生活在北半球的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与有胎盘和有袋类哺乳动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很多原始的单孔类动物例如鸭嘴兽,被认为缺乏磨楔式臼齿并且在南半球大陆进行演化。

1985年,一篇根据名为Steropodon的哺乳动物的下颚化石写成的论文使这一理论产生了动摇。该化石产自澳大利亚的早白垩纪岩层中,其下颚明显属于单孔类动物,但令人费解的是,它具有与磨楔式臼齿这种较先进类型牙齿相似的牙齿。在随后的20世纪90年代中,磨楔式臼齿在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岛等一些“错误”的地点相继被发现。这其中的一些化石发现于中侏罗纪的岩层中,这就意味着这些哺乳动物生活在数千万年前的南半球,在时间上要早于生活在北半球并处于臼齿演变过程中的哺乳动物。

为了彻底弄清这个难题,三名古生物学家——俄克拉何马州科学院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理查德、宾夕法尼亚州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扎利奥以及波兰科学院的祖福分别对21只现代哺乳动物和化石的骨骼以及牙齿进行了详细地对比研究。古生物学家基于骨骼和牙齿的特征将化石分为了两种不同的进化类型,一类来自北半球,另一类则来自南半球。在这两种类型中,磨楔式臼齿都是独立进行演化的。他们已将这一结论发表在2002年1月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比尔认为,这种假设是“非常非常有刺激性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深信不疑,维斯就说:“我想它们一定将脖子伸得很远。”因为在南半球的化石中,仅仅发现了牙齿和下颚,而上牙、颅骨以及其他骨骼全部缺失。他补充认为,“这里隐藏着大量的信息。”

猜你喜欢
下颚南半球古生物学家
悉尼中国城:南半球华人生活缩影
空中蚂蚁耍“杂技”
性的起源与演化——古生物学家对生命繁衍的探索
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复原两亿多年前乌龟化石
澳大利亚:南半球的动物王国
南半球有个奇异国
自画像
新一代古生物学家在中国掀起“恐龙热”
古生物学家星星狐
终极旅行休息头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