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陪读才有益

2002-04-29 00:44:03伍泽华
大众健康 2002年6期
关键词:言教思考问题身教

伍泽华

说起陪孩子读书,很多家长都感叹那是一本难念的经。纵观家长陪读的现状,其中不乏卓有成效者。然而也出现了不少偏差,有的家长采用强压硬灌、急于求成、越俎代疱等方法。到头来,陪读者没少费心血,而孩子却收益不多,依然故我,有的不但辅导无效,反而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

究其原因,既有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也有方式方法的失当。因此,学一点陪孩子读书的学问是大有必要的。

第一,督促而非管制。

由于孩子年龄小、玩心重,家长对其进行一些督促还是必要的,但应适可而止。孩子做作业之前,家长可以提出适当的质量要求、时间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孩子写作业过程中可给予提醒;写完之后再检查其完成情况。但在陪读过程中,家长绝不可喧宾夺主。孩子需要相对独立、安静的空间,家长不可用种种理由频频打扰。一些家长在陪读过程中充当“监工”的角色。孩子学习时,家长端坐在旁边,不时旁敲侧击“你又想玩了,你的心到哪里去了?”“再不认真做,看我怎么收拾你!”等等。甚至还以武力征服,来个“打击皮肉、触及灵魂”,实行强制学习。孩子处在这种情境中,除了本身的学习负担外,又增加了一份额外的心理负担——恐惧。

孩子在心理恐惧的状况下学习,思维游离不定,既要思考问题,又要顾及家长的反应。面对家长的斥责,孩子往往越急越糟,因为他们担心失败,害怕批评。有的孩子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就是不肯与你“合作”。这样一来,孩子哪里还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也就无从保证。

第二,指点而非包办。

美国社会行为研究专家库柏教授认为:“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真正目的,并非是使学生很快地提高成绩,而是促使他们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打破家庭不是学习场所的观念。”所以,孩子应该是学习的主人。

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的学习任务是在家长的“包办”下完成的。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唠唠叨叨,过多介入,甚至亲自动手。这一切都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充分展开和深入,容易养成孩子学习的依赖性和惰性。

陪读中,家长可以进行必要而适度的点拨和启发,必要时可以充当孩子的“同学”角色,为孩子提供参考意见,与孩子一起思考问题,在共同的行为过程中,发现孩子的错误之处,及时给予纠正,再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指点比正面引导要好,教会孩子学习与思考的方法,才是一本万利的做法。

第三,身教重于言教。

陪读的家长不能只盯着孩子的作业,而要着眼于学习素质——心理素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热衷于指手划脚,而要重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

如果您想让孩子专心致志地学习,不妨自己也坐在书桌旁,聚精会神地看业务书籍,做读书笔记;如果您想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妨亲自读一些孩子的课外读物,并和他一起品评、讨论;如果您想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不妨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漫步郊外、公园、市场,领略自然风光和人情百态,交流各自的感受。这一切无疑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不但从家长那里学到了良好的方法,而且精神生活也得以丰富,这比单纯的学习辅导更显得重要。

由此看来,陪读实在有必要走出“压”和“包”的误区,让孩子变“苦”学为“乐”学,其结果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言教思考问题身教
根据已知条件思考问题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浅谈在教育中身教大于言传
长江丛刊(2020年21期)2020-11-18 16:10:28
按图索骥
思考问题要全面
论思想政治工作中言教与身教的有效结合
青春岁月(2017年6期)2017-05-13 20:52:34
言传不如身教——漫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9
议政治课中“素质教育”与“主体性”的关系
身教重言传 最美孝为先
海峡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0:47
身教重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