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源
之一:“没有梦想的人是非常可怜的。”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鞋商来到一个习惯赤脚的荒岛上推销鞋。其中一位,一看没有市场,扭头就走了。而另一位却很浪漫,他觉得穿鞋是好事,为什么不能用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去诱导、改变他们呢?后来果然赤脚人接纳了他的观念。自然,这位善于梦想的鞋商买卖非常火暴。
能够在别人看不到机会的时候预见机会,这就是梦想家。
位于阜成门的北京儿童医院。从1955年第一任北京市长彭真选定这块地方后,这座3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在此一摆就是近半个世纪。尽管北京市儿童的数量已经从当年的几万发展到今天的400万。但是,多少人不是仍视而不见,见而不惊么。干吗要去改变它呢?继续摆下去,依然无可厚非。至少从政府的财政预算来说,它还排不到桌面上。
同样的景况,李仲智却看不下去。用当年的设计能力承载今天、甚至明天的医疗规模,这简直是穿着50年代的工装制服走在灯光璀璨的T型舞台上。多么刺眼,多么错位。他难以容忍“黄金地带堆砌垃圾”的场面。于是,他有了梦想。
他的梦很大,一做就是10个亿。他要在原本沧桑斑驳的故地,建一座豪华现代的儿童医疗大厦。据说,即将落成的大厦是非常国际化的。它会向所有的、无论什么国籍的儿童,提供舒适、先进的医疗保健服务。
非凡的梦想却实现得波澜不惊。从工程目前的进度看,比预计的与2008年北京奥运同步,估计还可以提前两三年。
李仲智崇尚梦想。不仅此而已,他甚至提出“带头梦想”。
精彩就精彩在“带头”两个字上。显然,针对的是“一把手”。也许,在李仲智看来,坐在能起决定作用的位置上,梦想才更有价值和意义。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一把手”的梦想有多大,决定他身后的舞台就有多大。于是,在李仲智出任儿童医院院长之后,他给这个位置提出警示——“不能做维持会会长”。
没有激情,就不会有梦想。李仲智当年第一次观摩动物心脏手术时,完全忘了手术台上的是一条狗,也忘了自己不过是旁观者。台下掐表的人一声声的报时竟让他觉得自己的心脏快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他入戏了,而且角色进入的非常投入。正是这份激情,使他日后的小儿心脏外科技术非常到位。也因此,当有一天,需要他扮演医院主角的时候,那场戏又怎么能不真真切切呢?
之二:“当你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整个世界将为你让路。”
敢做梦的人,自然敢圆梦。“预见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李仲智觉得很多套路未必不能改变,“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等领导的批示?难道自己不能先干起来再说?”
往往,梦想家不是幻想家。区别即在于梦想是可以实现的。首先他们有充足的理由说服自己,然后他们再用崇高的理念去征服社会。李仲智认定这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太阳工程”——从经济学角度看,孩子是市场消费的主体;从社会学角度看,孩子是希望的明天。而健康,对于孩子们无疑是“主体的灵魂,希望的核心”。因此,他推断,“没有什么工程比得上为孩子构筑健康的工程更宏伟”;“没有什么事业比得上保障孩子健康的事业更得人心”。
难怪,从一开始他就昂头,挺胸。有人说“好大喜功”,他理直气壮:“没有好大喜功,我们的前途又在哪儿?”汇八方之气,纳百川之流。国家财政、银行贷款、国际合作、企业赞助等等,无所不涉及。他不需要刻意制造出个概念来圈钱。但是他坚信:“儿童市场最赚钱,儿童健康怎么能不赚钱?”。
梦想家总是这样,他们赢就赢在,能够把一个超前的观念卖给以追逐最大利益为目标的投资家。多么打动人心——一个未来广阔的市场;一个用今天的钱为明天的孩子服务的预期回报。接着,聪明的投资商们纷纷伸出自己的手。于是,李仲智的事业呈现出一幅辉煌的画面——众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之三:“ 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李仲智所说的“人才浪费”是经过比较之后的切肤之痛。
美国之后,李仲智深切感到:那里的生活条件固然优越,但是,最让人羡慕的是“对人才使用的经济”。
在美国,一个心脏外科医生,他尽可以把全部才华和宝贵的时间都倾注在手术台上。他只要报告自己手术的日程安排,之后,什么都不用管了。到时候,他踩着钟点进手术室,应有尽有,无可挑剔。甚至连手术方案都有心脏内科提供完整的资料。
事实上,人才成本是最昂贵的。而只要是人,他的时间必是有限的。因此,对于人才,尤其是奇缺的人才,他们的分分秒秒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时间概念。美国人正是看到这一点。
再回过头来看国内。我们的医生,配血要自己联系;特殊的材料要自己张罗;甚至配电室要自己交涉: “别给我停电”……如此,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一个胸外科医生,连引流瓶都得自己做,买瓶子,买管子,想想该有多劳神。而且,最牵扯精力的还有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哪个部门稍稍来点小脾气,“你做什么你”,整台手术就撂着吧。
在美国,外科主任是配有两个秘书的。一个是工作秘书,一个是生活秘书。可见,连家庭琐事都有人安排关照。不知道,人家这种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奢侈还是节约?
现在,李仲智安排了院长助理。他承认,不是没有阻力,还有一个慢慢被接纳的过程。但是,至少很多日常事务可以摆脱出来了。否则,一个院长,光是接电话,你一天的时间别的什么都甭干了。至于科主任配秘书,他还没有想清楚。有时真理超前一步便成了谬论。
当然他的助手不是全职。小伙子是泌尿外科医生,正在攻读研究生。这种专业和管理的交叉使用也是一种追逐人才效益最大化的尝试。在助手的岗位上,他可以为院长处理许多公务。而同时,间歇时间他照常翻阅临床资料。
之四:“能否提倡以健康为中心”
一直以来,我们的医院奉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口号。李仲智认为不合适。他尤其反感“病人是上帝”之类的口号,认为这是极端的、偏激的表现。事实上,把活生生的服务对象比喻成中国人非常陌生的抽象概念,当初的创意人真不怎么高明,无形中给服务者出了一道难题,究竟该怎么去做呢?
那么“以医生为中心”又怎么样呢?李仲智同样不赞同。他认为,在当今这个时代,单位的围墙不要看得太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尚且如此发达,干吗要把医生看成某家医院的私有财产。医生是社会的资源,他具有更广泛服务于社会的权利。
总之,无论强调“中心”的哪一面,他认为都是偏颇的。理由很简单,无论是服务者还是被服务者,都是平等的。或许从气场学说能看得更清楚些,所谓阴阳、刚柔等等,无外乎都是要追求一种平衡、和谐。从而实现在平衡中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为此,李仲智有自己的独家创意——“以健康为中心”。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为健康努力。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他希望医院的概念可以更宽泛些。只要在“健康”的旗帜下,医院的服务对象不该有太严格的区域界限。未尝不能成立中国的儿童医疗集团。如同麦当劳、肯德基那样,非常标准化的模式。这样,无论我们的小患者在全国哪个城市,儿童医院的标志是统一的,医疗服务的质量是统一的。
(本栏目图片均由北京儿童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