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创新的绿洲

2002-04-28 07:47梁伟国韩金绶赵徽
人民教育 2002年11期
关键词:老师教学学生

梁伟国 韩金绶 赵徽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改的主渠道,新课改后的课堂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让我们带着审视和期待的目光,走进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山东高密市这方教育改革的热土。

学生的角色不一样:学生经常做先生

2002年3月18日,高密东北多大栏中学的生物课堂里。

上课伊始。

张聿海老师一进教室就坐在了一张学生凳上。

一名学生健步走上讲台,高声宣布:“我的新发现发布会现在开始!请大家在上节课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围绕今天的课题——《血液》,发表自己的高见。”

话音刚落,另一名同学争先恐后地登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预习,我明白了一般男人的体力比一般女人的体力强的原因!因为课本中说血液中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是4.Ox1012~5.5x1012,而成年女子为3.5x1012~5.0 x1012。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红细胞的作用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氧气能氧化物质释放能量。男人的红细胞多,因此能量就大!”

张老师在台下一愣,禁不住拍起了巴掌。可那位学生主持人却从容不迫:“李立同学联系现实生活以及前面学过的知识,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谁还有更好的发现,请上台!”

话未说完,叉一名同学来到了讲台——

“我们都己知道了动物都有自己的血型,那么植物有没有血型呢?我通过到图书室查阅资料,终于在《智力》一书中找到了答案——植物也有血型!医学家正在试验用植物来制造人体血液,如果试验成功,将会出现一个惊人的奇迹。”“新发现,的确是新发现!”连老师也睁太了惊奇的眼睛——张老师从来没听说过这个消息……

在高密,这样的发布会随处可见。最早提出在课堂上进行“我的新发现发布会”的朝阳中学栾新风老师说:“每节课前举行一个5分钟左右的发布会,让学生把通过课前预习发现的问题以及收获发布出来,让大家共享,这是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能让学生讲的一定让学生讲,能让学生自学的一定让学生自学。”

以前的课堂是老师的‘满堂问”,可现在高密的课堂是学生的“满堂问”,“以能提问题为荣”,这在高密已成“时尚”。

康成中学的一个学生在学了《科学》课的《观天识星》后问李桂芳老师:“我奶奶说,三星向南,快要过年。老师,这三星是什么呀?”當时李老师答不出来,她查了图书室的资料,也没找到答案,后来,她又问了几个同事,结果也不知道,最后还是那位学生通过网络咨询了南京大学的一位天文学教授,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那三星是猎户座腰带的三颗星。就这样,在学生的发问和解答中,学生成了“小先生”!老师从学生那儿也学到了一些新鲜东西。

立新中学的张秀霞老师在上《国宝大熊猫》一课时,一学生提出:吠熊猫好几百斤,出生的小熊猫为什么只有小老鼠那么大?”学生提出的问题经常难倒教师,教师经常处于被动位付”的境地.尽管如此,学生用心提出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得按时完成学生布置的作业!高密的教师这样说。

“新课改后,我发现学生比以前难教了,上课也好发问了,总爱提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老师简直是防不胜防,这好像是学生在给我们上课!”犬牟家中学的李培茂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

高密的教师认为,只要机会来了,不必固守既定的计划性教学程序,普于抓住学生主动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就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包括知识信息和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的信息交流,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师生达成了共识,做到了共享、共进,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高密市教育局长李春德、分管课改的柴修森副局长一直倡导:让课堂张扬个性、展示生命历程、体现人生价值;让课堂唤醒自我、张扬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然而,实现真正的师生交往,可需要下细功夫。

为了促进师生的有效交往,第一实验小学组织教师开展走进学生的心灵活动,倾听学生心声,让教师微笑进课堂,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情感反映,形成了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在这种平等和谐的交流中,学生敢想、敢说、敢议,敢于把自己的见解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动作的投入也是促进师生有效交往的催化剂。开发区中心小学鲁金梅老师认为,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师生才会成为朋友,学校才会成为乐园。新颁布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聆听歌曲、乐曲时能做出体态反映。但是由于过去长期忽视学生的体验,在听音乐时,学生默然果坐,只是等待老师教。而今,在教学有关的歌曲时,鲁老师一反常态,脸上写满了笑意与随和,随着乐曲陶醉地跳起来,很快,孩子们也忘乎所以地跳起来。

柴修森深有感触地说:在师生的实质性交往中,高密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了乐队中的首席,由警察变为导航员,由教书匠变为研究员,由二传手变为推动器,由独奏者变为欣赏者,教师在新课改中获得了新生。

教学活动的内容不一样;基于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内容

传统的课程环境具有确定性,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参,统一的科目,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教学模式和程序……是一种机械的教学运动,因此,传统教学活动的内容是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新课程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对象的不确定性,教法与过程的不确定性,因此,新课程的内容是基于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内容。为此,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要把学生的困难、问题和经验当做课堂教学的生长点。

康成中学单咏梅老师在组织学习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和学生探讨哈尔威船长是一位……的船长这一问题,大多数同学认为他是一位面对突如其来的撞船灾难,镇定自若、舍己救人,最后以身殉职的英雄。可一个叫高鹏的男生把手高高举起说,老师,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最后不应该去死。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我也是,老师,我不同意,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那么。我们开个辩论会吧。

反方主辩:刚才正方主辩说,哈尔威船长对这艘船有深厚的感情,船沉没了,所以他选择了死。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你喜爱的那条小狮子狗有一天突然死了,难道你也不想活下去了吗?(一阵笑声)

正方2辩:对不起,请问对方辩友,一条小狗和一艘巨轮”能相提并论吗?小狗,充其量是我们的朋友,而这艘轮船是哈尔威的命根子。我小的时候,经常和邻居的一个小孩打架,有一次,妈妈狠狠地打了我,我说,我不想话了,妈妈哭着说,你是我们的命根子,你要是不活了,我和你爸也不活了。所以我非常理解哈尔威船长的选择。

反方2辩:你妈妈只是说说而已,即使你真的遭到不测(众生大笑),你的父母尽管会悲痛欲绝,但是,他们还得活下去。我方认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哈尔威船长在船沉没之前,他完全有办法救自己,他为什么不死里逃生呢?发明大王爱迪生年轻时,他辛辛苦苦建立的实验室被一场大火烧毁,如果当年爱迪生也像哈尔威船长这样选择了死,那么,人类的损失将无法弥补。还有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克莱斯勒公司在1992年曾因上一年亏损7.95亿美元而大伤元气,公司将濒临破产,如果公司的领导人就此放弃,又怎么能有后来的东山再起?

(正方哑口无言)

主持人:下面请老师发表高见。

正方3辩(老师):刚才对方辩友说,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但是我方认为,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各國变法无不从流血开始,今日中国未闻有园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兴。有之,请自嗣同始!”在生和死之间,谭嗣同舍生取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光辉形象,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难道说是他不尊重自己的生命吗?还有民族英雄邓世昌,死也要撞沉敌人的战舰,他放弃了逃生,而是以身殉职,这种悲壮的美不正是英雄精神的体现吗?所以,我方认为,即使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们无悔无疚,因为生命已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当做靶子,用审视和探宄的目光来对待它,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认同或标新立异,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思考、辩论、探究,他们失去的只能是依葫芦画瓢般的墨守成规,收获的是思维放飞后的喜悦。

如果人不会选择,那就不可能主动地适应环境,当然就更谈不上去积极改造或创新环境。高密的课改探索者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并努力提供给学生可供选择的内容。

在劳技课上,高密的教师让学生围绕同一个训练点和训练目标自选具体的内容,每一个活动室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及特长自己选择学习内窑。例如,在学完了电工类的万用表及电烙铁替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安全用电常识之后,学生既可以选择节能灯的安装和调试,也可以选择音乐门铃、声控彩灯及石英表的安装;在编织室里,学习了编织类的棒针和钩针的使用及基本技法后,学生既可以编织小包,还可以编织帽子、围巾、茶垫或者工艺麦秆房……

也正是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姚哥庄中学电工组的一位学生独创了龟线接头中间留外皮”的接线头方法,这令许多专业电工惊叹不已、暗暗称奇。也正是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编织小组的许阳在利用易拉罐编织花篮时,发明了利用微机的表格创建技术,解决在等分易拉罐过程中用目测费时费力又不美观的缺点,这一创建令闻者无不拍案叫绝。

为了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高密的教师纵向上注意勾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横向上注意了与相关学科的对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去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科问题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我们不能不说,在高密,为了实现课程内容的转变,新课改实验者们已经打破了单纯的书本世界,沁入学生心田的是基于批判思维之上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以及学生的心灵世界有机沟通的内容。

教学资源观不一样:不利因素也是很好的资源

高密市的几位校长在参加教育部课程培训归来的火车上,被周围的几位旅客当做圣人请教起来,其中一位旅客问开发区中心小学的张群校长:我的孩子对雪特别感兴趣,老师在讲语文课时,外面下起雪了,坐在最前排的儿子竟跑到室外看起雪来,这下子可把老师气坏了,接着打电话把我情了去;你这个孩子可能有毛病,你领回去给看看吧!你们说我该咋办呢?望着这位迷茫困惑的外地家长,张校长给他讲述了小雨沙沙的故事:

一天,省里的一些课改培训班学员来我校听课,我们的那位老师正在讲着小雨沙沙,他正想用电脑展示小雨飘洒的画面,外面阴郁的天突然下起了小雨,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转向了室外。为此,这位老师放弃了原来的授课计划,干脆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去看雨、去享受雨淋到身上的滋味,然后回到教室说雨、论雨……

另一位校长讲述了帘外雨潺潺的故事——

麦假前的一天下午,周戈庄中学孙秀梅老师在上作文课,学生正在观察一幅图画,准备写一篇想像作文。忽然天色变暗,肆虐的狂风,刺眼的闪电,震耳的雷鸣,随之而来,种种迹象表明,暴风雨就要来了。雷声越来越密,天色越来越暗,可从天而降的不是倾盆大雨,而是条条轻柔的雨线,这也是入春以来的第一场大雨,孩子们欢呼雀跃:吓雨啦,下雨啦!”看着孩子们喜不自胜又心神不定的样子,老师知道,他们的心早己飞出教室,怎样才能把他们的心收回来呢?

老师走上讲台,明知故问:大家喜不喜欢雨?喜欢!声如雷鸣,那我们一起来品雨好不好?孩子们乐得拼命鼓掌。

首先,老师让孩子们说出关于雨的成语。太容易了,孩子们脱口而出:风雨同舟、风调雨顺、风雨无阻、雨过天晴、雨后春笋、春风化雨…

然后师生一起回想有关雨的诗词,并把想出的诗句写到黑板上。开始孩子们还不好意思,老师极力鼓励他们,好东西应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走上讲台,短短十几分钟,黑板上写满了不同字体、不同风格的有关雨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是春雨,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夏雨,留得枯荷听雨声是秋雨;多少楼台烟雨中是对世事沧桑的感慨,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是宝黛情意相通的写照……来不及一一解释,孩子们便诵读起来;雨里鸡鸣一两家、子规声里雨如烟、清明时节雨纷纷、沾衣欲湿杏花雨、东边日出西边雨、夜来风雨声、帘外雨潺潺、风雨送春归”、好雨知时节……孩子们把对雨的喜爱化为满口生香的诗句,一个个都沉醉在诗海词林中。

搜索完脑海里的诗词,孩子们又从摘抄本里找寻有关雨的散文佳旬。雨是来自远方亲人的思念,在雨中,我最爱收起伞,让雨点落在我身上,这似乎是在接受一种神圣的洗礼……

读罢散文佳句,师生一起轻唱《真心英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这堂别开生面的品雨课。

下课的时候,老师把作文题目换成品雨。又一阵欢呼雀跃,下一节课,学生文思泉涌,平时两节课都交不上的作文,不到40分钟全部完成。而且还主动地在日记上记下了这生动的一课。这堂节外生枝的品雨课,不仅让孩子们温习了所有的诗词歌曲,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

这些原来看似对早己设计好的教学程序不利的课堂突发事件,为孩子创造了一次次放飞心灵的机会,也正是这些以前的冰点成了今天的热点,并掀起了一个个课堂教学的高潮。

高密教科院韩金洲院长强调指出:这种现象在以前被称做教育机智,可在今天,某些课堂突发事件乃至一些在过去认为的不利因素,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往往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利于自主、台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落实,特别是对于那些在早已设计好的教案外和常规课堂内外突然出现的有效教育资源,尤其需要积极对待,及时抓取。这些教育资源,有些能很自然地和本堂课融台起来,并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些虽然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无关,但只要它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有利于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就要勇于和善于利用它。

正是在这种资源观的指导下,高密的教师不局限于教材的要求,本着及时捕捉、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原则,灵活处理教材。夏庄中心小学的一年级教师在新生刚一入学时,没有按课本的顺序先教学第一课《培养良好的习惯》,而是将课本中一个单元练习的内容口语交际上成了开学第一课,因为新生刚入学,大部分互不认识,所以先让学生各自做个自我介绍,这样不仅放松了孩子的紧张心理,拉近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友情,而且锻炼了口语,自然也就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知识的滋味不一样:这里的知识有魅力和价值

在高密学生的心目中,知识不是枯燥乏味的,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更不是毫无用处的玄学。

在高密学生眼里,知识是绿色的。因为这里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及个性养成。东关小学孙伟老师在教学数学课的《分类》时,其中设计的一个问题是:你会给全班同学分类吗?答案接着产生了:有的按性别将全班同学分了两类;有的按衣服颜色,将同学分了四类;有的按年龄分了三类;有的建议按姓什么分;有的按头发长短分;还有的按高矮分、胖瘦分;穿没穿球鞋分……就在孩子们七嘴八舌嚷成一团时,有人建议按思想品德评定的等级分,按学业考试成绩分……整个班级竟出奇地安静下来,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若有所思的模样,孙老师欣慰地笑了。毕竟,分类这一课带给孩子们不只是按一定标准分类的知识,更蕴含了一些理性的思考:面对人生,你会做哪类人呢?

姜庄镇中心小学孙美芳老师教学《统计》时,让每个学生来当一个小小统计员,一起来把全班同学的生日做一个小小的统计。让每个学生把全班同学的生日做成一张统计图,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竖条。可当一个瘦瘦的小女孩G站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学生哄堂大笑,小女孩低下了头,她涂的统计图没有其他学生的那么绚丽多彩,不少月份竟然用了灰色和黑色。

师:(指一生A)你为什么笑呢?

生A;老师,三月是春天,春天小草绿了,庄稼绿了,树木绿了……春天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应该是绿色的呀。

师:我们来听听她的原因好吗?那你能告诉老师和同學,你为什么这么涂吗?

生G(怯怯地站起来,低着头):我妈妈前年十月生病了,去年三月死了……我想我妈妈,我要妈妈……(小女孩哭了,教室里骤然安静下来,原来的哄笑声没有了,许多孩子眼里充满了泪花)。

师:同学们,小G同学的孝心多么令人感动,小G同学对母亲的感情多么深厚,这正是人类最高尚最纯洁的感情,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个同学所需要具有的感情吗?请同学们珍惜自己和亲人的美好感情吧!

孙老师对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关注,既有利于抚慰小女孩那受伤的心灵,又激发了同学们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的感情。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得到了最佳结合与落实。

一位生物老师在讲《人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生命》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思考题:父方提供的精于可达几亿个,完成受精作用的精子往往只有一个,你有何感想?经过思考讨论,学生认识到受精的过程就是一个优选淘汰的过程;生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感到幸运,应该珍惜;每个人都应该说是非常优秀的,因为他(她)不是百里挑一,也不是万里挑一,而是几亿中挑一的问题。

在高密学生眼里,知识是有实用价值的。河崖某中学的一节探究课上,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家的山药只长一个根,而且又长又粗,而我家的山药长很多根,且又短又细?(河崖那里广泛种植一种经济作物——山药,很多菜农对种植的秘诀秘而不宣,因此有的家庭种的山药长得好,卖的价钱高;而有的家庭,水肥不少用,工不少费,却总不能有好的收成。)执教的张老师问:你家山药是怎样施肥和浇水的,种山药好的家庭是怎样施肥和浇水的?看着学生一下子答不上这个问题,张老师便布置学生回家后搞一个调查。之后,张老师组织学生学习了 《根的向性》这一节知识,学生了解了:根有向光性、向水性,如果水在表层,施肥浅、浇水勤,这就使山药不能深扎根。第二天,学生经过调查,终于找出了答案,仙药只长一个根且又长又粗的农户在管理上是深施肥、种前灌沟,一般不浇水;山药长很多根且又短又细的农户在管理上是施肥浅、浇水勤。学生还总结出了种植的好方法深挖沟,一般挖一米多深,把肥用在沟底并且一次用足,中间不再施肥;沟内灌水,也是一次灌足,中间一般不浇水。实际上这也是一些菜农的秘诀,学生用所学的知识,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那些家中急需这个秘诀的学生回家后立即告诉了家长,有的家长到校表示感谢,并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总以为只要考不上学,学了知识在农村也不管用,现在我觉得孩子还是应该多上学!

教学方式不一样:变果读死记为生动活泼

对于新课改的教学方式,高密市东关小学蔡琳校长的说法很形象、很有代表性——变呆读死记为生动活泼”。他们认为,呆板的教学方式必须要通过改革活起来。

高密市早在1999年底就提出了探究性学习方式。在理科和劳技课上,教师本着只讲大致方法和基本原理,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的原则,确立了似运用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实际操作或设计方案为中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探究性教学形式。教师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建了许多变式。

2001年2月27日,高密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的生物实验室内,来高密视察的教育部王湛副部长一行,饶有兴致地观看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生物探究实验过程。

该堂课的探究主题是设计一种既不产生污染又经济实用的治蚜方案。首先映于人们眼帘的是多媒体大屏幕上一个晶莹剔透的庞然大物在蠕动。那是一只用肉眼不易看见的小蚜虫,用最先进的显微镜和现代信息技术共同作用下跃到大屏幕上的。学生在高度的兴奋中,观察了蚜虫的触角、刺吸式口器、运动方式等生理特征,还观察到了它怎样取食等生活习性,接着围绕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上网查找设计一种既不产生污染又经济实用的治蚜方案所需要的参考资料。学生提出了一个个富有创意的治蚜方案,例如,一位学生根据蚜虫喜欢阴湿的环境这一特性设计出了用草木灰洒在长有蚜虫的叶面上以消灭蚜虫的方案……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生物探究室的老师们结合本室特点,总结出的伍步五动五新探究法”:在动眼观察中产生新奇感,在动手操作中提出新问题,在动口讨论中产生新想像,在心灵的颤动中积累新方法,在动脑反思中萌发新探索。

为了启动和促进自主学习,高密的老师们在文科教学中推出了多种开放性的教学组织形式:歌舞晚会式、答记者问式、对抗讨论式……

高密教育界认为,要启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就要抓基本而不求统一,要让学生在尝试中异彩纷呈。

康成中学的张宜冬老师教学打击乐器的演奏,过去往往是要让学生形成统一的演奏:如铃鼓:(1)五指放松敲打嘭(2)手摇哗,完了。这就算完成了一个知识与技能——铃鼓的正确演奏方法。这种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他这样进行教学:讲明以上铃鼓演奏方法后,还说明铃鼓既可以敲击。也可以摇动,然后把铃鼓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演奏,每位学生都需要去思考,去发明,去创造,都要去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演奏和认识铃鼓。然后再给学生一段音乐,让学生舍著音乐的节奏、速度、情绪,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演奏铃鼓,这样就把节奏和音响结合起来了,学生得到了音乐的体验。

上述教学模式,都以自主实践探索为核心,以在豁然开朗的顿悟中深化为目的,给每个学生留下的都是深深的思索和不懈进取的激情。

动手做是高密教学方式的又一主要特点。如以前在教学《多彩的学习生活》时,教师根据课本上的知识点,直接给学生点明人体比例、重心等,老师是将知识直接灌给学生;现在,高密的教师在组织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站立时的身高,坐姿的身高,身体比例,等等。课堂上小组活动,学生积极性都很高,通过相互测量,知道了人体的动态比例,这样学习的知识记忆都很深,而且也能够自觉应用到实践中。你告诉学生,学生可能会忘记;你给学生看,学生可能会记不住;你让学生做,学生很快就能明白。”给学生实践的时间、空间和设施,将课堂教学改为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升华。这样,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不再是教师的简单灌输,而是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悟和体验。

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高密教育者总结出了 五动手的实践层面:让学生动手验证已有结论以发现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动手模仿优秀作品以借鉴别人的精华或了解其机理,让学生必须动手参加劳动以体验劳动者的艰苦,让学生动手探究未知事物以训练创新思维,让学生动手创作超越前人的作品以实现创新。正是在亲自动手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知识不能过一次就能存入,为此,高密人不断设计新情境,使知识有序再现。高海云老师《快乐的啰嗦》一课的教学,在吃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依据本单元编者的编写意图,在教授过程中,从情感和听觉入手,以兴趣为诱发点,以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看、听、做结台的过程中,共同体验探究,完成每一步学习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于乐曲的欣赏部分,高老师做了让学生一共听赏6遍的设计。第一遍是在了解彝族生话场景时隐藏欣赏:第二遍课件欣赏 (乐曲配以图片播放),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为乐曲起名;第三遍打节拍欣赏,目的是进一步感受乐曲的节拍、速度、情绪,弄清主题音乐重复的次数,体验主题音乐在乐曲中的地位;第四遍分段欣赏、动作体会:第一乐段让学生用头、胸、腹的拍手动作来感受乐曲在音区上的变化,体验乐曲的情绪,第二乐段提示学生用抒情的动作来听辨乐曲情绪的变化,第三乐段让学生模仿乐曲演奏的动作,感受乐曲力度、速度的变化,这样学生就对乐曲每一乐段间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体会;第五遍加入老师的动作、表演进行欣赏,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第六遍合作表演欣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乐曲中,以切身的参与体会音乐,整个的教学也在高潮中结束。

高密教师在新课改中探索出如此多姿多彩、富有实效的教学方式,是与潍坊市教育局长李希贵在高密调研时的指导意见相关的,他强调: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予以关注。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知识的。是死记硬背背会的,还是大量做題练会的,还是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的。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学会的,从试卷上看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导致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是不一样的,而且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是极不一样的。

教学的背景不一样:联系生活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

传统教学的背景是孤立的人工背景,新课程教学的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对此,东关小学于欣老师有深刻的认识,她说: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用于实践。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数学教师,要自觉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密切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为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培养自觉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东关小学的刘老师有一次和学生打赌:你一天不用数学知识行不行?结果,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面对持反对意见的同学,有的学生就提出:你坐电梯不按数字能上、下楼吗?你打电话不用数字能通话吗?你坐公共汽车时不看几路车能行吗?你看电视时不用数字能行吗?你买东西花钱时,不用数学知识能行吗?你早晨不看表能知道几点起床吗?还有的提出:妈妈给你蒸了IO个包子,吃了一些后剩下2个,你不用数学知识算算,能知道吃了几个吗?……结果反方连连被问倒,终于服输了。因为他们发现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真切地感受到了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中间。通过这场小小的辩论会,不仅澈起了学生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而且使低年级的孩子们养成了自觉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千改万改始终不忘双基

对于新课改,高密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柴修森副局长在课改同步研讨会上多次强调:不管你怎么改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不可忽视的,都是必须牢牢夯实的,改革中出现的异彩纷呈的变化,绝不能是花架子,而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并不是不注重知识传授,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中,知识技能毕竟是放在第一位的,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无疑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不能不重视知识的教学,能力仍要建立在基础知识上。但具体的知识点还远远不是课程目标,最高的境界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目标的有机融合。

为了防止在三个维度目标的有机融合方面进入误区,潍坊市教育局李希贵局长在一个月内先后9次到高密调研指导工作。

2002年4月4日,他在高密市开发区中学结合课堂实例讲评,又着重强调了这个问题:真正有效地把过程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并不一定浪费时间,把探求知识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现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是淡化知识的教学,而恰恰能更好地促进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

走进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置身于高密的课堂,我们感觉到这里不一样的东西太多了:

学生说:传统的课堂中,我们的发展是单方向的,我们的学习孤独被动单调;新课堂中我们的发展是全方位的,我們的学习合作主动多样化。

教师说:现在我们不再仅仅是蜡烛春蚕,我们也在和学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和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也在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创造。

高密教师的心愿和体会确实很不一般,他们还说——

每堂课都应该让学生得到一点对心灵有所触动的东西,否则,就没有意义。

学生用心提出的问题都有价值,我们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已有的思维方式,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

培养能力不浪费时间,不影响成绩。

要给学生猎枪,不要给他干粮。

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体操的舞台。

让学习成为儿童幸福生活的快乐音符。

猜你喜欢
老师教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写话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老师,节日快乐!
教育教学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聪明的学生等