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和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人们将那些说话直来直去、嘴上毫无遮拦的人形容为“炮筒子”。不光男性中有“炮筒子”,女性中的“炮筒子”也不少。想想看,如果一个人的绰号与“炮”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个人与他人相处时定是“火药味”十足了。
“炮筒子”说话往往不进行认真的思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既不分场合地点,也不分男女老幼,更不考虑自己的话能否让对方接受,想“放炮”就“放炮”,嘴上虽然痛快了,却在有意无意中伤了许多人的感情。其结局是,要么别人对“炮筒子”避而远之,要么“炮筒子”遭到别人的“万炮齐轰”。
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病去世了。老人的女儿十分难过,经常神情悲哀,垂泪不止。同单位的许多人不得不劝慰老人的女儿,说的大都是“生老病死,人之规律,想开一些”,或是“节哀”一类的言语。同单位的一位绰号叫“孙二娘”的人见大家都劝,自己便也上来表示关心。她大着嗓门说:“过去的人才活个五六十岁,你父亲都活了80多岁了,算是高寿了,何必那么伤心?”这话说得还算在理,可跟下来的话就不那么中听了,“死了,死了,省得儿女操心受累。80多岁的人了,活着也是儿女的累赘!”老人的女儿听了这话,十分恼怒,她不满地瞥了“孙二娘”一眼,但没有发火,只是从此再也不愿和这个“孙二娘”来往了。
还有一位绰号叫“赵大炮”的人,她经常被人当枪使,被人“卖”了还不知是怎么“卖”的。更重要的是,她说话没有分寸,达到了信口开河的地步。有一次,科长批评她服务态度不好,影响了单位的经济效益。她立刻反唇相讥:“你的服务态度更不好,许多患者说你是脸上冷若冰霜,心里狠硬如石!”科长见说服不了她,就将这个情况反映给了院长。院长便找她谈话。这下“赵大炮”的“炮弹”更是胡打乱放了:“你院长有什么资格教训我。你知道医院的人说你是什么?说你是贪污院长、流氓院长!”院长气得七窍生烟,马上让财务科扣了“赵大炮”200元奖金,没让她下岗也算是手下留情了。其实,这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让“赵大炮”忽视了:现在,人们的言行都必须受到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如果他人将她信口开河的话录了音,并依此告她犯了诬蔑罪、诽谤罪,甚至要求法院判决她赔偿精神损失费,她又能从哪里拿出证明自己说的话是有人证、有物证的?
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尊严。那些毫无道理、无缘无故伤害他人自尊的言行是不被人所容许的。一般来说,在“炮筒子”说话伤人的时候,被伤害方如果是位涵养很高的人,一般是不予理睬,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不跟其一般见识。但在之后的相处中,往往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但被伤害方如果是个较真的或是个脾气不好的人,往往要和“炮筒子”针锋相对地理论上一番,或许从此变成了冤家对头。也就是说,“炮筒子”不但伤了他人,也往往伤了自己,堵了自己的路。
有人误将“炮筒子”比作性格直率的人。其实,这样的比喻是不恰当的。所谓直率是指与人相处时以诚相待,懂得尊重他人。这样的人虽然说话不拐弯抹角,但绝无欺骗、耍弄他人之心。而“炮筒子”则是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地攻击和诋毁别人,丝毫不顾及效果和影响。这种人说话只顾自己嘴巴痛快,不顾他人内心痛苦,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十分幼稚,往往弄得大家心里都不痛快,那么大家对这样的人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人们在相互往来中,多么希望从对方的言语中感到丝丝慰藉,阵阵温暖,似清泉,似新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